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住建局组织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指出,将推广“政府主导一国企实施一公共住房”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模式。
点评:难度不小
上海市政府正式批复《张江科学城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科学城内部将通过增加住宅满足就业人口居住需求,新增住宅建筑面积约920万平方米,其中890万用于租赁住宅。
点评:全推租赁
惠州市国土资源局对外发布《住宅用地2017年至2019年供应计划》。在2017-2019年,惠州市全市住宅用地计划供应总量将达到1352.2公顷,按年份分别为465.2公顷、452公顷、435公顷。
点评:供地充裕
据成都市国土资源局8月8日数据显示,成都市新推出一块商服用地,当日因报名人数不足遭遇流拍。该地块起拍价达1.26万元每平方米,被称为成都土拍史上最高起拍价地块。
点评:价格太高
旭辉与平安不动产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平安不动产拟在满足相关投资条件的情况下向旭辉投资约人民币100亿元作为项目层面战略性投资,对双方都认可的潜在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共同开发、共同获益。
点评:合作共赢
万科平安联合体18.055亿夺得北京海淀6020地块,该地块自持44%,溢价率15%,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剔除环建部分的综合楼面价达3.6646万元。
点评:志在必得
华发股份发布公告,与华润置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开发南京三宗地块。华发股份表示,此次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点评:各取所需
本月初,克而瑞首次推出了《2017年1-7月中国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TOP30》排行榜,仔细研究榜单,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方面结论。
◆◆◆
销售推动,房企拿地力度不减
目前整体上房企拿地速度在继续加快,从榜单30强的新增土地价值和新增土地建面两个指标来看,1-7月各指标30强房企的新增土地规模均已完成去年全年的70%。而从百强房企的销售情况来看,1-7月百强房企的销售面积也达到去年的67%,尤其是销售前10强的规模房企,1-7月的销售面积达到去年的73%。企业补货需求加上规模竞争推动,当前房企有如此的拿地力度也合情合理。
◆◆◆
规模房企拿地货值遥遥领先,10强拿地近万亿
从新增土地价值30强榜单来看,规模房企的拿地优势尽显,新增土地价值榜前10强房企有8家即排在销售榜单前10位,前10强的新增土地总价值达到9163亿元,占到30强拿地总量的66%,为TOP11-30房企拿地的两倍之多。其中前三家房企碧桂园、万科、恒大新增拿地额即达到4800多亿,与后20强房企相持平。
◆◆◆
收并购、合作拿地活动大幅提升,频出大单
从拿地方式来看,今年房企收并购和合作拿地的活动增加。收并购方面,1-7月份企业通过收并购方式取得的土地建面占到了房企新增土地建面的25%,较去年全年收并购占比水平提升了近15个百分点。今年企业在收并购市场上也屡屡创下大单,典型如7月份融创438亿元收购万达城,5月份102亿元接手天津星耀,截至到7月份,融创通过收并购方式即取得约6642万方,平均收购成本仅在1061元/平方米上下,土地优质,成本也比较低廉。还有万科551亿元收购广信资产包,获得了广州1500亩的优质地块。此外在合作拿地方面,为控制成本,企业也表现的非常积极。在1-7月份的土地单价榜中,有近一半土地均为房企合作拿下。
◆◆◆
部分房企拿地凶猛,新增土地总价高于销售
在新增土地价值30强房企中,有4家企业表现突出。从企业的拿地销售比来看,华侨城、中国金茂、首开股份、华发股份四家企业的拿地销售比均大于1,各自的新增土地总价均要高于其1-7月的累计销售额。从这些企业的规模来看,首开规模最大但也未排入销售前20,但拿地的积极性却要高于规模房企(前10拿地销售比最高为0.81),由此可见,在当前激烈的规模竞争中,中型企业扩张规模的愿望尤为迫切。
◆◆◆
公开招拍挂地王难寻,合作增加
从当前的市场来看,房企后期的拿地风格或趋于稳健,公开市场上地王数量也将有所消减。首先是受7月淡季影响,房企业绩普遍不佳,大家对后期市场态度谨慎,此外今年企业的融资环境也不比去年,两种因素叠加都将约束一些房企激进的拿地行为。再加上目前房企公开市场上的合作拿地活动增加,各地政府推出的限房价、限地价、熔断机制等政策,也将直接减少地王的数量。
投资和营销一样,都是今年房企重点着力的方向,房企拿地方式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显著,各家房企拿地激进程度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地不拿错,一切都好。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