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知乎?
本文约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8分钟
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型讨论社区,自2013年上半年开放至今,其注册用户数从40万快速增长至1700万,月独立用户访问量8800万,全站累计产生横跨十多万个话题领域的350万个问题。
其实,知乎在初创时,曾经面临一些挑战和质疑。那么创新工场为什么要投资知乎并提供全面成熟的投后服务,不遗余力地助其成长?知乎又是如何在短短四年内迅速崛起为首屈一指的高质量知识社区?在变幻莫测的互联网世界中,知乎又将如何突破自我,实现涅槃?
听听他们怎么说。
投资人说:为什么是知乎
迄今为止,知乎分别获得了创新工场、启明创投以及软银赛富等机构的投资。
对于为什么在2011年的种子轮就慧眼识金投资了知乎,创新工场管理合伙人汪华是这样解释的:
创始人周源说:为什么是知乎?
这应该不仅是工场作为早期投资者在当时所相信的,也是知乎从创业至今一直笃信的一个方向,从未改变。不过在创业之初,当时没有多少人看好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来自工场这样一个有丰富投资经验团队的认可,还是给了知乎莫大的鼓舞,鼓励我们坚定自己的方向,心无旁骛地做下去。
工场对于知乎的帮助,钱肯定是最直接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帮助更大的其实在于「人」以及「如何成为更好的创业者」方面。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招人相对而言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而有了工场这样的一把大伞支持,对当时的知乎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团队来说,就非常有助力。我们能够借助工场在创新创投领域和各大名牌高校中的品牌,迅速地把团队组建起来。
工场对于知乎,另外一大助益在于「投后」服务。
当然现在看,投后已经是各家都非常重视,包括创业者们也会特别考量的事情;但是在当时,四五年前除了投资之外,还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人和事」方面帮助的投资机构,并不算多。工场在当时就已经开始为知乎和其他的很多兄弟团队提供「财务」和「法务」等多方面的专业支持,这块可以说让知乎受益匪浅;我们甚至在搬离工场办公室之后,还会经常专程回去,请教财务和法务等方面的相关问题。随着知乎的成长,我们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个性化」,这时工场牵头成立「兄弟会」,2014年夏天的创新工场“兄弟会”让所处阶段比较相近的公司 CEO 可以聚在一起,有机会能更好地交流互相的经验,在他们身上我吸取了不少有帮助的信息。这些都是工场在帮我们逐渐地成长为成熟的创业者。
对于这些,知乎一直都很感恩。
月UV接近1亿,为什么是知乎?
首先,我们一直都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人们通过问与答的形式来获取,或者与他人分享彼此知识、经验和见解的真实诉求是一直存在的。知乎只不过在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通过产品的方式将线下真实存在的场景还原到了线上,满足一部分用户需求。如果说四年前没有知乎,那也一定会有别的什么产品出来。
当然,知乎的发展并不仅是简单的「幸运」二字就能够达成的,我们还是围绕社区这一产品形态进行了很深入的思考:大的方向从来没有变过,保持简单和专注;而小的方面则不断跟用户来交流和学习,不断进行产品的改进。这也是11年、12年整个行业最多时候有3,40家产品形态近似,而现在知乎还在成长的原因。虽有坎坷,但我们自觉得的知乎迈出的每一步都很踏实。
时至今日,知乎社区已经拥有1700万注册用户,DAU 10%左右,月UV接近1亿,全站累计了产生横跨十多万个话题领域的350万个问题。
现在知乎站内关注度较高,日常能够产生大量优质内容的“头部领域”话题,都是通过1-2年时间的积累才逐步繁荣起来的
知乎也不再仅是创业者或者互联网从业者的讨论家园;从13年火热的互联网金融、法律、设计、电影、建筑,到现在仍在不断丰富的智能硬件、清洁能源、户外运动、家居、个人理财等,随着新用户的加入,一个又一个新领域在知乎热闹起来。现在,每天有数以百万拥有丰富职业背景的用户,通过知乎所提供的「基础设施」(包括问答、专栏、知乎圆桌等产品)以及分享知识、经验、见解为介质,拓展同行业,甚至跨行业的社交关系,建立个人专业品牌。
个人品牌塑造的最佳平台,为什么是知乎?
现在也经常有朋友问我,说知乎怎么不做达人经济人平台,怎么不做垂直招聘、或者MOOC等等这些垂直于上下游的事情?毕竟知乎有非常好的用户优势。我的回答是:不排除,但是目前更多还是要观察、要研究用户的真实需求和使用场景,而不是我们觉得有机会就拍脑袋去做。如果这两个场景能够联系在一起的话,首先要考虑是否对用户有价值;然后也会看看是否有和已有产品合作的可能。
我也碰到过一些用户,他们对知乎的定位是「可以扩展思考的产品」,因为在跟别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你总能学到很多东西,它未必是一些具体的知识和具体的技能,而是别人对于一个事情的看法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却同样能够启发你。
所以知乎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知识交流平台,它是能够有这样的属性的。比如到MOOC这种形式,有固定的课程,把原本归属于大学校园的课程推广到更大的人群中去,这个场景跟知乎所做的事情其实差别挺大的,目前也已经有很多团队做的足够好,我相信他们接下来会有很多新的考虑。
知乎首要目标
知乎目前还是主要专注在社区上。可能有不少朋友都知道,我们的近期目标是:成为高质量讨论以及个人品牌塑造的入口,打造更丰富的社区生态。
前一部分,可能部分用户会有误解,认为我们是要追求KPI增长,对投资人有负责。其实不是。这个目标,是我们基于目前社区发展情况的一个预判:1)知乎从开放注册前的40万到现在,虽然用户规模翻了40倍,但相对而言是比较平稳的一个增长速度;我们不断地进行站内产品的各项改进,来保证这个过程中「用户居住」的安全性和整洁,甚至这个速度还进行了一定的控制。 2)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和专业人员比例来计算,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有4、5千万,算上办事人员会更多,而知乎目前仍有很多没有覆盖到的专业类别,所以接下来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砸广告之外),邀请和吸引他们了解、熟悉知乎。按照目前节奏,服务于5000万用户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至于后半部分,如何成为高质量讨论以及个人品牌塑造的入口,我暂时卖个关子,欢迎大家持续关注知乎接下来的动作。可以明确的是,知乎从创业到现在,一直都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最优秀,最低「信噪比」的讨论氛围,荣幸而坦然的是知乎做的还不错。那么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把之前已经在做的「Anti-spam,降低低质量、灌水内容,反对不友善、网络暴力,以及尊重原创、保护版权」这四件事继续做好。
跻身创新工场「亿元美金俱乐部」,为什么是知乎?
翻看list,发现工场从09年至今已经投资过150+的项目了;知乎也跟其他20家团队一道,作为估值超过一亿美金的项目,跻身了工场的「亿元美金俱乐部」。这当然是对知乎的一种认可,我们倍感荣幸。但估值其实只是外界,尤其是创投行业对于知乎的判断方式之一而已。知乎对于自己的判断,和长久愿景,又是怎样的呢?
这一点,我曾经在2015年初年会的时候与所有知乎同学们讨论过——
「知乎的很多员工都是苹果的粉丝,而从 1976 年成立,在过去 39 年时间里,什么事情是苹果这家公司始终如一的,从来没有变过的?
是他们一直在不断改善并突破人机交互的体验和方式。
从 DOS 那种命令输入行的方式到全新的视窗交互;iPod 的 Click Wheel 的发明能让用户可以在几秒中之内从几千首歌里找到想听的那一首;iPhone 的多点触控,如果有人在 iPhone 之前使用过智能手机,多普达,Palm 你会发现在 iPhone 出现的时候,智能手机这个行业缺的根本不是技术,而一种新的方式连接用户和整个移动互联网。这些人机交互方式上的突破和体验上显著升级,让这家公司生产出的产品,Macintosh,iPod 和 iPhone 在个人电脑、消费电子、手机、移动互联网和音乐行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有些是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知乎其实有一个长久不变的的愿景和追求:我们希望能够改善人与人的沟通方式,改善人们相互了解、建立信任的方式,产生真正重要的影响。」
就像创新工场希望成为更多「亿元美金创业者的摇篮」一样,这只是一个开始。
创新工场和知乎都还很年轻,请期待我们做得更好。
THANK YOU
金融财经锋汇,一个值得每日一读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