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成麦当劳中国大股东 未来45%新店将布局三四线 2016中国资本买海外品牌竟花了5000亿

  有了中国血统的新麦当劳,公布了未来的五年计划:到2022年底,开设2000家门店,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

文 | 马巾坷

来源 | 投中网

  ChinaVenture

  NEWS

  ﹀

  ﹀

  ﹀

中资控股麦当劳中国完成交割。麦当劳特地选择了接地气的8月8日在上海宣布了这一消息。

放开包括中国内地等国家地区的特许经营权,引入战略投资者,是麦当劳全球振兴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有了中国血统的新麦当劳,还公布了未来的五年计划:到2022年底,开设2000家门店,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新麦当劳中国董事会主席、中信资本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张懿宸表示,新公司目前并无上市计划。

据悉,此次战略合作已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于2017年7月31日正式完成交割。新公司将成为麦当劳在美国以外最大规模的特许经营商,运营和管理中国内地约2700家麦当劳餐厅,以及香港约240家麦当劳餐厅。麦当劳为了庆祝还特地在8月8日这天推出了定胜糕。

  

麦当劳1990年10月8日在中国内地开设了第一家店,选址在深圳,据说,当时有不少人前去排队尝鲜,这一幕还被称为是改革开放吹来的一股洋情调。“吃的不是汉堡而是情调。”所以麦当劳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承载了很多儿时的记忆。

  

  

  未来45%门店在三四线城市

按照此前的约定,2017年1月,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下称中信资本)、凯雷投资集团(下称凯雷)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该公司将成为麦当劳未来20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并以最高20.8亿美元(约161.4亿港元)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

8月8日麦当劳中国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由于麦当劳还继续持股20%,最后相关交易的交割金额为16亿美元。

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参照上述金额,中信集团旗下两家公司出资约为10亿美元左右。

新引入的资本方表示,各方将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进一步发展麦当劳的业务,包括开设新餐厅(特别在三、四线城市)、提升现有餐厅的销售额,以及在菜单创新、便捷服务、数字化零售、外卖等方面进行拓展。

新麦当劳中国愿景2022计划中,提出未来五年销售额年均增长率将在两位数,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2年每年约500家。其中,这些餐厅约45%的比例将位于三四线城市,超过75%的餐厅将提供外送服务。

张懿宸表示,新公司重点发力三四线城市并非简单将一线城市的门店复制到三四线城市,而是在门店定位上有一定差异化,“麦当劳一二线城市门店重点发力上班族的早、午餐,而三四线城市,更多是面向周末假日的休闲人群的下午茶、零食等。”

同时,新麦当劳还对标年轻消费人群,会铺开突显个性化、数字化的2.0餐厅,创新试点则从香港和上海开始,进行菜单创新、数字化餐饮服务,力争提升顾客体验。

事实上,麦当劳曾在2015年5月宣布,将在2018年年底之前把4000家餐厅转为特许经营餐厅,而长期目标是特许经营餐厅的比例达到95%。而麦当劳的老对手肯德基,目前在中国市场拥有约5000多家门店,麦当劳仅有2700家,因此开放本地化的特许经营是麦当劳希望拓展更多中国市场的举措。

据悉,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将分别来自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凯雷和麦当劳。2017年1月,麦当劳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伊斯特布鲁克表示,中国内地及香港市场蕴藏着巨大商机。而新的合作伙伴业绩出色,更重要的是,这些伙伴对中国市场有着全面了解,各方携手能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实现业务的快速增长。

参与方还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各方参与者对中国市场伴随消费升级而迎来的三四线城市存在的潜力信心满满。“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居民在休闲和餐饮方面的消费将持续增加,而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尤为巨大。因此,预计西式快餐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中方大股东带来的资本价值

其实,除了老对手肯德基,麦当劳还面临三四线城市众多山寨品牌的竞争,因此,引入本土化的资本,势必能给麦当劳带来更多机遇。

中信背后有中信银行的强大资源库,其在三四线城市拥有众多网点,同时,中信旗下还有众多地产业务,能在节约成本提升毛利率和金融服务方面,对麦当劳形成资源共享。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万科、恒大、富力等地产公司在内,都是中信集团的重要合作伙伴,张懿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中信方面已经着手把这些公司介绍给麦当劳,有几家公司已经与麦当劳有了有实质性的战略合作。

而对中信而言,张懿宸认为,中信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公司,伴随中国经济从投资转向消费,中信集团的五年计划也将顺应这一方向,麦当劳机会的出现是中信进入消费领域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

凯雷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及亚太区主席杨向东也表示,凯雷将与麦当劳分享,其中国20多年的投资经验,和对快餐业积累的经验。

张懿宸还强调,传统的中式快餐难规模化、标准化,西式快餐则构建了完善的标准化基础,更容易规模化扩张。麦当劳扩张背后,并非是西式快餐取代中式快餐,而是非常看好西式快餐的前景。

不过,换血后的麦当劳未来也还将面临挑战,例如,更换投资方是否能真正本土化?伴随消费升级,健康饮食为餐饮行业新诉求,麦当劳的“高热量美式快餐”标签是否能让其把握三四线机会?麦当劳的产品定价是否能吸引三四线消费者等。因此,麦当劳的新衣是否穿的合体,还将拭目以待。

  中国资本2016年花5000亿元海外并购

据CVSource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资本海外并购达到前所有为的峰值,全年约完成250多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数量近200起,涉及金额约5000亿元。并且在已完成的交易中,更是不断刷新交易纪录。例如,IT类最大并购为海航通过天海投资用60.09亿美元收购世界500强英迈国际。

这些被并购的海外公司,有不少像麦当劳一样的消费品牌。

2016年1月,海尔集团宣布将收购美国通用电气(GE)的家电业务。收购额为54亿美元,将接管GE家电部门的人员和在美国的业务基础。同时还将获得知识产权和“GE”的品牌,将其作为正式开拓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立足点。GE和海尔还宣布,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工业互联网、医疗、先进制造等方面探索合作。

当月,万达文化集团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一事在北京正式签约。万达集团将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100%全资收购美国好莱坞知名影视制作公司传奇影业,这也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最大的一笔文化并购。

2016年3月,美的集团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约4.73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此次交易,美的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全球授权,以及超过5千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

同年,美的集团还像德国工业机器人供应商库卡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拟以每股115欧元的价格增持库卡公司股票。库卡公司是德国领先的工业4.0解决方案供应商。美的为这桩并购做出了不超过40亿欧元(约合297亿元人民币)的打算。

2016年10月巨人网络壳公司世纪游轮公告,世纪游轮于2016年7月30日与上海鼎晖蕴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弘毅创领(上海)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上海云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其他投资人组成了财团,财团出资人共同对Alpha Frontier Limited进行增资,并以其为主体收购凯撒集团旗下休闲社交游戏公司 Playtika Holding Corp 100%的权益。这笔已经完成的收购花费金额为,44亿美元。

仅上述几项知名的消费品牌并购,中国资本就花费了约211亿美元。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