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供应商质量咖啡馆
鱼骨图是一个不错的工具,但是真正用好的不多,其实鱼骨图也是一种树状结构,跟功能树类似。
树状结构有一个不好的情况是不能反应影响因子的交集。但是对于大部分情况来说,设计产品也好,工艺分析也好,故障分析也好,鱼骨图足以帮我们解决问题。
另一个观点是,鱼骨图是配合5WHY一起使用的工具,并不是独立使用的工具。如果鱼骨图单立开来使用,那么大部分情况下,你们都会发现这个工具做到最后会像是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滑到哪里?
为什么人类发明了鱼骨图?
我们一直在被各种问题困扰,解决问题是人类的本职工作。利用工具、运用方法是我们和猩猩的主要差异。
谁发明的呢?
日本 石川馨 先生
发明人参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揣测)
问题特性一定与影响因子有关,有些因子很容易发现,有些因子不容易发现,需要层层深挖以后才能找到。但是无论如何,影响结果好坏的,一定是与影响因子有关,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有多个。
鱼骨图有哪些特有属性
聚焦在找问题原因
辨识尽可能多的原因
关注重点原因
非定量工具
鱼骨图基本结构(样例)
从下面的样例中可以看到几乎各行各业都在用鱼骨图
用好鱼骨图的几个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一次鱼骨图分析只能用来解决一个问题,明确一个要解决的目标。不能多个目标。制作鱼骨图前,跟团队所有成员明确“问题”是什么?必须达成意见一致。
该阶段成果:鱼骨图的鱼头和主骨完成。
2. 主要因分类
如果您或者团队没有很好的要因分类,那么建议按照常规的方法,从【人、机、料、法、环、测】这六个要素展开。
如果问题比较明显,那么可以不用这么细分,直接从6M的某一个要素入手。
该阶段成果:鱼骨图的第一层框架完成。
3. 二级要因描述
该阶段工作有几个注意事项提醒负责人:
让所有成员表达心声,各抒己见,应尽可能多而全地找出所有可能原因
鼓励大家参考他人的想法做微调或创新,以便于找到更多的原因
禁止批评和评论,禁止阻碍个人新观点,所有原因全部记录保存
这个阶段,其实都是在描述问题的表象,这个表象要符合已经确定的分类
推荐的描述方法:XX不良,XX不足,没有XX,XX过X;举例:原料不良、辅料不良、工具不良,经验不足,培训不足,资源不足,电力不足,没有检查,没有检验、长度过长等等。
如果是公认的主要问题,可以在该描述旁边做一些图形标注,譬如五角星,譬如带数字的圈。
特别注意:这些描述最佳的来源是现场观察
该阶段成果:二级鱼骨图完成。
样本说明:
上壳尺寸偏小,这是一个合格的描述
非来料检验尺寸,这条应特别注意:如果,非来料检验尺寸是为了解释为何没有探测到上壳尺寸偏小,那么该条可以成为“上壳尺寸偏小”的下一层。“测”这里如果要描述,我更偏向于这样描述“装配过紧无法量化描述”
作业手法指令不正确,这是一个合格的描述。
未按要求操作,这是一个合格的描述。这里容易有常见的错误,就是把这个列到“法”这个类别里面。
4. 三级、四级等要因描述(问题深究)
该阶段工作进入实质性内容,是找到根本原因的重要步骤。大家开始深究问题了,深究问题需要配合使用5WHY的方法。每一层分鱼骨都要解释上一层鱼骨的原因,为什么会造成那样的问题。
这里不列举具体的问题展开图了,展示一个样本。
5. 鱼骨图制成后的后续工作
做完鱼骨图之后,大家可以分头行动,对于找到的主要原因去做验证和深入分析,以确定我们真正找到了主因。
鱼骨图是不错的工具,可以帮助员工锻炼解决问题的逻辑。但是整个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在人手紧缺,技术能力紧缺,质量基础薄弱的中小企业的实际操作上,还是遇到很大阻力。
要破解这个阻力,企业唯一破解之道就是沉下心来专研产品技术或者工艺技术。有了技术底子,在找专业的老师在质量工具的应用上稍加辅导,就能达到“客户”的要求了。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