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DP增速全球居前、外汇储备全球最高、贸易顺差全球最大的国家,还有本币贬值的预期,真是千古奇谈、匪夷所思。”
还记得外管局前国际司司长管涛曾经的感叹吗?
8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6770,较上日大涨305点,创近10个半月新高。
气势如虹!
美元指数走低,人民币大翻身
据统计,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累计上升近3000个基点。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走势图)
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元指数本身在贬值。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走势图)
自今年3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从102一路下跌至93附近,已经连续五个月下降,累计跌幅超过9%。
尽管美元指数近期有所企稳反弹,却难以阻止人民币汇率的凌厉涨势。
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在对外并购、直接投资等方面收紧了外汇管理,控制住跨境资本流出速度,体现为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和银行结售汇持续改善。
这导致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市场预期已经得到大幅扭转,即便下半年美联储加息缩表或美元强势反弹,多数投资机构会更关注逆周期因子的引入、外汇干预,以及中国经济数据持续好转对人民币汇率的提振作用。
资本流出?扼杀之!!
外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二季度境外投资者对境内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流入20.83亿美元;境内金融机构对境外直接投资净流出4.55亿美元。
此前触发资本流出压力的三大现象正迅速消退,即境内外人民币汇差持续扩大、企业盲目购汇避险,以及美联储鹰派加息制造的外部环境压力。
一是境内外人民币汇差迅速收窄。
此前人民币汇率面临较高贬值压力期间,境内外人民币汇差空间普遍在200-300个基点,吸引大量套利资本参与境内外汇差套利交易。
从7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境内外汇差空间收窄至50-80个基点,人民币汇差套利交易变得无利可图。
二是企业、个人盲目购汇现象大幅缩减。
外汇储备连续6个月持续稳定在3万亿美元上方,改善了资本流出压力状况。
上半年个人购汇同比下降了4%。个人购汇需求与人民币汇率走势紧密相关,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大跌9%,人民币中间价涨至6.7,个人购汇需求仍将持续回落。
企业购汇意愿也随着人民币汇率走强出现明显回落。一季度衡量企业购汇动机高低的售汇率(客户从银行买汇与客户涉外外汇支出之比)为68%,较2016年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三是外部环境持续好转。
此前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预期的重要原因,是美联储鹰派加息缩表令大量机构押注中美利差缩小,引发资本流出压力加大,从而提前布局沽空人民币获利。
如今美联储鉴于低迷的通胀数据,多次释放鸽派加息声音,国际投机资本难以再打出“美元鹰派加息牌”。
中国人民银行8月7日公布,截至7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0807.20亿美元,较6月增加239.31亿美元。
这是外汇储备连续第6个月出现回升,也是2014年6月以来首次六连升。
强势人民币如何打造?
从长期看,人民币是强势货币。
这是由中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国际收支平稳决定的。市场也更加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态势。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做市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一调整使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机制进一步市场化,更加真实地反映了当期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
8·11汇改”完善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使得市场价和中间价偏离度下降,成为人民币加入SDR的一个重要条件。
2017年5月下旬,央行再次调整汇率形成机制,在定价模型中加入了逆周期因子,最终形成了“收盘价+一篮子+逆周期调节因子”的定价机制。
其主要目的是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缓解外汇市场可能存在的“羊群效应”。
逆周期因子的引入意在引导人民币汇率的走势能够更准确反映经济基本面的变化。
这一新型定价机制的推出,以及中国经济在二季度继续走好和美元指数下行的趋势,人民币企稳已成为市场共识,市场对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信心得到进一步巩固。
2%或者3%,这不是一个问题!
有专家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虽有所扭转,但依然有贬值压力没有消化,因此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幅度并不明显,可以考虑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专家建议将幅度由2%扩大到3%。
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
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的交易价可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对外公布的当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2%的幅度内浮动。
有没有必要呢?
没有,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并不是问题关键。
国际主要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在正常情况下也很少超过2%。
事实上,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而不是扩大波动幅度。
也就是要增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在于机制之外和机制本身。
机制之外指市场化建设本身,市场主体、产品进一步丰富及放松约束市场供求的一些管制因素,都应该做在前面。
到目前为止,我国外汇交易中心并没有对所有有资格的外资投资者开放,将来可以允许更多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进入外汇市场参与交易。
如此,各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就会由不同类型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构成。
其次,对机制本身来说,2%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不是主要矛盾,主要还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形成机制本身。
比如逆周期因子,在市场有较大压力时,逆周期调节因子固然必要,但也会因为不透明而影响到市场化程度。
最后,小编想说当前人民币汇率走强是内外各种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总体上来看还是被动型、跟随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只有持续不断地深入下去,才能让人民币成为真正媲美“美元”的国际货币。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