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部侗族地区,侗族村寨大都建有一座或几座高耸入云,巍峨雄伟的鼓楼,而横跨于河流之上的花桥则壮丽多姿。鼓楼、花桥(也称风雨桥)的建筑艺术以其不用一钉一铆的独特工艺享誉海内外,在贵州境内鼓楼花桥主要分布在黎平、从江、榕江三县。
1
鼓楼建筑结构为密檐式宝塔形,一般结构是:上八边形、正六边形、四边形,还有独柱形,楼体立面有一层、三层、五层、九层、十一层乃至二十一层不等,顶部有悬山式、歇山式和攒尖式等,在攒尖式中,又有双叠顶和复叠顶。
1
侗族鼓楼以四柱居多,以四根大立柱支撑,柱与柱之间用大柱的榫头穿连,外侧再竖起四根丈余高的柱子和四根仿的榫头穿连形成外柱,加檩和椽盖瓦形成下檐。又在内大柱的枋上再竖上第二层外柱层层往上加。从第二层起每层外柱的高度明显缩短约1.3米左右,每上一层,木枋亦须缩短一定尺寸。
外柱层层加到与主承柱顶端平行后,再在顶上竖四根高约3米的鼓阁架子的柱子,阁架正中有一根中心柱,柱脚嵌在内主承柱的中部榫头穿枋部位的交叉柱上。中心柱与阁架上段平行以四根或八根穿枋相连接,呈辐射状榫头结构。
侗族建造鼓楼有一套复杂的习俗文化,村寨从商议立楼到鼓楼建造完工都充满着神圣的色彩。
建造鼓楼是寨老根据众人的意愿经多次商量的结果,确立后,便会集众人商议确定选址、备料、劳力分配、工钱筹集、聘请师傅等等。备料主要是主承柱由谁捐,一般是较早的落寨,生活条件宽裕且人财兴旺的家庭捐献。而位于鼓楼顶端的中柱则必须有本寨修建第一座鼓楼是捐献的中柱的后代子孙中捐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