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196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为“复旦大学医学院”)一批学子自发组织了“指点江山”医疗队,奔赴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为缺医少药的当地群众防病治病。
改革开放后,这批在艰苦的山区奋斗了11年的基层医生,又怀着“科技兴国”的理想,考回上海,攻读研究生。然而,他们始终把第二故乡挂在心上。在回到上海等内地的近40年里,他们曾多次返回剑河送医送药、捐资助学。
4月24日,这批在各自的医疗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成就的老教授们和“国药现代”的代表,再次经凯里(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前往剑河县,开展医学交流活动和捐资助学。程利南(与部分“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是研究生时期的同学)有幸接受邀请,共同参与。短短三天,我们不仅为学长们的崇高的无私精神和身体力行的实践深深感动,也为剑河——这一全国贫困县焕发的新貌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在剑河的医学交流、捐资助学活动情况,已有“国药现代”作了详尽报道(苏祎:“国药现代、‘指点江山医疗队’赴剑河县人民医院开展医学交流活动”——上海现代制药健康咨询2017-05-3;刘伟伟:“人生之善莫过于助人,助人之德莫过于助学”——上海现代制药健康咨询2017-04-29);以下一组照片,仅是我相机所摄,可以了解整个剑河县城在搬迁后的一些现况,以及学长们在剑河民族中学捐资助学的几个侧面。
4月24日下午,参加送医送药的专家和“国药现代”的代表,在凯里火车站汇合(大部队从上海到凯里,吴开俊教授从广州到此,我们从深圳经贵阳抵达)一起前往剑河。
图为凯里火车站附近的汇合点
剑河,并不为很多人熟知。我们也是临行前找资料看,
才知道剑河、凯里在贵州省版图上的方位
清水江,是剑河县的母亲河。清水江,属于长江水系,从贵州流至湖南的洞庭湖
剑河县城,因三板溪水电站建设,于2007年3月告别已有200多年历史的老城柳川镇、迁至如今的革东镇。图为剑河县清水江两岸错落有致的民居、景观建筑和彩虹桥
清水江畔、彩虹桥夜景
剑河,是仰阿莎的故乡。仰阿莎,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民间广为传颂的一位女神(详见附录)。图为剑河县政府大楼和县府广场(小河对岸)
县政府大楼夜景
清水江畔,一座巨大的仰阿莎塑像即将竣工
仰阿莎塑像和彩虹桥(在对岸观望)
剑河县、清水江畔全景图
仰阿莎街道(剑河县政府所在地)的广场上,也有一座较小的仰阿莎塑像(左),与清水江对岸巨大的仰阿莎塑像(右)遥遥相对
生态县城,在城区就有好几处潺潺的山泉
县城的小山坡,有煤矿蕴藏,只是矿藏还很嫩,尚不宜开采
剑河温泉所在地(就在县城边上)
亭子下,是一个个泡温泉的池子
县城里的苗族妇女(1)
县城里的苗族妇女(2)
水上表演的排练(正在积极为二天后黔东南州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做准备)
街上的黄牛
剑河县民族中学(在校学生有3000多人)
县民族中学运动场一角
捐助仪式的一个场景。主席台上,原“指点江山”医疗队队员:吴开俊教授(右三)、高尔生教授(左四)、张永信教授(左二)和陆盘根主任医师(左三),国药现代市场部副总监刘健惠(右四),剑河县民族中学书记(右二)、副校长(右一),
还有程利南(左一)
在教师食堂,与部分受助学生共进午餐。
图为高尔生等和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资助的在学生一起
附录:仰阿莎的传说
仰阿莎,是贵州黔东南苗族民间广为传颂的一位女神。“仰阿莎”,苗语意为“清水姑娘”。传说,这位美丽的少女为了苗族人民的幸福,遭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和委屈。最后,在太阳神的理解和帮助下,奔向了月亮,成为了一位银河之神。按一位读完大学并留在上海、又自愿回乡务农的剑河现代苗族青年的话来说,仰阿莎是苗族的“自由女神”。
徐晋勋
2017 05 13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