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沙8月3日电(冯孔) 8月2日,第十八届粮食论坛在长沙举行,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局局长赵阳表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粮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需要把握好重点政策,在农村供给侧改革中如何处理好总产与品种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藏粮于地与藏粮于技的关系以及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配合十分重要。
8月2日,以“深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十八届中国粮食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图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一局局长赵阳发表主旨演讲。
粮食生产 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
赵阳表示,粮食关系到千千万万百姓的生计问题。因此,首先必须处理好粮食总产和品种的关系。当前我国粮食总产连续4年稳定在1万2亿斤以上,并且可能长期维持这一水平,但是也不能放松。1978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只有6千万多斤,现在稳定在1万2亿斤以上,翻了一番,但人均占有水平只提高了100公斤。必须要意识到我国粮食供求关系依然是“紧平衡”,这种状况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目前,出现的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问题是阶段性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技术性问题,而粮食安全则是战略性问题。从品种上来看,目前多的主要是玉米,而大豆缺口非常大。小麦和稻谷作为核心口粮品种,要保障绝对安全。
赵阳表示,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把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也必须捋顺。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产品,数量基本上都是够的,但是质量问题上,优质农产品比较紧缺。在保证数量的同时,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综合效益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捋顺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的关系?
赵阳表示,做好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要处理好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的关系。对于粮食生产来说,藏粮于地毫无疑问是基础问题。但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国耕地减少的趋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逆转。在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时期,藏粮于技的作用发生了改变。现在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业技术在粮食、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已经十分重要。因此进行供给侧改革必须要捋顺二者之间的关系。
赵阳表示,新形势下二者必须要协同推进。以东北的深耕技术为例,农业机械化在东北替代劳动力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同时,这样的技术对提高单产作用明显,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土地替代型技术。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土地流转价格每年都在增长。事实上,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拐点早早发生了,因此这样的阶段性变化导致了我国技术创新、技术发展需要协同发挥既替代劳动力又替代土地的双重功能。同时也要解决好科研生产“两张皮”和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如何相互配合?
赵阳指出,农村供给侧改革现在迫切需要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相互配合。国家针对农村的财政政策自身就需要改革完善,要提高精准性、指向性。而农村金融核心是要构建一个新的符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体系,其本身存在很多难题要解决,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作用。
赵阳表示,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发挥合力,这也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比如现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拿出了200多个亿成立了信贷担保联盟,这就是利用财政资金去撬动金融资本,提高金融资源可获得性,来扶持规模经营。
“当然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粮食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还有大量的政策问题,体制机制问题要解决。财政补贴和金融政策未来都面临着调整、改革、完善,但无论如何二者都需要进行配合”赵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