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月前,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收治了一名自述有多年生食史的患者,该患者以心脏病收入院,为明病因,检验科对送检粪便标本反复检查,发现其同时感染三种吸虫,实为罕见,详情报道如下。
罕见的三种吸虫合并感染
案 例 简 介
患者男,43岁,2017年1月起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腹泻,纳差,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逐渐发展为厌食、精神衰弱、消瘦、贫血、下肢水肿,伴乏力及活动耐量明显下降等症状,并进行性加重。在外院初步诊断为二尖瓣穿孔,双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左心房内占位等多种问题,病因未明确,未进行有效治疗,于4月来我院就诊。经心外科在全麻下手术治疗后,为进一步查找感染病因转入感染内科诊治。患者血嗜酸细胞增高,且自述数年前生食牛心、牛肝、蛇胆,近年来每月生食生鱼片、牡蛎、河蚌、青蛙或蝌蚪等,故临床考虑食源性寄生虫感染可能性极大。反复送检粪便标本至检验科进行寄生虫或虫卵检查。
首次送检标本外观呈黄色糊状便,镜检发现典型华支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肝吸虫)虫卵,数量较多,每视野可见,高倍视野甚至可同时见到三个虫卵(图1),而且易与其相混淆的灵芝孢子差别明显,其个体大小差异既极为显著(图2),油镜下细致观察可见到明显的标志性的卵壳、卵盖、肩峰、卵内毛蚴及小疣(图3)。一周后再次送检粪便标本,外观成绿色糊状便,可查见明显的肝吸虫卵,同时发现外观呈蛋型,体积略小于肝吸虫卵,有微小卵盖,但无肩峰,卵内无毛蚴,但可见大小不等的卵黄成分(图4),特别发现有两种虫卵出现在同一视野中的影像,极为罕见且便于对比查看(图5)。通过文献复习,确认为异形科吸虫(Heterophyes)虫卵。5日后再次送检粪便标本,外观绿色糊状便。此次在粪便中除了易见肝吸虫卵外,同时发现一种大型虫卵,其体积明显大于肝吸虫卵(图6),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见到。该虫卵平均长度100µm~105µm,平均宽度60µm~65µm,有卵盖,卵壳明显,底端略厚,内含一大圆形卵细胞及众多卵黄细胞(图7)。经过反复测量对比,查找资料及结合形态特点分析,确认其为棘口科吸虫(Echinostomatidae)卵。
读图教您认识三种吸虫~
图1:高倍镜下肝吸虫卵
图2:油镜下肝吸虫卵和灵芝孢子(右)
图3:油镜下肝吸虫卵细致结构
图4:油镜下肝吸虫卵(下)和异形吸虫卵(上)
图5:油镜下异形吸虫卵结构
图6:高倍镜下肝吸虫卵(左)和棘口吸虫卵
图7:高倍镜下棘口吸虫卵内部结构
病 因 分 析
分析该患者表现症状描述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异形吸虫感染后所导致的症状极为接近,甚至可能是本例患者出现的左心房内占位、二尖瓣梗阻、二尖瓣后叶穿孔、左房增大、中量心包积液等病理及组织学改变的直接因素。
肝吸虫入侵可导致的症状:
肝吸虫常寄生于肝胆管内,引起肝吸虫病,该患者检查提示肝胆管扩张,即可能与肝吸虫感染有关。肝吸虫病也是我国常见的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之一,南方地区多见。肝吸虫感染可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痛、腹胀、腹泻、肝大及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消瘦、精神抑郁,少数患者可有黄疸、肝硬化、肝脾增大、出现腹水,病情恶化后可并发感染、肝性脑病、胃肠出血、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导致情恶化甚至死亡。
异形吸虫可侵入范围及感染症状:
异形吸虫多寄生于十二指肠以下的肠道内,虫体很小,可钻入肠壁,深埋在肠绒毛之间。
1.异形吸虫侵入肠壁
后产卵则可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进入肝脏、脾、肺、心肌、脊髓、大脑或组织器官。
2.异形吸虫侵入肠道
侵入肠道可导致粘膜损伤、导致肠痛和腹泻、肠炎、重度感染、消化道症状、消瘦、贫血等
3.异形吸虫侵入心肌及瓣膜
可能在心脏瓣膜和心肌组织中造成损害并导致心力衰竭
4.异形吸虫侵入脑与脊髓
可导致神经紊乱、血栓形成、血管破裂而死亡、神经细胞及灰质白质退化病变
5.异形吸虫侵入肺脏
引起咳嗽、咳血、肺部感染及严重后果等。
棘口吸虫感染症状:
棘口吸虫感染人体后,主要寄生在小肠上段,初期可引发局部炎症,可出现腹痛、腹泻,下痢,消瘦,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严重者则有厌食、下肢浮肿、消瘦、贫血和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三种吸虫的生活史有共同特点:
虫卵随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水温下孵化出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内,经过胞蚴和雷蚴阶段后发育成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侵入第二中间宿主,如淡水鱼类、虾、蛙类或进入其他螺体内形成囊蚴,囊蚴一般会在这些中间宿主的肉体内生存。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都有可能食入这些食材而导致感染。
人若生食或食入未加工熟的含有囊蚴的这些食材后,囊蚴进入体内可在小肠内脱囊形成童虫,然后在十二指肠或小肠发育为成虫并寄生,或者进入肝胆管内寄生,或者移行至人体多种组织器官,造成人体更大的伤害。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性疾病目前并不少见,而同时感染三种吸虫的病例非常少见或罕见。
专家忠告:
该患者因寄生虫感染并导致机体功能或组织学上的改变,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发生应引以为戒,注意饮食卫生,不生食或食用未加工熟的食材,特别是淡水鱼、虾、螺、蛙、泥鳅、黄鳝等,是预防食源性寄生虫病发生的重要前提。
作者:
张时民 王庚 曹玮 李论 栗绍刚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感染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