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是药理学总论部分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讲述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也是不断穿过生物膜(细胞膜)的过程,不同性质的药物分子穿过生物膜的方式不同。绝大部分药物是以被动扩散(简单扩散、下山转运,即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方式扩散的。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不同的转运方式具有不同的转运特点:
被动转运: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转运,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和饱和性。生物膜两侧浓度相等则形成动态平衡;
主动转运: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转运,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具竞争性和饱和性;
易化扩散: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转运,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具竞争性和饱和性。
影响药物跨膜转运的因素有:药物的分子量、药物的pKa值、药物所处环境的pH值、组织的血流量、生理性屏障,这些因素能直接影响药物在不同组织的分布浓度。
药物的pKa值
药物的吸收:药物吸收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静脉注射>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
药物吸收程度:吸入、舌下、直肠、肌内注射、皮下注射较完全,口服其次。
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使进入全身血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
药物的体内分布:分布是指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这种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和动态变化的。影响药物分布速度和均匀度的因素有: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器官的血流量、不同组织体液的pH值、生理性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和血眼屏障)。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体积变大、不易穿出血管外,这种结合具有可逆性、饱和性、竞争性,如血浆中蛋白较少,会使游离药物浓度增高,引起药物作用增强或中毒。
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或生物活性的改变。体内代谢药物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肠、肾、肺等组织。
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利福平、乙醇、苯妥英钠
肝药酶抑制剂:异烟肼、西咪替丁、华法令、口服避孕药
药物的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被排除体外的过程。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其次是肺、胆汁、乳腺、汗腺、唾液和泪腺等。
药物经过肾脏排泄的方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排泌、肾小管被动冲吸收。
二、药代动力学基本概念
1. 药物浓度-时间曲线:
典型时量曲线
2. 生物利用度:
3. 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和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一般在体内药量较少时按此消除方式进行。
4. 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的消除量比较恒定,和血浆药物浓度无关。一般在体内药量较多(严重超过最大消除能力)时按此消除方式进行。
5. 消除(血浆)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6. 清除率: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清除,反映肝、肾功能。
7. 表观分布容积(Vd):
体内药物总量(D)和血浆药物浓度(C)之比。
Vd=D/C
设想药物均匀分布于各种组织与体液,且浓度与血液中相同,在这种假设条件下药物分布所需容积。为数学概念,并不代表具体的生理空间。
8. 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