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大师、诗人
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
莎士比亚对后世的影响绝不限于文学和戏剧,在音乐上,他的作品也如一座取之不尽的宝库,无数次成为音乐家们的灵感,正如英国抒情诗人与剧作家本·琼生所说,“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一行诗、一出剧本,莎士比亚成了古往今来许多作曲家的缪斯。从管弦乐到交响诗、从歌剧到芭蕾音乐,作曲家试图用音符为他的戏剧做出不同的表述。海顿为《第十二夜》中的著名诗句谱曲,舒伯特也对莎翁有所涉猎,柏辽兹对他更是疯狂热爱,柴科夫斯基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的灵感也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代表戏剧。
可以说
莎士比亚的文学艺术精髓
从古至今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演出信息
▎时间:2017/6/9 19:30
▎地点:天津音乐厅(和平区建设路88号)
▎外请指挥:Daniel Raiskin(丹尼尔·莱斯金)
▎演奏:天津交响乐团
▎票价:20元起
▎购票:天津演艺网(网址:www.tjyy8.com)
演出曲目
上半场
第104交响曲 / 海顿
交响诗暴风雨 / 柴科夫斯基
下半场
第一交响曲 / 贝多芬
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 / 柴科夫斯基
曲目以当天音乐会演出为准!
丹尼尔·莱斯金在圣彼得堡长大,他从六岁开始在音乐学校学习中提琴和指挥师从于Lev Savich,并逐渐转到指挥专业。他12岁的时候丹尼尔离开了前苏联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和德国的弗莱堡继续学习。并很快成为欧洲优秀的中提琴独奏和室内乐演奏家,同时他也跟随众多大师们上课,如Mariss Jansons、Neeme Järvi、Milan Horvat、, Woldemar Nelson和Jorma Panula。
从2005年到2016年丹尼尔成为德国科布伦茨的莱茵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2008到2015年他担任位于波兰罗兹的阿图尔·鲁宾斯坦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他还在欧洲及亚洲多个乐团担任过客席指挥。
天津是西方音乐传入中国最早的城市,交响乐在天津有着广泛的听众和知音。天津交响乐团是我国大型交响乐团之一,始建于1985年。普及和发展交响乐事业是她的宗旨。艺术总监汤沐海,常任指挥杨力、易娟子。
天津交响乐团致力于中国交响音乐事业的发展,自成立以来成功地演奏了千余部著名中、外作曲家的大型交响乐作品及独奏、重奏、独唱、合唱作品。始终鼓励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创作,叶小钢、鲍元恺、金湘、唐建平、姚盛昌、刘庭禹等著名作曲家的一些作品,均曾由天津交响乐团首演。
天津交响乐团除在天津举办常规音乐会及音乐季外,经常在国内各省市进行巡回演出,还应邀到韩国、德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蒙古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天津交响乐团除上演大型交响乐外还经常举办独唱、独奏、重奏等多种形式的室内乐音乐会,并多次与中外著名指挥家、演奏家、歌唱家进行了成功的合作。2013年始,天津交响乐团的音乐季步入了更加正规化、高水准的新层次,音乐季除上演大型交响音乐会外,还涉足到著名经典歌剧的演出领域,与众多中外著名歌唱家及演出团体合作成功上演了多部经典歌剧作品,进一步拓展了观众群体,丰富了文化市场。
天津交响乐团长期地、不间断地深入到天津大、中、小学校进行普及高雅艺术演出,天津市文广局、天津市教育委员会联手天津交响乐团,制定了“交响乐十年、千场、百万人”的交响乐普及计划,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鉴于天津交响乐团在发展交响音乐事业上做出的突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事部授予乐团“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海顿的《第104交响曲》,D大调,作于1795年,这是海顿最后一首交响曲。
作品共4个乐章:
1、序奏,慢板,D小调。整个乐章在庄重肃穆的气氛中展开,最后却在幽默诙谐的旋律中落幕,表现了海顿在心境上的重大变化。
2、行板,G大调。节奏开始较缓慢,音调较低,塑造了一种宁静的场面,像是描述了作曲家走在泰晤士河畔不断沉思的情景,随后,曲子突然加重了节奏,抒发了作曲家不甘人后,充满希望的乐观心境。
3、小步舞曲,快板,D大调。乐章开始就用很轻快的节奏展现了城市的风貌,具有玛祖卡舞曲的风格,速度较快,形象活泼,这些旋律听着让人忍不住翩翩起舞。中段音乐比较柔和,旋律轻盈、平稳,与前后两段形成对比。整个乐章充满了热闹与欢乐的场面,让人不禁联想当时的作曲家是身在怎样热闹的街市中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4、终曲,抖擞地,D大调,奏鸣曲式。这个乐章仿佛一幅充满民间气息的生活画卷,描绘着海顿内心对平凡生活的喜爱与对音乐的高度热情。
整部交响曲都表达了海顿对新兴市民阶级的热爱并提倡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主义,也是海顿出众音乐才华的最好展示。在挣脱了封建主义束缚之后,这种更加注重内心感受,更加提倡抒发对生活的热爱的音乐形式,让海顿的音乐向更高层次进化,也让他在欧洲古典音乐史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故事来源于意大利的民间传说,维洛那城两大家族蒙太古和凯普莱特结下世代宿仇。然而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和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真心相爱,爱情的力量使这对情人敢于冲破一切封建阻力,在神父劳仑斯的帮助并主持下秘密成婚,但由于中世纪封建的桎梏,男女主人公最终放弃了生命,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两大家族的言归于好。这部悲剧充满人文主义精神,无情的鞭挞了中世纪封建宗教神学思想,讴歌了人性的自由和人性的发展。这一切对处于19世纪60年代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前后、民主运动的高潮时期“强力集团”的巴拉基列夫和受“强力集团”影响的柴可夫斯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特别的亲切。所以柴可夫斯基欣然接受巴拉基列夫的建议,决定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初稿于1869年完成,并于1879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定稿。
此曲无论在创作的思想性还是创作的艺术性上都无疑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非凡成功的范例。当我们如痴如醉地欣赏这绝美的音乐时,它会带给我们一串串长长的理性思考,这才是音乐的本身!这也是一个永远没有结束的永恒主题,这将成为我们孜孜不倦的探求!
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莎士比亚这种天才的降临,使得艺术、科学、哲学或者整个社会焕然一新。他的光辉照耀着全人类,从时代的这一个尽头到那一个尽头。”
关注微信公众号【天津交响乐团资讯平台】tj_symphony_ 了解更多演出资讯
新浪官方微博@天津交响乐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