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媒体平台-搜狐网站>其它

他一出家就成中国最帅和尚

眼眸深邃、轮廓分明、身材颀长,活生生的一幅画。

大学副教授与在押服刑女结婚

这在监狱民警看来,那么令人不可思议。

敦煌飞天 NE·TIGER丝绸之路寻迹(二)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敦煌飞天 漫天飞舞漫天花

  ——NE·TIGER丝绸之路寻迹(二)

  

  NE·TIGER品牌设计根植于华夏五千年文明,设计师团队每年采风深入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寻找与当年发布会主题相关的文化根源,发掘传统文化精神,融入高级定制的血液之中。本年度,品牌创始人、艺术总监张志峰先生亲自带队,携品牌旗下优秀设计师团队远赴祖国西北,以最虔诚的艺术之心探访魅力敦煌。

  敦煌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一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下面我们来一起欣赏敦煌飞天壁画的发展历史。

  

飞翔的乐舞

“有金像辇,去地三尺,施宝盖,四面垂金铃七宝珠,飞天伎乐,望之云表。”

——《洛阳伽蓝记》

  汉语“飞天”一词,最早见于东魏成书的《洛阳伽蓝记》。飞天是佛教造型艺术,他的形象源自古老的印度神话,为婆罗门教中的二位小天神“乾达婆”和“紧那罗”。天,在佛教概念中,不仅指天国、天宫,还是对神的尊称,如吉祥天、三十三天等。因此,汉译佛经,用“飞天”这两个字是很贴切的,它专指天宫中的供养天人和礼佛、舞乐的天人。乾达婆和紧那罗是能歌善舞的天人,后来成为侍奉供养佛的小神灵,司音乐、散花和礼拜之职。每当佛讲经说法之时,以及最后佛涅槃之时,他们都凌空飞舞,奏乐散花。

  按佛经所示,飞天的职能有三:一是礼拜供奉,表现形式为双手合十,或双手捧花果奉献;二为散花施香,表现形式为手托花盘、花瓶、花朵,或拈花散布;三为歌舞伎乐,表现形式为手持各种乐器,演奏、舞蹈。根据这三项职能,古代匠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把一个毫无情节可言的题材表现得丰富多彩,并逐渐形成一种富有特色的艺术形象。

  飞天的造型传入中国,有个很重要的发展,那就是强调了音乐性和舞蹈性。它从印度经过西域传到中国内地,经过了一千多年的衍变和发展,日渐完美,形成了中国化的造型。原来印度的飞天持乐器的形象非常少,而伎乐飞天在敦煌石窟已成为主题;原来印度飞天的动态都出自印度的舞蹈,而中国的飞天,从舞姿、服饰等特点看,则受到当时中国社会舞蹈的影响。

  敦煌石窟以莫高窟为主,包括榆林窟、西千佛洞、东千佛洞,堪称中国飞天图像荟萃之地。据统计,仅莫高窟就有二百七十多个洞窟绘有飞天四千五百身之多,加上其余石窟,飞天近六千身。从敦煌飞天的造型衍变、时代特征以及技法特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时期:

  一、早期(北凉、北魏、西魏)为模仿萌发期;

  二、中期(北周、隋)为转型创意期;

  三、盛期(初盛唐、中晚唐、五代)为定型鼎盛期;

  四、晚期(宋、西夏、元)为程序化衰落期;

  飞天是佛教天宫的精灵,在造型上集中了人间最善良、最美丽的形象,使人觉得亲切并产生佑护感。飞天的美学基调是健康的,表达的是升腾、开朗、乐观的情趣,这也正是飞天艺术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将陆续撷取出敦煌石窟艺术中各个时期经典的飞天图像,以飨读者。

  创意期:漫天飞舞漫天花

  北周、隋(公元557-618年)

  北周和隋代立朝的时代虽然短暂,但开凿的洞窟却不少,特别是壁画的艺术表现力十分突出,而且很有特色。飞天的表现尤其不同凡响,可以说敦煌北周、隋代的飞天极具想象力和艺术魅力,它是飞天艺术的高峰,是早期飞天的终结,盛唐飞天的前奏。

  北周时期的飞天绘制有其规定的位置。除佛龛内外,环绕四壁也出现了大量的伎乐飞天,形成《妙法莲华经》所描述的“诸天伎乐百千万种,于虚空中俱起,雨诸天花”的欢乐景象。

  隋代的飞天,无论在洞窟布局和绘制技法上都发生了变化,它已完全摆脱了西域画风的影响,以中原技法取而代之,表现形式多样,热烈而绚丽。自隋代起,飞天被描绘成妩媚、娟秀的少女或贵妇,女性特征明显,且随着社会的开放,形成了袒胸露背、赤足、丰腴健美的形象。这种世俗化的转变,使敦煌石窟成为具有时代风尚的画廊。

  创意期的飞天艺术处于转型阶段。

  

伎乐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 南壁

  一排伎乐飞天,头戴花冠,面部、胸部、腹部、肘关节晕染形成圆圈结构,头光、衣裙用四种颜色间隔排列,演奏琵琶、箜篌、横笛和腰鼓,气氛热烈。

  

天宫伎乐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290窟 北壁上部

  四壁上部画有红、白、蓝、黑、绿五色天宫栏墙纹,伎乐飞天在天宫栏墙上飞翔。飞天面相清瘦,束发无冠,着汉式大袍,飞翔中变换各种姿态,表现出妙趣横生的演奏场面。

  

拈花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296窟 窟顶北披

  飞天发束巾带高耸,长眉细眼,双手拈花,上身着有领小袄,下着长裙,身后的尖角飘巾逶迤空中。同类描绘还见之于魏晋墓壁画,其人物造型脱胎自中原少女形象。

  

佛背光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 西壁龛顶

  在佛的火焰纹背光上侧,一身飞天从天而降,面相丰圆,长眉大眼,袒裸上身,着长裙。面部晕染有西域画法特征。

  

伎乐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299窟 窟顶北坡

  飞天梳高髻,身着右袒半袖小襦,束裙围,着宽裙,宽肩短腿,吹奏排箫、横笛、竖笛,姿态自然。面部用中原式晕染法晕染而成,两颊的两团红色似花脸状。

  

持花双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 窟顶

  飞天面相丰圆,身形壮硕,一身双手持花,回首横向飞动,另一身与之相望,挥动双手下飞,动作豪放。

平棋裸体飞天

北周 莫高窟第428窟 窟顶

  在上方平棋的外岔角处绘有四身裸体飞天,而下方平棋的相同位置,四身飞天则着长裙。飞天在三角形空间里做各种舞姿。线描技法纯熟,人物造型准确。方井心的莲花水池中画有旋涡纹,从中可看出勾线的功力。

  飞天与飞鸟

北周 莫高窟428窟 前室人字坡

  在莲花丛中画有飞天,头梳双髻,手持内盛莲蕾的花钵,穿中原式大袍,巾带似羽毛,身旁一长尾鸟随其飞翔,有空间运动感。

  

琵琶伎乐飞天

隋 莫高窟第276窟 窟顶北坡

  飞天有胡须,束发髻巾呈花瓣状在一排伎乐飞天中有意安排背身演奏的形式,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

  

乘象入胎中的飞天

隋 莫高窟第280窟 西壁龛上

  在佛传故事“乘象入胎”中,太子着菩萨装乘象奔驰而至,前方有伎乐引导,象蹄由飞天抬举,腾云驾雾。此处飞天仅着短裙,举双手如力士,是飞天的另一种形象。

  

夜半逾城中的飞天

隋 莫高窟第397窟 西壁龛南侧

  佛传故事“夜半逾城”中说,悉达多太子夜半骑马飞越出城,入林修行,前有飞天引导,后有天女奏乐,下有天神似的飞天托着马蹄飞行。画面有动有静,有张有弛,很富浪漫色彩。

  

乘象入胎中的飞天

隋 莫高窟第397窟 西壁龛北侧

  此图与前图相对称。佛传故事“乘象入胎”说的是摩耶夫人梦见太子乘白象投胎,醒来后遂感孕。画面为太子乘象飞驰而来,有乐队、飞天、天神相簇拥。

  

佛宝盖飞天

隋 莫高窟第401窟 北壁龛顶

  佛宝盖后的花树枝繁叶茂,飞天双手托莲花飞翔、赭红色地衬托着白云绿叶,分外鲜明。

  

飞天与祥禽瑞兽

隋 莫高窟第401窟 窟顶

  藻井中心为大莲花,四周画有飞天、凤凰、玄鸟、迦陵频伽鸟、翼马环绕飞翔,井心外有新奇的禽鸟连珠纹边饰。飞天持乐器与鸟兽齐歌,寓意吉祥,有民间装饰趣味。色调以石绿为底色中间加有金色,清新而华丽。

  

伎乐飞天

隋 莫高窟第401窟 西壁龛内

  在东王公(一说为帝释天)的龙车下方,有伎乐飞天奏乐相随,一持腰鼓,一抱琵琶,一吹横笛,或侧身,或转身飞翔,造型别致,动感十足。反映出当时道释合一的信仰状况。

  

散花飞天

隋 莫高窟第419窟 龛内

  飞天闻佛说法,手持大莲花飞舞供养。上一身急速下降,回首向佛,体态优雅。下两身持莲花飞向菩萨,姿势生动。飘带画法颇有特色,末端回勾,表现出流动中的力量感。

  

东王公赴会中的飞天

隋 莫高窟第423窟 窟顶 北侧

  东王公(一说为帝释天)乘四龙车赴会,有飞天持香炉、花瓶和花盘前呼后拥而来,场面生动壮观。以白为底色,衬以青绿、土红和黑色,色彩丰富而素雅。

  

西王母赴会中的飞天

隋 莫高窟第423窟 窟顶南侧

  西王母(一说为帝释天妃)乘四凤辇,旌旗飞扬,左右有飞天簇拥,捧花盘散花,气氛热烈。

  

蓝天双鬟飞天

隋 莫高窟第404窟 北壁

  天宫栏墙上飞翔的飞天如世俗伎乐少女,梳双髻云鬟,削肩娟美,着土红和黑色长裙在蔚蓝色天空中飞翔,一回身吹笙,一双手捧鲜花和花盘。天空蓝色由下至上逐渐晕染加深,有真实感,这种画法十分少见。

  

童子飞天

隋 莫高窟第398窟 西壁龛内

  飞天光头,长眉大眼,右袒,穿宽袖大袍,右手持长柄香炉,左手持钵。画面以红色为底,浓艳厚重,增强了装饰性。

  

天宫伎乐飞天

隋 莫高窟第390窟 北壁

  在说法图和天宫栏墙之上画有飞天绕窟飞翔,有的散花,有的演奏琵琶、排箫。色彩淡雅,以青绿、灰、黑、土红为主色,画面清新爽目。

  

童子飞天

隋 莫高窟第398窟 北壁

  飞天光头,为童子相,彩云在身下飘动,空中降下天花。头大身短,具有隋代造型特点。

  

说法图中的飞天

隋 莫高窟第313窟 南壁

  在弥勒说法图上绘的飞天,从天而降,赴会听法,或手托莲花,或手握飘带。空中有莲花点缀。素白色作底,赭红为主色调,加少量石绿,色调清新,简洁大方。

  

  敦煌飞天—鼎盛期:翱翔在净土天国(唐、五代)

  鼎盛期:翱翔在净土天国唐(公元618-959年)

  雄踞世界的大唐帝国统治中国近三百年,期间是佛教的鼎盛时期。敦煌的唐代分期以吐蕃占领敦煌来划分,分为前后两期。唐前期国家蒸蒸日上,石窟壁画绚烂华彩,风格清新爽朗。唐后期,吐蕃占领敦煌,由于吐蕃人也笃信佛教,加之唐代文化根深蒂固,因此,艺术风格一脉相承,变化不大。唐至五代敦煌艺术进入了成熟、定型、并趋于程式化的时期。

  敦煌莫高窟现存唐代洞窟236个,占全部洞窟的一半。唐代壁画的内容极大丰富,技法表现出极高的水平,并形成了浓郁的民族风格。由于西域和中原僧侣的交流,人们对佛教信仰的炽热,画工的技巧不断创新,以致竞相出奇,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虽然飞天在经变画中处于陪衬地位,但精工彩绘,雄浑舒展,娟秀飘逸,展现出一种富丽堂皇的新境界。

  鼎盛时期的飞天艺术处于定型阶段。

  

药师宝盖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220窟 北壁

  在药师佛莲花宝盖左右,两身飞天盘旋飞翔,一身上升,一身俯冲,赴会菩萨端坐莲花座上与两胁侍驾祥云而至。人物的造型、服饰、纹样、云朵都出现新的式样和变化。

  

菩提树双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1窟 西壁龛顶

  飞天身体轻盈,姿态优美舒展,长裙裹足,巾带随风飘扬,虽晕染变色,但安详欣喜的眉目、装饰华丽的璎珞臂钏仍清晰可见,华丽而别致。在菩提树衬托下,美不胜收。这是敦煌壁画中著名的双飞天。

  

菩提树双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1窟 西壁龛顶

  此图与前图相对应。两身飞天在花与彩云中疾风般下降,身轻如燕,手执巾带,动作灵巧柔美。身体比例适度,湛蓝的天空使画面分外明亮。

  

反身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2窟 西壁龛顶

  飞天反身勾头,形象特别,袒裸上身,显露出健壮的肢体。

  

散花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2窟 西壁龛顶

  飞天头上梳髻,修眉细眼,肢体柔软,一手托莲花,一手散花,手势生动,像女性;而椭圆形面庞上又画着两撇小胡须,饶有趣味。

  

说法图中的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2窟 南壁

  两身飞天环绕绿树,上为少女散花,下为童子供养,姿态生动,手势灵活。画面以黄色为底,施以石绿、石青、白、黑和赭石色,淡雅而清新。

  

环宝盖伎乐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2窟 窟顶

  凿井四周垂幔,表示华盖。淡蓝色天空上白云浮动,伎乐飞天头梳双髻,身着长裙,每人演奏一件乐器,演奏姿态准确,画工精确,是可贵的音乐史料。

  

献花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 东壁门上

  飞天头梳双髻,一手托莲花,一手拈花蕾,伸张两臂飞翔。人物五官勾画得准确传神,形体勾线简洁,以线为主再稍加晕染。

  

投身飞天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 东壁门上

  飞天两臂前伸遮住面容,一腿直伸,一腿回缩,赤足着裙,仿佛投身向佛,又像在水中游泳,姿态奇特。周围彩云有如水花。

  

伎乐飞天(一)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 西壁龛顶

  在佛传故事“夜半逾城”中,飞天为悉达多太子出家表示庆贺,两身持长柄香炉、散花供养,两身吹横笛、排箫,姿态各异,广阔的天际空灵而美妙。线描和晕染结合,颜色对比鲜明,富于变化。

  

伎乐飞天(二)

初唐 莫高窟第329窟 西壁龛顶

  在佛传故事中,飞天为菩萨投胎表示庆贺,一身双手捧花盘,其他三身分别演奏琵琶、笙和方响,一边演奏,一边回望,人物关系相互呼应。

  

献花飞天

盛唐 莫高窟39窟 西壁龛内

  飞天丰肌秀骨,珠光宝气,一手持莲花花盘,一手拈牡丹花蕾,飞身而降。线描流畅有力,用色绚丽多彩,层层叠染,加金线提神,惊艳绝伦,表明盛唐飞天已进入工笔仕女画范畴。

  

散花飞天

盛唐 莫高窟第320窟 南壁

  四身飞天盘旋於阿弥陀佛宝盖上方,前后顾盼,扬手散花嬉戏,充满生气和欢乐的情趣。姿态富有力度,飞动感强。“黑飞天”属颜色变化造成的。此图为敦煌最引人注目的飞天代表作。

  

散花飞天(局部)

盛唐 莫高窟第320窟 南壁

  

龛顶飞天

盛唐 莫高窟172窟 西壁龛顶

  在徐徐升降的云彩间,一飞天双手捂耳,腾空而起,梳高发髻,有头光,衣裙环佩。另一身俯首下冲,双臂前伸,手捧莲花,可见后背和碎花长裙。线条加叠染,使人物,服饰层次丰富,彩云构成花团形,很有装饰性。

  

舞带飞天

盛唐 莫高窟217窟 北壁

  在蓝天下,琵琶、鼓等乐器,飞向飞天,飞天梳高发髻,袒裸上身,一手扬起,一手握巾带,翩翩起舞,穿越楼阁,画面生动优美。

  

六臂伎乐飞天

盛唐 莫高窟148窟 南壁龛内

  飞天肩生六臂,演奏着乐器从空中飘飘降下。前臂弹拨琵琶,后两臂上举击铙,中间一手摇铎,一手奏横笛,姿态生动,富有音乐感。

  

持璎珞飞天

中唐 莫高窟158窟 西壁

  据佛经中说,佛涅槃之际“无数香花、幢幡、璎珞、音乐、微妙杂彩空中供养”。此身非天手持七宝璎珞彩练,腾云飞翔至佛上空。空中出现的珍禽异兽,反映了中国神话的渗透。

  

起舞飞天

中唐 莫高窟112窟 北壁

  飞天环绕宝盖飞翔,表示对佛的礼拜。飞天头束高髻,带花环,上身袒裸,配饰耳环,项圈,手镯,面圆腰细,长裙露足,轻盈飘逸。

  

起舞飞天

中唐 莫高窟159窟 南壁

  飞天高举双臂,两腿起舞,在空中缓缓升腾,动作自然有力。空中降下大朵鲜花,乐器不鼓自鸣,一为大钹,一为筚篥。勾线简洁流畅,色彩单纯。

  

法会伎乐飞天

晚唐 莫高窟161窟 窟顶南披

  伎乐飞天各持乐器,有腰鼓、鼗鼓、琵琶和海螺。为使构图丰富,将一身飞天向下倒飞,从而也表现天际辽阔,飞翔的自由与欢畅。

  

礼佛飞天

五代 莫高窟468窟 西壁

  飞天头戴宝冠,配饰耳环、项圈、臂钏、手镯、披红绿条纹飘带,一手托盛有供品的花盘礼佛,一手散花,在彩云中飞行。

  

散花飞天

五代 莫高窟61窟 背屏

  两身横向飞行的飞天,上方一身服饰华丽,下方一身为梳双髻少女,面相丰满,双手散花,衣着简朴,矫健而有生活气息。以红色晕染脸颊和肌肤,线条清晰流畅,继承了唐代画风。

  

  敦煌飞天—衰落期:优雅的云中菩萨(宋、西夏、元)

  衰落期:优雅的云中菩萨(公元960-1368年)

  宋代、西夏和元代,属于敦煌壁画的晚期,这一时期的飞天进入了衰落期,壁画上美丽动人的天宫乐舞也随之谢幕。

  宋代时敦煌仍为曹氏家族所统治,壁画题材与唐后期基本相同,各种壁画格式雷同,缺乏唐代那种创新之气势。西夏时期经变画减少,壁画题材主要是千佛、说法图等,飞天画得很少,唯有窟顶四周画有身着菩萨盛装的飞天,手持乐器演奏和散花,有些身材明显增大。伎乐飞天手中的各式乐器,在音乐史研究上有极高的学术价值。由于受到中原绘画的影响,飞天的造型已经成为定型的线描仕女画,技法日臻成熟,基本上以神话中的“嫦娥奔月”为造型依据。这一时期注重用线塑造形象,画工精细,设色浅淡,基调为青绿色。

  衰落期的飞天已进入程式化的阶段。

  捧摩尼宝珠双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南壁

  此窟四壁上部连续绘制了飞天,每壁十身,分两组相对飞翔,中间两身相对共捧一大摩尼宝珠。飞天服饰华丽,多珠宝饰物,其造型、勾线均体现出时代风格,设色为冷色调,以青、绿、灰色为主。

  捧摩尼宝珠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北壁

  飞天面相丰圆,长眉修目,戴宝冠,梳高髻,斜披大巾,下着长裙,两手捧金光闪闪的摩尼宝珠。造型优美,画工精细,不失为宋代佳作。

  

  持拍板飞天

宋 莫高窟76窟 北壁

  飞天双手持拍板作演奏状,在三朵彩云之上横卧飞行。高髻宝冠,佩带耳珰、臂钏、手镯,装扮如贵妇人,华贵端庄。白描线条功力极佳,造型雍容华贵,继承唐五代画风。

  

  

五身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东壁

  绘于八塔变中的飞天为童子相,或光头,或梳髻,裸身形,造型较为新颖。塔上空环窟的飞天服饰华丽似宫娥,横向飞翔。伎乐飞天吹横笛,捧花盘飞天抛撒花瓣,飘带逶迤。

  

  

观音宝盖飞天

宋 莫高窟第76窟 北壁

  十一面观音手托日月,上方的宝盖左右绘有两飞天环绕献花飞翔。此图属于汉地密宗画像,保留了许多显教的传统画法,如飞天形象在藏密画中很少出现,而在汉密画就有保存。

  

  

佛宝盖飞天

宋 榆林26窟 北壁

  净土变中的佛宝盖两侧,飞天驾云绕行而下。其面相短圆似女童子,额上有吉祥痣,头后梳双髻,双手捧花供养。墨线勾轮廓,以石绿、赭红和白色为主调,风格鲜明。璎珞华盖之华丽有五代之遗风。

  

散花童子飞天

回鹘 莫高窟第97窟 西壁龛内

  菩提宝盖两侧画环绕的童子飞天,宝圆脸,细眉眼,剃头两侧梳小辫,额前有红头绳,身着背带团花衫,光腿,脚穿红色短靴,身系红腰带。飞天自来赤足,此人物形象和服饰都反映出游牧民族的特征。

  

散花童子飞天

回鹘 莫高窟第97窟 西壁龛内

  此图与前图相对称。环绕宝盖飞翔的童子飞天,髡(kūn)发着靴,体格强健,一手持莲花,一手持花盘,盘内盛大朵牡丹。肌肤用淡赭稍加晕染,层次丰富而生动。

  

献花伎乐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327窟 窟顶南披

  在装饰华丽的垂幔下,两身飞天一捧花供养,一弹箜篌,箜篌的每个部件都交待得很清楚,是已失传的古代乐器箜篌最具体的形象资料。只是云彩画的过于程式化。

  献花伎乐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327窟 窟顶南披

  图中飞天弹奏琵琶,琵琶及弹奏姿态画得很写实,是难得的音乐图像资料。

  

  

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367窟 西壁北侧

  两身飞天背向画面的中轴线,双膝弯曲,似在登云腾飞。两飞天双手展开,脸部外向,形成了视觉的外延。飘带飞扬的方向与云彩一致,但是飘带尽头又形成云纹卷曲感,使得画面富有层次而不杂乱。可惜由于年久褪色,飞天面部细节已不清晰。

  

飞天

西夏 莫高窟418窟 西壁南侧

  飞天一手持物上举,一手后仰,双腿一盘一伸,身姿整体向上腾飞而微微颔首,极富乐舞的动感,与唐宋时期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相似。

  

双飞天

西夏 莫高窟第418窟 南壁西端

  华盖上方的持花双飞天仍沿袭了唐宋鼎盛期的构图特点,强调动作中的顾盼呼应,但画面线描的功力、色彩的搭配和整体表现力上已略显不足。

  

金发飞天

元 莫高窟第3窟 北壁

  飞天为金发,头梳双髻,长眉高鼻,一手捧莲花,一手持长莲枝,从天而降,来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周围黄色云朵飘浮,与巾带的紫色形成对比。飞天造型有西域人特征。

  

  

簪花飞天

元 莫高窟第3窟 南壁

  飞天飘在黄色祥云上,脑后垂双环发髻,头上簪花,高鼻,浓眉大眼,面丰体壮,捧莲花供养千手千眼观音,十分虔诚。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的灿烂文化感召世界的瞩目,“一带一路”彰显中国“丝路情怀”,皆是NE·TIGER创作的灵感源泉。本年度中国国际时装周NE·TIGER开幕大秀即将恢弘上演,敬请期待。

注:文章中文献来自于敦煌研究院

mt.sohu.com true 搜狐媒体平台 https://mt.sohu.com/20170508/n492247838.shtml report 33202 敦煌飞天漫天飞舞漫天花——NE·TIGER丝绸之路寻迹(二)NE·TIGER品牌设计根植于华夏五千年文明,设计师团队每年采风深入到全
阅读(0) 举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热门关注

搜生活

搜生活+关注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MAGIC杨梦晶

MAGIC杨梦晶+关注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教育

搜狐教育+关注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星吧GEO

星吧GEO+关注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热门图片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