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茅山道术的都知道,千年桃木特别难找,因为桃树大都不长命。按理说大家都是树,只要不挪窝,不被雷劈,都能活挺长,现在只要是比较著名的景区里都能找到几棵百年名木、千年老树,但唯独桃树是当真少见。
这又是为什么呢?
刨去干旱、洪涝、各种人为因素,桃树的病虫害可以说是最重要因素。桃树特别爱招病虫害,,对桃树造成危害的主要疾病有:桃白粉病、桃树褐腐病、穿孔病、炭疽病、桃流胶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类、卷叶蛾、螨类、桃小食心虫、介壳虫、金龟子、蝽象,但最厉害的应该就数桃红颈天牛了。
桃红颈天牛Aromia bungii Faldermann,属鞘翅目 Coleoptera 天牛科 Cerambycidae。成虫多数为前胸棕红色的“红颈”型,亦有少数全黑色的“黑颈”型。桃红颈天牛是桃、杏、李、梅等树种的重要蛀干害虫,幼虫蛀食枝、干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切断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树势衰弱,甚至树体死亡。
分布
桃红颈天牛在我国分布于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东、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南、甘肃、宁夏、江苏、浙江、上海、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危害特点
桃红颈天牛以幼虫在树干、主枝内蛀食危害,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形成不规则的蛀道,破坏树木输导组织,阻碍水分和养分运输,影响树木生长发育,造成树势衰弱,叶片发黄,枝条干枯,蛀孔外堆积大量木屑状虫粪,桃、杏、樱桃等树种受害部位常出现流胶,危害严重时,造成树木整株枯死。
生活习性
桃红颈天牛的卵产在树干或侧枝上,卵经 6 ~ 11 d 即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先在树皮下蛀食腐烂组织,后逐渐蛀入韧皮部,当年在体长6 ~ 10 mm 时,就在皮层中越冬。翌春幼虫恢复活动,继续在韧皮部或木质部边材向上、下蛀食危害,蛀道扁平,边界弯曲不整齐,充满虫粪,部分粪屑从蛀入孔和树皮裂缝中挤出。幼虫体长约 3 cm 时,由蛀道中部蛀入木质部,先朝髓部蛀食,然后转向,沿木质部向上 或向下蛀食,形成弯曲的椭圆形蛀道,长 15~36 cm,最长可达 75 cm。木质部内的幼虫直接将粪便排在蛀道内,当蛀道被堵塞时,才将其推至洞外 。蛀孔外和树干基部地面上常堆积大量红褐色锯末状虫粪及木屑。幼虫近老熟时,沿木质部蛀道爬出, 在蛀入孔附近的韧皮层咬一羽化孔,但不咬破表皮,然后返回原蛀道。老熟幼虫用分泌物和木屑将蛀道末端堵塞, 做长 4~5 cm 的蛹室,调头反转,越冬。次年平均气温达到 18 ℃ 时蜕皮化蛹,蛹期 21~23 d。成虫羽化后,先在蛀道内停留,待鞘翅变硬后, 咬穿蛹室一端的木屑纤维质堵层,从羽化孔钻出。
防治
对待钻蛀型害虫,传统的喷药方式并不完全适用,应为要凑好成虫羽化婚飞的时间大药才能有成效,而对正在钻蛀危害的幼虫往往无能为力,所以现在输液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天牛的防治,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研究琢磨琢磨。
另外PhD.Z在翻文献的时候发现了一篇特别有意思的文献,特别想和诸位分享一下,谁说桃红颈天牛只能是害虫!看看这篇文章彻底让我对我们科研人员的脑洞产生了深深的敬佩。
《桃红颈天牛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
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作者先是从桃红颈天牛幼虫肠道中筛选的一株高纤维素酶活菌株,经16S rDNA测序,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命名为BSAB1306,然后进行饲料制粒,并探讨这种饲料制粒的耐受性和其对肉鸡肠道中微生物区系、生产性能的影响。
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作者选择体重相近的20只30日龄白羽肉鸡,先预饲无BSAB1306菌株饲料72 h,空腹2 h,然后饲喂其菌株饲料,1.5 h后屠宰。结果表明:其羧甲基纤维素酶活为68.27 U/ml,对其进行发酵培养后,酶活提高到163.86 U/ml;其饲料制粒后在50 ℃下保存50 d存活率为94.58%;菌株在十二指肠的萌发率为94.6%;且肉鸡的肠道食糜中大肠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第二和三周龄的微生物菌体蛋白含量显著增多(P<0.05)。结果提示BSAB1306菌株具有极高的饲料潜能,且可改善肉仔鸡的肠道微生物区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懂上面这一大段话,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这段研究的意思就是芽孢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能产生抑制某些有害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因而其研究和应用价值受到广泛重视。这篇文章的实验目的就是看看桃红颈天牛肠道里的这种芽孢杆菌能不能经过后续的工业化扩大培养或诱变育种成为饲料生产中的抗生素替代物。也就是为了改善食品安全,是不是很牛。
忽然觉得桃红颈天牛也很可爱了呢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