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报》第88期 美术新闻
一幅《江山如此多娇》,让关山月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家。作为20世纪中国画发展变革的经典个案,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末,关山月的每一件重要作品都代表了中国画和时代的新动向。10月31日至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关山无限——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赋予了关注一个读懂关山月的机会,百余件关山月各时期的代表作和手稿,清晰梳理了关山月的艺术和时代的关系,也能从中了解20世纪中国画的数次变革。
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550cm×900cm 1959年 人民大会堂藏
在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秉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所倡导的“笔墨当随时代”和“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主张,并始终不渝地贯穿于他的创作实践、生活实践和教育实践之中。据广东美协主席、广州美院院长、展览策展人李劲堃介绍,展出作品主要来自关山月美术馆馆藏,并以广东省博物馆、岭南画派纪念馆、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藏品作为补充。展览采取不同时期的写生作品作为线索,将关山月的艺术划分为“笔墨当戈”“漫道寻真”“江山多娇”“辉光日新”四个主题板块。
在“笔墨当戈”板块,我们看到了关于战争的记录,也感受到了战争中人民的悲伤,比如《三灶岛外所见》《中山难民》《侵略者的下场》《铁蹄下的孤寡》。据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履生介绍,这四件作品不仅仅代表了关山月这一时期的创作,同时也是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绘画的代表,他用传统中国画笔墨表现抗战的社会现实,而如此鲜活的画面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画里是少有的。这些作品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漫道寻真”主要是关山月20世纪40年代的作品。由于抗战的全面爆发,关山月就此开启了自己万里写生的征途。艰苦岁月的磨练,不仅使他的绘画艺术有了丰厚的积淀,更让他对高剑父所倡导的“新国画”的核心理念有了深切的领悟。这个时期,关山月仍然用他熟悉的笔墨去反映极具变化的社会生活,《今日之教授生活》,是抗战快要胜利之时教授们艰苦生活的写照,1947年的《椰林市集》则是他对南洋写生的写照。
新中国成立后,关山月积极投入改造旧国画的时代之中,创造出来很多重要的作品。这个时期他画了很多过去所没有的题材,这也是他深入工厂、农村之后挖掘生活的表达。他与傅抱石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以新的视野和角度使中国山水画的境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审美高度,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山水画样式。他不断调整笔墨形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绘画主题,将“新国画”的理念和“动为画因”的创作方式与新时代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中的重要时代样式。
在“辉光日新”板块,展出了关山月的代表作《绿色长城》,陈履生说:“从作品中能够看到他的艺术智慧是超常的,并用这样的智慧解决了很多时代的难题。20世纪80年代之后,关山月的笔墨愈发老辣,他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依然在绘画中进行一种不懈的追求。所以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关山月作品,无论是水墨还是色彩,都构造了一个不同于其他地域的岭南绘画的新风格。”
正如李劲堃所说的,在关山月的绘画中,有一种“我在,我的情感在”的感动,寄托着艺术家的情怀。在我们国家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背景下,广大艺术家如何重构东方艺术的影响,如何真正用艺术表现生活,鼓舞人民?无疑,这个展览给当下的艺术家以启示。
作品欣赏
关山月 碧浪涌南天 175.3cm×96cm×2 1983年 关山月美术馆藏
关山月 春耕 245cm×142cm 1961年 私人藏
关山月 进攻海南岛
关山月 你瞧!又添了一桥墩 97cm×168cm 1955年
关山月 长征第一桥
关山月 秋溪放筏 117cm×81.6cm 1983年
关山月 绿色长城 67cm×136cm 1973年
关山月 江峡图 178cm×122cm 1999年
关山月 抗洪颂诗一首 53cm×124cm 1998年
展览现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