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划重点
❶四川、新疆地震,引全国关注。
❷“一带一路”地震带分布广泛。灾情频发,损失惨重。
❸多国呼吁建立防灾减灾机制。
❹中国已经开始行动。中国科学院开展项目研究,云南省推出减灾规划,四川省输出技术。
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8月9日7时27分,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北纬44.27度,东经82.89度)发生 6.6级地震。两个丝路大美之地,皆因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放眼全球,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等诸多因素已经成为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威胁,如何提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自然灾害能力,成了各国亟待解决的一道现实难题。
"一带一路"沿线地震带的分布
在众多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强,毁灭性大,是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威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全球的地震活动和地震灾害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多数国家均处于欧亚地震带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多数国家均处于欧亚地震带上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风险高,历史上地震灾害十分严重。
▲2015年,尼泊尔两名参与救援工作的尼泊尔人在搬运在地震中损坏的佛像。(来源:腾讯网)
1999年土耳其7.8级地震、2001年印度8.4级地震、2001年中国昆仑山口西8.0级地震、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9级以上强震、2008年中国汶川8.0级地震、2015年尼泊尔8.1级地震,以及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等,沿线国家所处地区发震频率大、震级强,往往对民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损失。
建立防灾减灾国际合作机制形成共识
以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为切入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助于防范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负面冲击,维护国际经贸合作的有序开展,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发展,而且也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民心相通,加深各国人民间的互信和友谊。
柬埔寨首相洪森曾表示,希望与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加强柬埔寨水路、航空等交通领域互联互通建设,并在卫生、农业、应急救灾等领域拓展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著名反恐专家李伟在受访时曾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安全风险评估,应将自然灾害问题,包括地震、海啸、洪水,考虑在内。这对企业更好地走出去进行贸易、投资,推动"一带一路"经济繁荣和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带一路"防灾减灾 中国在行动
▲2016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研究计划项目启动暨专家咨询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来源:中科院网站)
2016年8月,中科院启动了"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减灾国际合作研究计划。2017年1月,又启动了"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减灾对策"研究项目,计划在一年半时间内系统开展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调查分析和风险综合评估。7月17日上午,"一带一路"暨中巴经济走廊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学术研讨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举行。
2017年5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尼泊尔科技院签署协议,应用四川研制的全套技术系统,联合建设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网。该网络可以对尼泊尔与中国国界附近的地震互相预警,既能服务尼泊尔,也能服务中国,实现相互预警。是全球首个跨国地震预警网,这是中国地震预警技术首次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
2017年2月,云南于发布《云南省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推进中缅油气管线、泛亚铁路、昆曼高速公路等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区域的大震灾害防御能力建设。《规划》拟针对云南大震巨灾的严峻形势,以政府和公众需求为导向,建设覆盖云南全省、服务各级政府和灾区民众的云南地震应急灾情速报与协同服务平台,实施紧急救援队伍能力强化建设工程。
更多精彩:
来源/科技部网站、人民网、新华网、央广网、中国新闻网、无界新闻、京华时报、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国际问题研究》、新浪博客
监制/李雨思 编辑/张广琳、王沥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