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日新月异的年代,下一个消失的会是什么?
15日,渝中区五一路的清音阁音像又要搬家了。
算上这次搬家,她已经搬了9回了。
在重庆,清音阁是比较老一批的音像店,20年了。也是目前重庆仅存的为数不多的音像店。
学生时代,生活中没有一两家音像店是不太科学的。街头巷尾,总藏着那么两三家音像店。
门口贴着新影讯,大音响竖起,循环播放着不倦怠的调调。伴随着夕阳的余晖,少年踏上回家的路。
因小时候都是跟着俺哥混,小编的第一盘磁带不是哼哼哈哈的周杰伦,而是周华健。
那年,哥把家那台电视机弄得彻底显现不出娃娃。为封小编口,他掏钱给买了个随身听,外送了盘周华健的磁带。
(网图)
就这样小编走上了一条一去不复返的偏偏道路,喜欢上了李宗盛大叔的歌。跟同龄人起码差10年的年龄感。
没过几个月,身边同学迷周杰伦,迷到没理智,“千万不要说唱歌像念经,说了真的要被绝交!”
再后来,妹子们迷东方神起,迷得神魂颠倒。小编听了听,看了看,哎“也就Soso”。可能只能怪小编家基因偏安静。
网图
和音乐同期的还有碟片。有租碟或录像厅,最大的遗憾是没去过录像厅,因为屁股还没坐热,哥就杀进来,拧着滚回家。至于看到不该看的没,那个~不告诉你!
租碟一盘一两块,幸运的是跟着俺哥的步伐,几乎看完了香港辉煌时期的所有电影还有终结者那些好莱坞系列,再到后来的指环王系列。
网图
那时候,虽不及同学那么疯狂,为买偶像的新专辑省吃俭用;走着走着就被音像店的新海报拐进去了,流连半天才出来。
但大家对淘碟的热情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同的是有人在追偶像,有人一边看流星花园,一边看各种类型的电影。
那时听歌也好,看电影也好,心没那么急躁。
网图
在主城,最辉煌时,约有几百家。
淘碟圣地,每个区都有一批时代的记忆。解放碑商圈算一个,白马音像、新艺时空(早期叫渝欣音像)、华辉音像、清音阁、时代回响……
找古典CD,清音阁必去;盒装DVD9,华辉很全;时代回响,那算是比较老的连锁店老…..
(重庆晨报图)
在沙坪坝,对很多摇滚青年来说,超霸音像可能是很多人的回忆。它开在南开步行街附近,老板娘是个老太,外号摇滚老太婆,在重庆地下摇滚圈有着摇滚教母位置的人物。
其实,他不算多懂摇滚,可能只是熟悉她的进货单,但摇滚青年把她在心里放在了个特别的位置,从你一门,她往你怀里开始塞“枪花”“绿洲”“ 死亡金属”开始;从你每次进门,淘到断货的摇滚碟开始。
对很多摇滚青年而言,可能她更像个导路者。
碟片的疯狂年代,反映着时代的文化饥渴。慢慢地互联网时代来了。
网络的冲击加上房地产兴起,实体音像店关张的速度,就像秋风扫落叶。全球最大的英国HMV音像店都破产了,小店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老滚老太婆的超霸音像搬了家后,基本就是处于关张的状态。前年,听一重庆做独立音乐的哥们谈起,“大家还想找这个老太婆,可惜找不到了。”让人有种从此江湖绝迹的武侠感。
时代回响,重庆实体连锁音像店的代表之一,辉煌时,办过不少明星的歌友会,分店也曾分布主城各地,达到30多家。
据说如今只剩下一两家了。时代回响的定位是大众,清音阁音像的定位则比较小众,专业的比较多一点。
老板况先生谈到,音乐是一种精神需求啊,音像业辉煌时他开了三家分店,大的店铺100平米。一天的营业额几千万把块钱还是有的。
他们还跟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合作,那边的教学的CD基本都是这里准备的。
网络时代的来临,消费方式多样了,2005年,他关了两家。留下解放碑这家,前前后后搬了七八次家。
来店里买碟的年轻人不算太多。偶尔路过的小年轻,被门口的音像吸引,转身进来,专挑偶像的碟,目标相当精准。
这个月15号,他们都又要搬家了。搬到附近一点点,租金便宜点的地方。
老板也开办了淘宝店,朋友圈、微博都会推荐一些音乐碟。字里行间显示出对音乐的热爱。
前几天,他发出了搬迁通知,店里人多了起来,意外路过的少。来的都是老朋友,带罐红茶,坐下来一起喝杯茶,吹哈牛。
对于今后怎么走,况先生也不知道,只是说,做了20多年音像业,有了感情,而且结交的朋友大都跟这个有关。现在碗碟儿的相对来说出了爱好,还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但作为经营者能撑到哪天,真不好说。
这个店还有一批老顾客。当然,倒不如称朋友最妥当。朋友路过这条街上,想起这家店,然后过来看看,挑几张碟,遇到老板,坐下来喝杯茶聊聊天,就像聚会。
守着一门爱好,进来的都是同爱好的人,聊得来,是多大的福份。在他的老顾客中,因共同爱好,还有人结成了夫妻。
每样事物历经辉煌,走到一定的阶段,都有难逃繁华落尽的劫数。留下的人也有了云卷云舒的豁达。
留不住的是音像店,留得住的是心里那如歌的岁月。想想很多年以后,再来翻一翻那些就碟片,那时的你回忆中的会是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