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证监会盯上并购和定增市场,炒壳的要小心了

  红刊财经 惠凯

  在节前120日证监会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晓军透露,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秩序尚不规范,存在投机炒壳的痼疾顽疾、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的问题。证监会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并购重组监管,严厉打击并购重组伴生的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引导资金更多投向有利于产业整合升级的方向,更好发挥并购重组的积极作用。

  而借壳是并购重组的重要方式,这无疑将对壳资源的炒作再进行降温。此外,不少并购重组是通过发行股份的定增方式进行。近期,关于对于定增的监管也正处在风口。如果定增收紧,同样对也会对壳资源的炒作降温。

  壳炒作将受打击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北京私募基金经理告知记者,“众所周知,借壳的主要手段就是向新实控人增发新股份。在2016年9月重组新规正式发布后,尽管借壳受到一定打击,但市场又探索出了股权转让的方式,即先通过股权转让变更实控人、待60个月后再变更主业。大家发现,壳公司还可以继续玩儿。”

  《红刊财经》记者亦发现,2016年三、四季度股权转让概念成为A股的一道风景线,而四川双马等成功案例的出现,也带动一度沉寂的壳公司股价出现整体性的上涨。以记者从一家中介机构获得的壳公司转让信息为例:某上市公司市值50亿,四个自然人股东持股29%,整体作价20亿元。则收购后上市公司估值接近70亿元,溢价达40%。

  这位私募人士向记者表示,“此次调整定增政策,既能压缩定增规模,减少对市场的抽血,保证IPO高速发行,同时进一步打击了壳炒作乱象,一举两得。随着未来壳价值的缩水,现有的炒壳逻辑不可持续,预计现有壳资源的实控人将进一步加快出清手里的壳资源。”

  记者也观察到,善于囤壳后溢价出售路径的中科招商近期也在出清其持有的壳公司。在春节前最后一周,中科招商旗下子公司中科汇通公告称,将在未来三个月内减持绵石投资、大连圣亚,并清仓式减持沙河股份、祥龙电业和丰乐种业三家上市公司。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减持股票的共同特点就是市值小、业绩不佳,沙河股份、祥龙电业和丰乐种业的市值均不足40亿元,是典型的壳公司。记者也发现,上述壳股近期以来股价跌跌不休,喜欢炒作壳概念的二级市场投资者也需要警惕。

  壳价值将回归常态

  该私募人士向《红刊财经》记者表示,未来壳价值将回落到正常状态,目前一个小市值壳公司的壳费在20亿元以上,“预计未来壳价格均价可能会回落到10-15亿元”。他认为,IPO尽管提速明显,“但排队还需起码1年以上的时间,并且有些待上市公司资质通过IPO门槛有困难,这个时候就会选择走借壳或重组通道”。

  该私募人士进一步解释,目前排队企业还有接近600家,按照目前一个月50家的速度,理想情况下起码要到1年后才能轮到上会。“而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快的项目3、4个月就能走完董事会决议、监管层审核、股东大会通过等流程。”此外,该私募人士介绍,某些主营业务不佳、近三年利润增速下滑、存在关联交易、近三年出现股东和管理层变动的企业,在过会中也属于严审,“而如果走借壳或股权转让,一是对借壳方的业绩增速要求低,二是会有一个三年的业绩承诺期,这样回旋的空间也更大一些”。

  事实上,记者也注意到,伴随IPO高速发行的是过会审核上的高门槛。自进入2017年以来,49家上会企业中有37家顺利通过,IPO过会率骤降。以1月18日过会被否的上海思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发审委要求公司“未来业绩是否存在大幅下滑”等多方面的问题作出解释。

  此外,深圳金虬投资的总经理屈艺也向《红刊财经》记者表示,尽管监管层一再表示IPO注册制是大趋势,目前IPO审核速度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从过往经验看,证监会在早年前就曾多次表态将转向注册制,但能否真正推行,还需要考虑市场和投资者情绪的因素。“比如在2015年牛市中,注册制的声音就不绝于耳,但股灾后连正常的IPO都一度中断。从资本市场维稳的角度看,一旦A股再次出现暴跌、或熊市周期超出人们的预期,则注册制的推出还会受到影响,那么急于上市的公司还可能会选择股权转让的方式。”

  “即便是完全注册制化的港股市场,也存在壳股市场。”网融并购CEO刘庆说,未来壳股将出现分化,大部分资质平平的壳股将趋于无人问津,不存在法律风险、股权结构干净、价格合适的壳股还存在被借壳的机会。

  欢迎关注红刊财经微信号(hkcj2016),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