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债市热 银行发金融债快速补血

  长江商报消息 利率持续上行但热度不减,7月77只金融债融资3636亿同比增长41.39%

  股市融资、股权融资之外,迅速发展的债券市场,正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快速融资的渠道。

  7月底,平安银行公告称,7月19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150亿元人民币的金融债券,为3年期固定利率,票面利率4.20%。

  其实,商业银行对发行金融债融资青睐有加。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7月发行的77只金融债市场融资总额高达3636亿,相比6月份的71只金融债融资2571.7亿,同比增长41.39%。其中,7月13家商业银行金融债的融资额达567亿,在6月商业银行融资额177.7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额融资水平。

  “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利率上行趋势非常明显,之前的3.5%以下的发债利率今年几乎没有,多在4%以上。”近日,一位金融机构融资负责人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不少机构相比于发债计划减缓了发债速度。”

  不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债速度并未受到明显影响。“金融债相比于企业债风险低、质量好,市场欢迎程度一直较好。”7月2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冀志斌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银行来说,融资成本可能稍高,但规模大、速度快,这一融资渠道在一段时间应该持续向好。”

  13家商业银行发金融债融资567亿

  上市银行平安银行这次瞄上了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7月19日,平安银行通过发行150亿金融债的方式,成功实现发债融资。对外公开资料显示,这是平安银行首次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中长期普通金融债券,该债券一经发行,即获19家机构有效报价,全场认购倍数为1.33倍。

  事实上,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7月以来,共有13家商业银行通过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进行募资,发行总额达567亿。而回溯近3个月,5月份16家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募资641.5亿,6月共计18家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177.7亿。三个月期间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融资额度已经突破千亿规模。

  对于发债主体,既有平安银行这类资产规模达5.22万亿的大型上市银行,亦有青岛农商行、长春发展农商行等中小型银行。在发债银行的类型上,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区域性城商行、农商行均成为金融债的发行主体。

  从发债规模来看,以7月为例,发行规模最大的为光大银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光大银行在7月21日招标发行的“17光大银行02”计划发行金额220亿元,期限为3年。而长春发展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17长春发展农商二级01”预计发行规模1亿,为商业银行中金融债发行规模最小的银行。

  不过,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仍为金融债的主要发行方。

  “政策性银行本身依靠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但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成为债券发行人,从监管部门的指导方向来看,债券市场这一直接融资渠道也是鼓励推广的方向。”7月29日,一商业银行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Wind资讯统计,截至目前,7月同业存单净融资规模达4351.70亿元,仅次于2月份,创去年3月份以来的历史次高。此外,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中票、短融、定向工具、资产支持证券)7月以来已公布发行量6660.40亿元,净融资规模1769.21亿元,两者均创去年12月份以来新高。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7月份金融债公布发行量以及达到3636亿,涉及77家金融机构。相比于6月的2571.7亿,增长41.39%,且刷新了5月份3329.5亿的金融债发行规模。

  “债券市场的火爆也刺激银行等机构发行金融债迅速扩容。”一位不愿具名的金融业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其所在的金融机构自2014年开始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如今通过债券融资规模已超100亿。

  规模大、速度快激发银行打通债券融资渠道

  发行金融债融资为何有这么大的“魅力”?上述金融业人士表示,债券融资审批速度快、规模大,对需要迅速“补血”的金融机构,确实较具可操作性。

  一家处于IPO状态之中的金融机构人士此前曾对长江商报记者透露,在还未实现上市计划的发展阶段,公司需要补充资本金或募集资金用于发展业务,债券市场是较为理想的募资渠道之一。

  事实上,成立于1997年的银行间债券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6月底,我国债券市场总估值约68万亿元,规模已超过股市,2016年社会融资总额增加值17.8万亿元,直接融资占24%,其中17%是债券融资。

  不过,多位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以来,债券市场利率上行明显,企业债、公司债发行速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金融债所受影响有限。

  “虽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利率基本处于3.8%—4.5%区间,但是债券融资属于"批量式"融资渠道,且机构具有较大的主动性,对于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又有融资需求的银行,会比较多的选择发债融资。”上述金融业人士称。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5—7月发行金融债的商业银行发现,47家发债银行,除了平安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4家之外,其余均为地方性区域城商行或农商行,其中农商行多达19家,占比超1/3。

  “农商行、城商行融资渠道有限,股权融资规模和体量上有限,融资成本也不小,综合测算后,银行会选择债券市场也是衡量后的选择。”上述商业银行人士表示。

  在冀志斌看来,银行从申报到获批、发债,时间成本低,目前的融资成本也在商业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且从目前银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情况来看,不同的发行主体会选用不同的融资工具,而近两年债券市场的表现,激发银行通过发债进行负债经营。

  “在债券市场,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债又有公认的较高的信用级别,监管部门在资本充足率和拨备率上要求严格,比企业债风险更小。且债券这一直接融资方式本身也能节省融资成本,同时其融资期限也较为灵活。”冀志斌指出。

  债券违约风险仍需长期关注

  尽管金融债券相对企业债券风险小一些,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债券违约仍需长期关注。”冀志斌表示,尽管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的可能性较小,但并不排除会出现未按照承诺对投资者还本付息的风险。

  行业人士表示,从金融债的类型来看,政策性金融债风险最小,是由国家担保的,相当于无信用风险债券,而普通金融债、银行次级债等,属于信用风险债券,其中普通金融债次之,银行次级债风险最大。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有发行金融债的银行信用评级今年出现了下调趋势,这就意味着其资产情况市场认可程度有所减小,风险程度则有所增加。

  “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信用评级调低已成事实,逾期以及不良等增加显示其资产质量有下行趋势。”有评级机构相关人士指出。

  评级公司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认为,受经营区域集中、客户结构单一、风险管理水平落后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偏高并非偶然。因为中小银行一般集中于市县区等范围内,贷款集中度偏高,信用风险难以分散,其资产质量受到地方经济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部分过剩产能集中、经济结构落后地区受经济结构调整影响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这直接导致地方性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快上升。

  “在降杠杆背景下,债券融资这一负债经营或受到一定限制,但作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看来其规模和发展速度将会进一步向好。债券可以成为主动负债工具,改变商业银行存款占绝对比重的被动负债局面,降低金融风险。我国债券存量占GDP的比重还远低于发达国家,其融资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将会进一步释放。”冀志斌表示。

  业内人士分析,7月份“债券通”的开通,进一步丰富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提高发行机构和入市交易机构的积极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