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税改能否扛过阵痛期

  从7月1日开始,印度正式推行新的全国性商品服务税(GST),以取代独立以来运行了70年混乱不堪的旧税制,但这项改革短期却引发了诸多混乱。8月3日公布的PMI指数从上月52.7暴跌至7月的46,是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下滑。

  印度独立之后经济发展并不理想,这个人口大国受制于一系列体制弊端,长期未能进入快速发展之路。这些制约因素包括:政府腐败、管制过多、低效国企占比高、对外资封闭、地下经济规模大、政府财政控制力过弱、经济诸侯化等。特别是因为缺少全国统一税制造成的经济分割,严重制约了其经济潜能的发挥。在国与国之间经济日益一体化的今天,印度却一直没有形成统一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葩事。近十几年来,印度一直进行市场导向的改革,大幅消除体制弊端,例如,去年11月发布“废钞令”以打击腐败和地下经济,而此次税改更为重要,它被誉为所有经济改革之母,说它影响到印度经济的未来都不过分。

  一直以来,印度税种超过500个,且各邦州独立制定税率,商品跨越不同邦州需要缴纳邦税,落后的、糟糕透顶的税制抬高了经济运行成本,在世界银行“纳税便利度”调查中,印度在190个国家里排名第172位。旧税制还造成政府财政控制力过弱,印度税收占GDP比率仅有16.6%,处于全球最低之列,这导致政府行动能力下降,特别是在基础建设成为印度经济重大制约的今天,增加政府财源进而增加基建投资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税改,将用统一的全国商品和服务税(GST)来取代繁琐且混乱的邦州地方税和联邦税。GST是许多国家的主体税种,它是一种流转税,与中国的增值税相类似,GST征管高效、逃税不易。此次税改将扩大税基、提高征收效率、促进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印度将因此拥有现代税制,扫除了现代化路上的又一道障碍。有人认为,公民的税感将会因税改而提高,进而鼓励人们监督政府以要求更好服务,进而收获“民主红利”,因为长期以来官僚主义就是制约印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说法多少有点牵强,但不妨加以关注。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在一项接一项重大改革成功后,政府的执行力阶段性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对后续改革非常有利。前财政部长楼继伟认为,中国1994年包括金融、财税、外汇、外贸的全面配套改革是人类改革史上的奇迹,眼下印度的改革措施虽然不好与之相提并论,但同样意义深远。

  税改实施前,人们预测GDP增长率将因此提高0.5-2个百分点,但和去年废钞一样,此次税改也因衔接不当出现了很多混乱,短期经济未能得益反而受到拖累。媒体大量报道这些混乱,给人一种税改失败了的错觉,这与去年废钞时的情形十分相似。事实上,废钞的积极意义正在体现,笔者相信,税改短暂混乱之后,或迎来长期红利的释放。黄小鹏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