裹小脚也叫缠足,是古代女性习俗。女子的脚用长布条紧紧缠住,使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在缠足时代,部分妇女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骨骼定型了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关于缠足的起源从明清时期起便众说纷纭
云南的86岁的周桂珍,为我们展示了她的“小脚”
【神话传说】传说大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也是狐狸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中女子便纷纷学她,把脚裹起来
【始于隋说】隋炀帝东游江都选中美女五月娘,她让铁匠打了一把长3寸、宽1寸的花瓣刀,并将刀裹在脚底下。隋炀帝极为喜欢她的小脚。一日召见,五月娘解开裹脚布抽出花瓣刀刺向隋炀帝,但是刺杀未,后五月娘投河自尽。事后,隋炀帝下旨:日后选美,无论女子如何美丽,“裹足女子一律不选”。民间女子为纪念月娘(又说是为了不入宫),便纷纷裹起脚来
【始于五代说】缠足始于五代之说,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始于北宋说】现代学者研究指出,中国古代女子缠足兴起于北宋。缠足的风俗是由北方传到南方的,大约是在宋室南迁之时。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缠足方法、年龄、要求、顺序都不尽相同,因此也造成了各地各具特色的莲形,一般而言北方人身材较高,脚形先天就比南方人长,所以裹起来还是会比南方人的脚长些,但是因为北地天气寒冷,双脚久裹不容易溃烂生癣,也不须要经常洗涤,所以比起南方妇女容易缠得更加使力,加上北方鞋子较厚,裹布也能多裹厚些,这样的条件下有利于把脚掌裹瘦
南方天气炎热,裹布或鞋子太厚,脚会觉得发烫受不了,裹的时候反折的趾背下,没有垫上厚厚的一层保护,不方便步行,所以南方妇女裹脚重点在裹弯上面,利用南方人原就较短小的脚形,再加上拱弯就能达到短小的目标,在台湾或广东顺德东莞,常有缠小到两寸左右的小脚,短小的程度实为北方所不及,但是有些人为了求其小往往脚背上会结一个球,像驼背一样向上拱曲,这就是一般所称的鹅头形
北方小脚的特色在尖瘦上,因为包缠较为紧密,一般而言也较南方人的小脚软绵
中国在清代时有几个以小脚闻名的地区,各地区小脚各具特色: 江苏扬州脚——细长纤直 浙江宁波脚——短小背隆,圆如马蹄 湖南益阳脚——纤瘦短小,脚背平直 广东顺德脚——短小尖生 闽台小脚——短小、跟粗背凸 苏州脚——尖端微翘,脚身肥
山西大同脚——能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字律的很多,是全国最知名的小脚
【破陋习】孙中山小时侯看到妈妈在给姐姐缠足,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后来他接受的新思想具有革命精神,在他当上大总统有条件时首先要废除的就是残害包括他姐姐在内的妇女陋习
时间的推移,我们很难再看到拥“三寸金莲”的老奶奶了。更多的00后也许都没有听说过什么是“裹小脚”,更谈不上亲眼见过。
即可查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