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大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志强
震惊!
“无心状态”存活16天后成功接受心脏移植!!
日前,一名台湾一男子在“无心状态”下依靠“叶克膜”存活16天后成功接受心脏移植,引来无数媒体的竞相报道。那么,这个创造奇迹的“叶克膜”到底是何方神圣?
▲ECMO器材
“叶克膜”是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的音译,也就是人们俗称的“人工心脏”,日前,天津医大总医院重症医学科就应用ECMO这一神奇的技术,联合多学科共同挽救了一名患有暴发型重症心肌炎心力衰竭的年轻患者的生命,这是我院首例应用ECMO抢救危重心肌炎的病例。
天津医大总医院急诊医学科接诊了一名年仅26岁的年轻女孩,频发室颤,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随时都有心脏停搏的风险。遂紧急联系重症医学科和心血管外科会诊,考虑到患者为急性暴发性心肌炎,随时可能猝死,当即将患者转往重症医学科紧急抢救。
紧急抢救
天津医大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志强带领王一峰医师团队立即展开抢救,同时通过医务处协助紧急联系了由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感染科,超声科等专家组成的全院会诊团队,考虑患者病情恶化迅速,死亡风险极高,药物治疗无效,最终决定给予ECMO辅助心脏功能以抢救生命。
抢救现场转播
▲局麻手术过程中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一峰对患者进行安慰
▲重症医学科与心血管外科医师共同调试ECMO器材
▲心血管外科为患者建立血管通路
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志强带队,迅速成立ECMO抢救治疗小组,经院领导批准,设备物资科特事特办紧急调配相关ECMO器材,当天深夜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外科、手术室通力协作,成功为患者置入ECMO辅助心脏装置,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挽回生命,逐渐康复
▲ECMO撤离重症医学科医师王一峰始终紧握患者的手
▲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志强查房
▲患者逐渐康复,露出美丽笑脸
医护精心治疗和专业护理下, ECMO生命支持技术的帮助下,患者转危为安,渡过了“生死劫”,ECMO辅助4天后成功撤离,患者心功能恢复,逐渐康复。
▲患者和家属获救感言
科普小知识
“ECMO”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
▲体外膜肺氧合(ECMO)起源于体外循环技术(CPB),最初是通过体外血液气体交换来治疗可逆性的呼吸衰竭,继而成为心肺功能衰竭的暂时性替代措施,目前普遍认为此技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维持生命的临时救治手段。
▲ECMO治疗时先将体内血液引流至储血罐,然后由机械泵将血泵入氧合器,经膜肺将血液氧合、排出CO2并加温后再通过另一路管道回输患者体内。ECMO 的管道回路模式分二种,即静脉-动脉体外氧合(VA-ECMO 模式)和静脉-静脉体外氧合(VV-ECMO 模式)。VA-ECMO 模式经静脉置管到达右心房引流静脉血,通过动脉置管到主动脉弓处将排除了CO2的氧合血回输动脉系统。
▲VA方式的优点是可同时提供心肺支持。VV-ECMO模式是将血液在右心房水平进行氧合并去除CO2,一般认为其只提供肺功能的支持,效率低于VA模式,因而不适用于心功能不能及时纠正的心衰患者。
▲目前ECMO临床应用于机械通气治疗无效的呼吸衰竭、ARDS,危重心脏手术和心肺移植手术,左心或右心功能衰竭,危重症心肌炎,大面积肺栓塞,顽固性休克、无心跳供体的脏器保护等方面。ECMO 的临床应用给体外循环带来新的理念和定位,是心肺辅助循环的一种拓展,对改善机体氧合、排除多余CO2、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促进心肺功能的恢复十分有效,通过ECMO可以明显提高对危重病人治疗的成功率。
供稿 | 张祯
编辑、视频制作 | 李春泉
责编 | 王俊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