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头可断,发型不能乱」,发型对于任何爱美人士那都是命!所以我一直不明白历史上的日本,为啥男人好端端要剃成地中海。
但原来日本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梳这种奇特的月代头,古代日本甚至认为头发也是有生命的,不能轻易剪断,而崇尚蓄长发。
古坟·大和时代
古坟·大和时代的男子主要是束一种名曰美豆良 (みずら)的发型,将全部头发一分为二,分别在两侧耳朵边束起来,就像下图这样 ▼
(为什么我觉得这种发型好眼熟呢)
然而上面是贵族的发型,普通的农民大众一般是下面这种束的高高的,这样更方便劳作 ▼
依然还是觉得眼熟,原来是因为他! ▼
平安-安土桃山时代
这个时期的贵族男孩小时一般会束美豆良,也有留尼削(あまそぎ)的,就是把头发随意披下来。
到12~16岁左右,开始束发戴冠或乌帽子,这就我们常听说的初冠或元服礼,以此为标志迈向成年。
平安末期以后,武家及稍富裕的庶民也渐渐兴起这种习惯,而皇族和贵族更是直到明治时期还保留着这种成人礼习惯 ▼
(《平清盛》中高仓帝幼儿时期梳的就是美豆良)
然而一把年纪还梳美豆良的也不是没有,《平清盛》中,松田翔太梳的也是美豆良的一种。不知道古人是怎么看的,但作为现代人的我觉得好羞耻啊 ▼
这是高仓帝成年后,束发戴冠,精神抖擞是不是!▼
而《源氏物语》中的 toma 头顶戴的就是乌帽子。透过轻薄的乌纱,隐约能看到盘起的发髻。
发髻散开,非常惊艳 ▼
如此长的头发也并不是造型师故意拗造型,而是还原历史的。因为平安时期是一个理发师穿越回去会饿死的时代,此时人们普遍认为头发也是有生命的,所以从出生到死都不!剪!头!发!
但在那个洗发水、护发素都没有的时代,据说一年洗一次头发,而且是用淘米水进行护理。因此平安时期的女子习惯熏香,以此掩盖头发的味道。
然而上面都是皇族或贵族的发式,庶民的男子则是将前面的头发向后梳,在后面束起发髻,这种发型就叫做总发(そうはつ),我们经常可以在历史剧中看到这样的发式 ▼
《宫本武藏》中大神的发式就是典型的总发 ▼
(《源义经》中泷泽秀明也有梳总发)
直到到平安末期,大名鼎鼎的月代(さかやき)才出现。
一说是因为当时日本贵族容易秃顶,于是索性先将头顶的头发剃掉,免得尴尬。当然这种说法略扯了,我觉得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镰仓·室町时期,武士们因戴头盔时,头顶出汗,闷热难忍,于是征战时就习惯梳月代头,而和平的日子里就还是回归到总发。
所谓月代,就是将前发乃至头顶的头发都拔掉或者剃成半月形。而且主要是是靠拔!卧槽!好疼!
到了战国时期,月代头已经成为日常发式。但是整日反复地拔头发,会引起头皮发炎,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再戴上头盔一捂,简直就是酷刑!于是剃头终于成为主流 ▼
(《天地人》中建国的月代头)
而月代头不仅有像上面建国照片的那种大月代,还有 中剃(なかぞり),也就是留下刘海,只剃头顶。效果如下,有种迷之尴尬 ▼
这难道不是那个故事么——「很久很久以前,有一老婆婆在河边洗衣服,突然看到一颗桃子…」▼
言归正传!上图中将剩余部分的头发扎起来,再折回来的那个小辫子就叫 髷(まげ),为了让你之后能安心的阅读我可以告诉你这个字念qū。
至此日本男子的脑袋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部分 ▼
前发(まえがみ):其实是刘海。
但剃了月代头就没有这部分了。
月代(さかやき):秃掉的部分。
髷(まげ):后脑勺部分的头发捆起来
又折回来的小辫子就叫髷。
后来也渐渐凡是束起来的就叫髷了。
元结(もとゆい):绑小辫子的绳子。
鬓(びん):头部两侧生长的头发。
女性通常会弄膨起来,男性则通常会向后梳。
髱(たぼ):后脑勺的头发,
就是在后面弄膨起来的那种。也叫「つと」。
安土桃山时期的年轻人中间流行着一种发式,叫 茶筅髷(ちゃせんまげ),因为发梢就像茶道中搅拌抹茶的茶筅。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偏爱浮华的年轻公子哥们,甚至有将头发卷几折,束一个特别粗的髷在头上 ▼
织田信长绝对是当时的时尚先锋了,他的发型自然也是非常的 in !玉木宏的织田信长美帅美帅的,友介叔冲天的茶筅髷也是霸气侧漏 ▼
江户时代
时至江户时期,月代头已经成为一种风俗。
一般的武家、庶民家庭,男子到了元服之礼就要开始剃月代头。只有蛰居、闭门在家反思的处分期间,或者生病卧床时才可以不剃。
而身份的不同,月代的形状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与月代搭配着,江户时期的髷也是多种多样。
辰松风(たつまつふう)是江户中期开始流行的一种发式,用元结将髷的根部高高的提起,发端极端向下。因是由辰松八郎兵卫开始梳起的而得名。
同时期还有一种文金风(ぶんきんふう)和辰松风很相似,只不过元结绑的更高,发髻也更粗 ▼
银杏髷(いちょうまげ)是这一时期最为盛行的发型。剃月代,其余的头发束一个发髻,再将发髻向头顶部折回来,让发梢像银杏叶一般散开。
不同的身份和职业,梳的方式也有着不同的特征。历史剧中这种几乎也最常见 ▼
本多髷(ほんだまげ)是江户时期风流人士喜欢的发式,种类繁多,主要的特点就是宽阔的月代、髷的底端用元结固定,高高翘起与后头顶中间形成一个空间。
据说起初是在出入吉原游郭(由幕府公认的一间风月场所)的客人间流行起来的。由于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吉原游郭如果不是这种发型,姑娘们打眼一看就会觉得这是个土鳖 ▼
若众髷(わかしゅまげ)是江户中期町人常束的发式。也是留着刘海,只把头顶的头发剃掉,再将束起的头发向前折 ▼
除以上这些外,还有奴髷(やっこまげ)。顾名思义,就是武家的奉公人、家仆下人梳的发式。主要有月代宽大,髱很小,髷又粗又短这3个特点。
至于我们常常听到的丁髷(ちょうまげ)原是头发掉的差不多的老人家梳的一种发式,因髷的形状像极了日语中的「ゝ」而得名 ▼
后来丁髷渐渐的成为男子髷的通称。
丁髷在江户时期基本定型为武士阶层的发式。而到了现代,丁髷和月代头就是检验男明星颜值的利器▼
以上丁髷+月代的组合是武家和庶民的发式,公卿、浪人、山伏(山中的修道人)、学者、医生、占卜师、行乞者这些人是不需要剃月代的。
据说是从江户前期起,男神官、学者、医生等,这些非战斗人员,为了将自己跟武士阶层区分开来,以免被误砍误伤,死得冤枉。于是就开始拒绝剃月代,改束总发(将所有头发都向后梳,在脑后束起一个髷)。
到江户后期总发在武士阶级也开始流行了,而且很多经济上不宽绰,没有闲钱常去修理头发的浪人也渐渐加入总发的行列。
幕末时期勤王派志士坂本龙马,佐幕派的新选组局长近藤勇的照片就都是这种总发 ▼
(《龙马传》中雅治叔饰演的龙马)
(《新选组》香熊的近藤勇)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颁布断发令,明治天皇身先士卒剪了头发后,新发式渐渐得到普及,月代头、丁髷也就越来越罕见了。
时至今日,我们基本只有在时代剧中才能看到那些奇特的日式发型了。但当初的断发令并没有要求相扑力士也要断发,或许是因为这样至今相扑的力士们也都还是束髷 ▼
不过髷这种发型也是对发质要求很高的,日本人天生乌黑、顺滑的发质很适合,而外国的力士们束这种发式时就不那么容易了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