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100飞船由波音、毕格罗宇航(Bigelow Aerospace)合作研制。
它是NASA“商业载人飞行整合能力项目(CCiCap)”之一,目的是发展一种安全可靠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从而能让政府和商业客户实现商业化航天飞行。
2015年9月4日,波音公司正式将CST-100载人飞船命名为“星际客机Starliner”,数字100代表在近地轨道100公里距离内飞行。
CST-100“星际客机”如同太空胶囊,主要用途是运送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私人商业空间站和太空旅游。
CST-100比“阿波罗”登月舱大,略小于洛克希德·马丁的“猎户座”飞船。
CST-100“星际客机”直径4.56米,高5.03米,内部空间11立方米,发射重量13吨。
三十多年前的航天飞机已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但毕竟太昂贵、奢侈和复杂。“星际客机”更像低成本航空,波音已把“客机”的概念从地球上的两点之间,拓展到了地球和太空之间,开始接近普通人。
CST-100“星际客机”有7个座位,一次可运载4名宇航员和3名太空游客。
CST-100采用无线网络和触摸屏操作界面,而且很大程度上是自主飞行的,并不需要更多的人为操控。
波音公司称:“这里没有以前那些1100或1600个各色按钮,宇航员搭乘它并非要驾驶它,而是去国际空间站工作和生活,因此我们不想让繁杂的飞船操作训练增加他们的负担,你几乎仅凭意识直觉就能操控它。”
CST-100“星际客机”可在轨道上停留7个月,弹道式返回地球,更换完防热系统后,可重复使用10次以上。
它与多种火箭兼容,包括大力神5、德尔塔4和私人公司的猎鹰9。
CST-100预计2018年6月进行无人搭载发射,8月进行第一次载人发射,计划运载两名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
CST-100“星际客机”重返大气层。其实在空间业务上,波音多少有点浪得虚名,真正强的是洛克维尔国际,之前叫“北美-罗克韦尔”,B-1B是其杰作,它也是航天飞机、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主承包商。
CST-100的着陆。“北美-罗克韦尔”1996年被波音收购,之前叫“北美航空”,二战期间生产P-51和B-25。
在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制造车间。
波音和毕格罗宇航公司(Bigelow Aerospace)已完成了多轮试验,该项目唯一的非美国企业合作伙伴是韩国三星。
在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风洞里吹风。
模拟发射,发射场资产属于美国空军、NASA和“联合发射联盟ULA”共同所有。“联合发射联盟ULA”是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的合资企业。谁说它俩是死对头?它们合作的项目太多了。
火箭顶端的CST-100。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