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 朱丽娜 香港报道
导读
随着运费不断回升,东方海外成功扭亏为盈,截至今年6月底,集团录得税后利润5360.6万美元,去年同期则录得5665.9万美元的亏损。其中,太平洋航线、亚洲-欧洲航线、大西洋航线的载货量均出现双位数的增长。
“这完全是一个商业决定,是在比较了不同的方案、对象之后做出的,我们认为对所有股东而言是最好的也是最合适的决定。”东方海外国际财务总监董立新在8月7日的记者会上表示。
7月9日晚间,中远海控(01919.HK)发布公告,宣布斥资近500亿港元并购东方海外。公告披露,中远海控和上港集团将以每股78.67港元的现金价,收购东方海外国际68.7%的股份,同时向其他全部股东发出收购要约。
此次收购涉及总金额高达492.31亿港元,每股78.67港元的要约价格,相比东方海外此前的收市价60港元高出31%。
董立新透露,整个要约期(offer period)至少长达六个月,“我们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经营业务,因此要约方正在积极向不同的监管机构提出相应的申请或申报,关于交割之后如何实现最有效运作,双方仍在商讨之中。双方一直探讨收购后东方海外以独立品牌营运的方案,会以双品牌模式营运、公司的稳定长远发展为大前提。”
集运业大规模洗牌
对于转让股权的安排,董立新表示:“(集装箱)航运业在过去三年经历了前所未见的变化。过去三年,全球大部分中型的集运公司都经历重组、合并、收购甚至清盘,三年前,和我们同样规模的集运公司大约有十几家,而现在只剩下三家左右。作为管理层,我们必须判断未来5年10年甚至15年的行业前景,整个集运业需要的资本规模已经今非昔比了。”
自2015年起,全球集运业掀起了一轮并购重组浪潮。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全球已有9家集装箱运输公司陆续退出经营,其中包括7家从事全球业务的集运公司和2家主营拉美业务的集运公司,使得从事全球业务的集装箱运输公司从17家锐减到10家。而根据各大咨询机构和投行的预测,集装箱运输公司的整合重组还将持续,最终将形成4-5家全球性的超级集装箱运输公司。
因此,对于东方海外而言,答案已经十分明确。“航运业的整合发生在全球各个主要市场,包括欧洲、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我们也曾经考虑了不同的方案,以及比较了不同的要约对象,但最终我们觉得中远海控是最合适的对象。”他指出。
事实上,全球集运业已形成了三大寡头竞争的格局,目前包括东方海外加盟的海洋联盟、THE Alliance以及2M联盟。海洋联盟包括中远集运、达飞轮船、长荣海运和东方海外四家合作伙伴,THE Alliance则是由赫伯罗特、阳明海运、商船三井、日本邮船、川崎汽船、韩进海运共同组成,而2M联盟是由全球集装箱船队规模最大的两家公司马士基航运与地中海航运组成。
根据Alphaliner的统计数据显示,海洋联盟在全球集运运力市场占据26%的比重,而2M联盟以及THE Alliance的占比则分别为28%、17%。同时,海洋联盟在远东-欧洲,远东-美国贸易航线的占比则分别达到35%、39%,位居首位。
运费触底反弹“虽然去年运费跌至谷底,甚至低于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水平,但今年行业的情况已出现反弹,运费有回升迹象,全球经济环境开始好转,对行业而言是好事,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有期望,市场情绪已有不同。”董立新表示。
他续称,对航运业的后市表示乐观,“但相信不会回到2000年初期的高峰,航运业供求已调整至新常态。”
事实上,集装箱航运业在去年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一年。由于各大航运公司及船东纷纷扩充旗下船队,导致规模远超相关需求,造成市场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运费直线下跌。反映主要贸易航线即期运费的上海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显示,运费由2010年的近1600点的历史高位一度暴跌至400点,目前该指数已逐渐企稳在900点上下。
“近期运费回升是否暂时性质,又或者定价及运力规范改善乃至市场整合和行业结构改变,会否带动业内经济持续复苏呢?我们认为集装箱航运业仍属高风险、高波幅及周期性的行业,但这项利好变化料可延续一段较长时间。“标准人寿投资环球股票投资主管Mikhail Zverev表示。
随着运费不断回升,东方海外成功扭亏为盈,截至今年6月底,集团录得税后利润5360.6万美元,去年同期则录得5665.9万美元的亏损。其中,太平洋航线、亚洲-欧洲航线、大西洋航线的载货量均出现双位数的增长。
同时,东方海外数十年来一直以稳健高效而著称,董立新表示,截至今年六月底,集团的净负债率仅为41%,在行业内处于非常健康的水平。
作者:朱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