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在重要的位置。——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曾说:“打败竞争对手的手段就是要比对手学的更快!培训很贵,但不培训更贵”。
大多数企业都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尤其是餐饮行业。当招到新人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召开新人培训会,入职培训、技能培训、文化培训、礼仪培训……本以为员工培训完就能顺利入职,安心工作,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殊不知培训完之后,员工的一封封辞职信打晕了你。“老板,该学的我也学会了,该体验的也体验了,我觉得我和你企业的气场不和,我要去找更合适我的平台。所以,bye bye 了!”
What?!我花这么多成本是让员工来学习,学完之后为我所用。现在是什么情况?
既然达不到我的效果,培训成本还这么高,那就不培训好了。
当然,不行!餐饮业需要的职员是相当专业的人才,有专业的交流语言、摆台、传菜、礼仪、收银,尤其是厨房的打荷、切菜、炒菜的厨师更是技术型专业人才,不经过培训就上岗,何来的规范和标准可言?
新人培训完之后Say Goodbye,为何?原因有二
1
一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该学的学到之后,就拍拍屁股走人。这部分人占很大比重,他们接受一系列培训之后,自认为该掌握的技能掌握了,该了解的行业情况也了解了,该学的理论知识也有了,该认知的文化也认知了,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跳槽也就成了必然了。
2
二是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和神秘感消失了。当新员工对企业的一切都已经了如指掌,又渴望有更高的平台和更远的目标的时候,在她还没有习惯于这个环境、依赖这个环境的时候,跳槽也成为员工寻求新的突破和能力增长点的必然表现。
要想培训效果不违背我们的初衷,保证留下的新员工的忠诚度和意愿度,节省培训成本,就得学会使用“蘑菇效应”。
何为蘑菇效应?
众所周知,蘑菇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接受不到阳光。只有当它长到足够高、足够大的时候,才开始被人关注,可是这时候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蘑菇效应”。
对于新员工来说,这种“蘑菇经历”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必须经历的磨练,它可以消除好高骛远之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人静下心来,脚踏实地地面对现实,这样就能更加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对培养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都很有意义。
蘑菇效应只是新员工训练的方法之一,可以作为一个选择来应用。它大大减少了培训的成本,而且可以保证留下人员的意愿度和忠诚度,减少了以后人员跳槽、职位空缺的概率。避免了循环培训和招聘的困扰,极大减少了企业的精力。
蘑菇效应如何用?
“蘑菇效应”给企业培训的启示是:对于新员工的培养和成长,企业要借鉴蘑菇效应。
首先,对于新人的到来,不一定要如春天和煦般的阳光照耀着他,立刻给予各种培训,阳光太强烈,有时反而把嫩芽晒死;相反,让新员工做一些低级简单的工作、比如:抹桌子、扫地,清洗餐具,甚至清理厕所;考验新员工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反应,其实也就是考验员工的意愿度,意愿度低的员工会自然淘汰。
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日本邮政大臣野田圣子曾公开说过,她终身感激她的第一份工作对她人生的启迪和培养。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文员,上级给她安排的第一项工作就是清扫厕所。正是这份特别的经历,让她的领导看到了这个人的适应能力和对工作的意愿度。
其次,不直接给员工培训,可以观察不同员工的学习能力,有些新员工会主动去学,主动承担;而有些则无所事事,无精打采 ;观察不同员工的反应,可以帮助你选拔出积极的、好学的、意愿度高的员工。
经过蘑菇效应的淘汰,留下来的人员就可以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和技能传授了,可以确保成功率,减少未来人员离职和职位空缺的概率,减少了企业循环培训和招聘的困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