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园●林●
敬 安 共 济 │ 和 谐 家 园
冠云峰(留园)
中国自然山水园林中的置石掇山之法,自西汉武帝时期建章宫太液池三神山蓬莱、瀛洲和方丈始有记载,到东汉禁苑中“少华山”和魏明帝曹睿芳林园的景阳山,再到唐宋时期皇家园林的最高水平的艮岳,最后到明清时期私家园林的成熟。
西汉武帝建章宫平面图
中国自然山水园的置石掇山由历代文人和匠师的共同努力,从理论到实践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山崖、洞谷、山脚、山顶等形象和各种岩石的组合,以及土石结合的特征融会贯通,创造出雄奇、峭拔、幽远、平远的意境。
西湖一池三山
1.假山石的品类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质差异大,这就为置石掇山提供了优秀的物质条件。宋代杜绾的《云石林谱》收录石种就有116种之多,明代林有麟的《素园石谱》中也有百余种石材,这些大多数属于盆玩石,不一定适合于掇山。而明代造园大师计成的《园冶》收录的15种山石,其中大多数可以用来堆山。根据产地(如太湖石)、色彩(如青石、黄石)或形象(如象皮石)等来命名。接下来就根据这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常见造园用石的品类。
①太湖石
右图为冠云峰(留园)
太湖石因为出产于太湖一带而得名,在江南私家园林中运用非常普遍,也是历史上开发较早的一类山石。太湖石是一种经过熔融的石灰岩,石质坚而脆,扣之有微声。由于风浪和地下水的熔融作用,石面上勾缝坳坎,纹理纵横。好的太湖石有大小不同、变化丰富的窝或洞,有时窝洞相套,疏密相通,很自然地形成沟、缝、穴、洞,玲珑剔透,蔚为奇观。
玉玲珑(豫园)
太湖石水中和土中皆有所产。水中的太湖石色泽于浅灰中露白,比较丰润、光洁,也有青灰色的,具有较大的皴纹与又少又细的皴摺;产于土中的湖石于灰色中带青灰,性质比较枯涩而少有光泽,遍多细纹,像大象的皮肤一样。
岘山石(镇江)
和太湖石相近的还有宜兴石、南京附近的龙潭石和青龙山石、济南仲宫石、镇江岘山石等。
②房山石
北太湖石(山东费县)
房山石产于北京房山一带的山上,因而得名。房山石数砾岩,为红色山土所渍满。新开采的房山岩呈土红色、橘红色或者更淡的土黄色。因其某些方面像太湖石,因此称为北太湖石。
颐和园夕佳楼前假山
质地不如太湖石脆,但韧性较好,容重比太湖石大,多有密集的蜂窝状小孔穴而少有大洞,外观比较沉实、浑厚、雄壮。如颐和园夕佳楼东侧假山,平添了夕阳的光辉。
③黄石
黄石大假山(豫园)
黄石是一种带橙黄颜色的细砂岩,产地很多,以常熟虞山的自然景观著名。苏州、常州、镇江等地方也有黄石产出。
苏州耦园假山
其石形体顽劣,见棱见角,节理近乎垂直,雄浑沉实。与湖石相比别是一番景象,平正大方、立体感强、块钝而棱锐、具有强烈的光影效果。明代所建上海豫园大假山、苏州耦园假山和扬州个园的秋山等都是黄石掇成的佳品。
秋山(扬州个园)
④青石
濠濮涧(北海)
青石即一种青灰色的细砂岩。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带均有所产。青石的节理面不如黄石规整,不一定是互相垂直的纹理,也有交叉互织的斜纹。就形体而言多呈片状,故又有“青云片”之称。北京圆明园“武陵春色”的桃花涧、北海的濠濮涧和颐和园后湖某些局部都是采用这种青石为山。这种山石在北京运用较多。
青石假山
⑤英石
英德石假山
传统的粤中庭园掇山置石,特有的岭南园林中有用这种山石掇山,也长见于几案石品。英石属于石灰岩,产于广东英德县含光、真阳两地,因此得名。英石质坚硬而特别脆,叩击有较响的共鸣声。青灰色,称灰英,有的兼有白脉笼络。其形状瘦骨铮铮,嶙峋剔透,多皱折的棱角,清奇俏丽。在园林中多用作山石小景,如广东的“待人石”、“迎宾石”等。
⑥灵璧石
安徽灵璧石
原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石产土中,被泥渍侵染,需要清晰方显露本色。其石中灰色清润,质地清脆,用手弹有共鸣声。石面有坳坎的变化,石形亦千变万化。灵璧石掇成的山石小品,巉岩透空,多有婉转之势。
⑦宣石
宣石假山
宣石产于安徽宁国县。其色有如积雪覆盖于灰色石上,也由于被泥土侵染,因此又带些赤黄色,非刷洗不见其质,愈旧愈白。由于它有积雪一般的外貌,扬州个园用它作为冬山的材料,效果显著。
⑧石笋
石笋假山
石笋即外形修长如竹笋一类的山石总称。包括白果笋、乌碳笋、慧剑、钟乳石笋等。其石卧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园林中常作独立小景布置,如个园的春山。
个园春山
⑨其它石品
木化石
威海公园木化石景观
除了上述几种石品以外,还有木化石、松皮石、石珊瑚、黄蜡石和石蛋等。
黄蜡石
2.假山石的选择规律
堆山置石想要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必须掌握3个规律:
①石种统一,切忌用不同种类的山石混堆。
②石料纹理要统一。假山选石要按照石料纹理,即竖纹、横纹、斜纹、粗纹和细纹等。堆叠时,要纹理向着同一个方向,让人感到整座假山浑然一体、统一协调。
③石色要统一,在同一种石种中,颜色往往有深有浅,力求色彩协调一致,不要差别太大。
3.假山石的用途(作用)
假山石在中国园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人工造山都是有目的的,具体而言,假山和置石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作用。
①山水园主景和地形骨架。例如北海白塔山、豫园、环秀山庄等。
②划分和组织山水园的空间。例如颐和园仁寿殿与昆明湖之间的地带、北京恭王府花园入口等。
③点缀园林空间、陪衬建筑和植物。例如拙政园、留园等。
④山水园的自然式驳岸、挡土墙、护坡及花台。
⑤室内自然式家居、器设
绉云峰(西湖十景曲院风荷院内)
上一部分我们讲到了假山石的品类、选择规律和用途,通过不同质感的石材选择,通过设计,就可打造出想要的假山景观。在中国传统山水园中,假山工程包括置石和掇山,这二者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是也有差异,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置石的相关知识。
置石
1.独景石
冠云峰(留园)
独景石,顾名思义,就是独立成景的置石。置石所用材料少,结构简单,往往通过景石自身的质感和特点取胜,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但对其质量要求更高。通过对置石摆放位置的不同,现将独景石分为五种类型。
①特置
特置,也成为孤置山石、孤赏山石。大多是由单块山石布置成为独立性的石景,常在园林中作为障景和对景,或者置于视线集中的廊间、天井中间、漏窗后面、水边、路口或者园路转折的地方。特置山石还可以和璧山、花台、岛屿、驳岸等结合使用。
玉玲珑(豫园)
在中国历史上特置山石是一种运用比较早的一种形式,成为园主们相互比较的产物。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些名石。例如,现存杭州曲院风荷里的绉云峰(开篇图片),上海豫园的“玉玲珑”,现存苏州第十中学的瑞云峰(与绉云峰、玉玲珑并称“江南三大名石”)、冠云峰,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等。
瑞云峰(苏州第十中学)
青芝岫(颐和园)
网师园(苏州)
特质石必须具备独特的观赏价值,应选择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姿态多变、色彩突出的山石。其布置要点在于相石立意,山石体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苏州网师园北门小院在正对出园通道转折处,利用粉墙做背景安置了一块体量合适的湖石,并陪衬以植物,由于利用了建筑的倒挂楣子做框景,从暗透明,犹如一副生动的画面。
②对置
对置即沿建筑中轴线两侧做对称位置的山石布置。这在北京古典园林中运用较多。例如,锣鼓巷可园主体建筑前面对称安置的房山石,颐和园仁寿殿前的山石布置等。
对置
仁寿殿前山石对置
对置山石大小体量对比
③散置
散置即常说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对这类置石本身的石材要求不像前两种那么高,但是对其组合与搭配有更高的要求。常用于园门的两侧、廊间、粉墙前、山坡上、小岛上、水池中等。其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曲折、顾盼呼应、疏密有致、层次丰富。
散置山石示意
散置山石
在中国古典山水园中也有许多散置手法应用的置石。例如,苏州耦园的二门两侧,几块山石和松树从两侧护卫园门,为耦园增添了靓丽的门景;北京中山公园的“松柏交翠”所在的土丘,用房山石做散点布置,具有自然的变化。
耦园(耦园)
松柏交翠(北京中山公园)
④群置
群置也有称“大散点”,是指将数块山石组合成自然而有变化的序列,作为一个群体来表现。在群置石的过程中要求山石大小不一,疏密相间,前后左右呼应,高低变化,体现置石假山自然而丰富的变化。
群置假山与水景搭配
群置在山水盆景中的应用
⑤山石器设
用山石作室内的家具或者器设也是我国园林中的传统做法。山石几案不仅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又可以与造景密切结合。特别是用于有地形起伏的自然式布置地段,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山石不怕风吹雨淋,经久不坏,山石几案宜布置在林间空地或有树荫的地方,以免游客过于露晒。
石桌凳组合
山石几案虽然有桌、几、凳之分,但是在布置上不能与一般木制家具对称安排,应于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形和均衡的思想进行设计和处理。
2.与建筑相结合的山石布置
用少量的山石在合适的位置装点建筑,如把建筑建在自然的岩石上,这就是用山石来陪衬建筑的手法。此手法适当运用了局部夸张的手法,其目的是减少人工的气氛,增添自然的气氛。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山石踏跺和蹲配
明代文震亨的《长无志》中“映阶旁砌以太湖石垒成者曰涩浪”所说的山石布置就是这一种。中国传统的建筑多建于台基之上,出入口的部分需要台阶作为室内外上下的连接部分。这种台阶可以做成整形的石级,也可以用自然石做成踏跺,更有“如意踏跺”的美称。例如,狮子林燕誉堂前踏跺。
燕誉堂(狮子林)
蹲配是常和如意踏跺配合使用的一种置石方式。从实用功能上来说,它可以兼备垂带和门口对置的石狮、石鼓之类的装饰品的作用;从外形上又不至于像垂带和石鼓般呆板。体量大而高者为“蹲”,体量小而低者为“配”。在组合上二者要与建筑轴线有均衡的构图。例如,留园五峰仙馆的分道而上。
五峰仙馆(留园)
②抱角和镶隅
建筑的墙面多成直角转折,在这些拐角内角和外角的线条都比较单调、平滞,常以山石来美化这些墙角。对于外墙角,山石成环抱之势紧包基角墙面,称为抱角;对于墙内角则已山石填镶其中,称为镶隅。
抱角和镶隅
③粉壁理石
粉壁理石即以墙壁为背景,在面对建筑的墙面、建筑山墙或者相对于建筑墙面前基础种植的部位作石景或山景布置,因此也称为“壁山”。例如留园的水石盆景园。
水石盆景园(留园)
④云梯
云梯即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楼梯,既可以节约使用室内建筑面积,又可成自然山石景。例如,扬州寄啸山庄东院将壁山和山石楼梯结合为一体,由庭上山,由山上楼,比较自然。
寄啸山庄(扬州)
3.山石花台
山石花台在江南园林中运用极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地下水位较高,土壤排水不良,用花台可以提高种植高度,给植物提供良好的生态条件;二是将花卉等提高到一定的高度,适合人们观赏;三是花台之间的铺装地面即是自然形成的路面,这样,庭院中的游览路线就可以运用山石花台来组合。
山石花台的平面轮廓和组合。就花台的个体轮廓而言,应有曲折、进出的变化。更要注意使之兼有大弯和小弯的凹凸面,而且弯的深浅和间距都要自然多变。
花台的平面布置
花台的立面轮廓要有起伏变化。花台上的山石与平面变化相结合还应有高低的变化。切忌把花台做成“一码平”。
花台立面
花台的断面和细部更要有伸缩、虚实和藏露的变化。花台的断面轮廓既有直立,又有坡降和上伸下收的变化。
花台立面
花台断面和细部
夏山(个园)
上面我们一起了解了中国传统山水园假山工程里有关置石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都有所收获,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假山工程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掇山。
掇山
片石假山(苏州博物馆:贝聿铭作品)
掇山与置石相比复杂的多,在其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更多在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方面的东西。由于历代假山匠师很多由画师而来,因此,我国传统的山水画论也就成为指导掇山实践的艺术理论基础。因此有“画家以笔墨为丘壑,掇山以土石为皴擦。虚实虽殊,理致则一”之说。
中国传统山水园中的假山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其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体现了堆筑者对自然山水的认识,是对美丽的山水景观进行的升华和提炼,根本法则就是“有真为假,作假成真”。
1.掇山的艺术手法
①山水结合,相映成趣
中国自然山水园把自然风景看成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环境景观,山水是自然景观的主要组成。真山既是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的自然综合体,那就必须基于这种认识来布置才有可能获得“作假成真”的效果。
清晖园(广东佛山)
②相地合宜,造山得体
自然山水景物是十分丰富多样的,在一个具体的园址上究竟要在什么位置上造山,造什么样的山,采用哪些山水地貌组合单元,都必须结合相地、选址因地制宜地把主观要求和客观条件的可能性,把所有的园林组成因素作统筹的安排。
嘉兴烟雨楼
承德避暑山庄烟雨楼(仿嘉兴烟雨楼)
也只有因地制宜地确定山水结构体系才能达到“构园得体”和有若自然。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澄湖中的“青莲岛”上建烟雨楼(模仿嘉兴之烟雨楼);而在澄湖东部辟小金山(模仿镇江金山寺)。
镇江金山寺
承德避暑山庄金山寺(模仿镇江金山寺)
这两处的假山在总体方面是模拟名景,但是在具体处理上又必须根据立地条件。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区别。
③巧于因借,混假于真
这也是因地制宜的一个方面,就是充分利用环境条件造山。如果园之远近有自然山水相因,则要灵活地加以利用。例如,位于无锡惠山东麓的寄畅园借九龙山、惠山于园内作为远景;在承德避暑山庄内借远处的馨锤峰为远景,将美丽的外景收于园内,别有一番景色耐人寻味。
寄畅园借景惠山
承德避暑山庄借景馨锤峰
④独立端严,次相辅弼
意即要主景突出,先立主体,再考虑如何搭配以次要景物突出主体景物。布局时应先从园之功能和意境出发并结合用地特征来确定宾主之位,做好主、次、配。掇山必须根据其在总体布局中之地位和作用来安排。最忌讳不顾大局和喧宾夺主。例如,南京瞻园的山石布置。
瞻园假山主峰、次峰、配峰位置
⑤三远变化,移步景易
掇山在处理主次关系的同时还必须结合“三远”的理论来安排。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其中,高远和平远比较易工,而深远做起来却不很容易。它要求在游览路线上能给人山体层层深厚的观感。这就需要统一考虑山体的组合和游览路线开辟两个方面。例如,下图组为苏州环秀山庄内由造园大师戈裕良设计建造的假山,其均达到了高远、平远、深远,是古典园林假山之最。
⑥远观山势,近看石质
“远观势,近观质”也是山水画理,这里既强调了布局和结构的合理性,又注重细部的处理。置石掇山如作文,一石即一字,数石组合即用字组词,由石组成峰、峦、洞、壑、岫、坡、矶等;组合单元又有如造句,由句成段落即类似一部分山水景色;然后由各部山水景组成一篇文章,这就像造整个园子。
各种质感的石材
⑦寓情于石,情景交融
掇山很注重内涵与外表的统一,常运用象形、比拟和激发联想的手法造景。所谓“片山有致,寸石生情”也是要求无论置石或掇山都讲究“弦外之音”。这包括长期相为因循的“一池三山”、“仙山琼阁”等寓为神仙境界的意境;“虚峰五老”、“狮子上楼台”、“金鸡叫天门”等地方性传统程式;“十二生肖”及其他各种象形手法;“武陵春色”、“濠濮涧想”等寓意隐逸或典故性的追索;寓名山大川和名园的手法,如艮岳仿杭州凤凰山、苏州恰隐园水洞仿小林屋涧等;寓自然山水性情的手法和寓四时景色的手法等。
仁寿殿峰虚五老(仿庐山五老峰)
濠濮涧想(北海公园)
小林屋洞(恰隐园)
2.掇山的局部处理法
传统园林假山的形象构思取材于大自然中真的峰、峦、崖、壑、坡、阜、洞、穴、涧等,掇山一般根据创作意图,配合环境,决定山的位置、形状与大小高低及土石比例。虽然掇山有定法而无定式,然而在局部山景的创造上逐步形成了一些优秀的程式。
①峰
掇山为取得远观的山势以及加强山顶环境的山林气氛,从而有了峰峦的创作。人工堆叠的山除大山以建筑来突出加强高峻之势(如北海白塔、颐和园佛香阁)外,一般多以掇山来表现山峰的挺拔险峻之势。山峰分为主、次、配峰,主峰居于显著的位置,次峰和配峰无论在高度、体积或姿态等方面都不及主峰。峰石的选用和堆叠必须和整个山形相协调,大小比例恰当。
拙政园假山盆景
②崖、岩
掇山而理岩崖,为的是体现陡险峭拔之美,而且石壁的立面上是题诗刻字的最佳处所。诗词石刻为绝壁增添了锦绣,为环境增添了诗情。如崖壁上再有写枯松倒挂,更给人以奇情险趣的美感。
泰山石刻“虫二”(意指“风月无边”)
③洞府
洞,深邃幽暗,具有神秘感或奇异感。岩洞在园林中不仅可以吸引游人探奇、寻幽,还可以打破空间的闭锁,产生虚实变化,丰富园林景色,联系景点,延长游览路线,改变游览的心境。山洞的结构最能体现传统掇山合理的山体结构与高超的施工技术。
沧浪亭假山山洞
④山谷
理山谷是掇山中创作深幽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山谷的创作,使山势婉转曲折,峰回路转,更加引人入胜。大多数的山谷,两岸夹峙,中间是山道或者流水,平面呈曲折的窄长形。
个园秋山山谷
⑤山坡、石矶
山坡是指假山与陆地或水体相接壤的地带,具平坦旷远之美。掇山山坡一般山石与芳草嘉树相组合,山石大小错落,呈出入起伏的形状,并适当间以泥土,植树种草,看似随意,实具匠心。
牡丹亭(杭州花港观鱼)
石矶一般指水边突出的平缓的岩石。多数与水池相结合的掇山都有石矶,使崖壁自然过渡到水面,给人以亲切感。
艺圃岸边石矶(苏州)
⑥蹬道
登山之路称蹬道。蹬道是山体的一部分,随谷而曲折,随崖而高下,虽刻意而为,却与崖壁、山谷融为一体,创造假山可游、可居之意境。
西湖天下景蹬道(西湖中山公园)
⑦山石驳岸
沿池布石,是为防止池岸崩塌和便于人们临池游赏。池岸掇山,不宜僵直,尤其不能太高,否则岸高水低,如凭栏观井,和凿池原意背道而驰。掇山池岸常有自然式踏跺,下达水面。
青岛市城阳区世纪公园驳岸
太子湾公园驳岸(杭州)
3.掇山的构造
掇山的外型虽然千变万化,但就其基本结构而言与房屋建筑有共通之处,即分基础、拉底、中层和收顶4部分。
①基础
《园冶》伦假山基谓:“假山之基,约大半在水中立起。先量顶之大,才定基之深浅。掇石须知占天,围土必然占地,最忌居中,更宜散漫。”这说明掇山必须有成局在胸,才能确定掇山基础的位置、外形和深浅。否则假山基础既起出地面之上,再想改变假山的总体轮廓,再想要增加很多高度或挑出很远就很困难了。
如果掇山是从水中堆叠出来的,则主山体的基础就应与水池的池底结构同时施工形成整体。否则池底与主体山基础之间的接头处极易漏水且极难善后处理。
如果山体是在平地上堆叠,则基础一定要做得低于地平面向至少0.2m。山体堆叠形成后再填土,这样看不见基础,同时沿山体边缘还可以栽种花草,使山体与地面的过渡更加自然生动。
②拉底
在基础上铺置最底层的自然山石,成为“拉底”,亦即《园冶》所谓“立根铺以麄石”的做法。因为这层山石大部分在地面以下,只有小部分露出地面以上,并不需要形态特别好的山石。但它是承受压力最大的自然山石层,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因此宜选用顽劣的大石拉底。底石的材料要求大块、坚实、耐压,不允许用风化过度的山石拉底。
③中层
中层即底石以上,顶层以下的部分。这是占体量最大、触目最多的部分,用材广泛,单元组合的结构变化多端,可以说是掇山造型的主要部分。中层是假山游览的主要结构部分,山洞、蹬道、峭壁、溪涧、窝岫、种植穴,甚至园林建筑或建筑的基础等都在这里展开,中层结构因此变得复杂,需要匠心独运才能游刃有余。
④收顶
收顶即处理掇山最顶层的山石。从结构上讲,收顶的山石要求体量最大的,以便和凑收顶。掇山收顶石对山体的里面轮廓、山体的形状动势等都至关重要,虽然用石量不大但影响深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