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拍事件缘何屡禁不止?

  20多年来,拍卖的行业规则虽在逐步完善,社会对拍卖的认知也越来越多,但不够专业和理性,成为诈拍现象不断产生的直接原因。

  

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的网站截图

  2017年7月6日,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发布了《关于本市拍卖企业2016年度监督核查情况的通报》。通报称,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堂拍卖)已与上海宏愿拍卖有限公司、上海嘉玺拍卖有限公司等6家拍卖公司一同被列为“属于涉及违规经营被相关部门查处调查的企业”,它们也将被“暂停拍卖经营资质,通报工商管理等部门”,然而这距离金堂虚假拍卖一案的发生已过去近一个月。

  自1993年国内首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举槌至今的25年间,违规操作、虚假拍卖等现象已成常态,业界也早已见怪不怪,而在近几年,以文物艺术品拍卖做局实施诈骗的刑事案件也越来越多,骗术更是越来越高明。因极难查清并认定犯罪事实,故行骗范围在不断扩大,影响越来越恶劣——尤以上海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查处的宝艺公司、上海嘉玺、上海金堂为典型。这既是利益驱动的结果,更是市场在急速增长的过程中不成熟的表现。

  

诈骗团伙自制的拍卖宣传单

金堂拍卖的“最后一骗”

  6月11日至12日,金堂拍卖举办了“2017上海春季艺术品拍卖会”的预展。而于13日举槌的拍卖会,整场654组拍品在现场竞买人将近两个小时的频繁举牌中,没有一件成交。

  随后,上海市公安局虹口分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的警员进入拍卖现场,将所有现场人员控制;与此同时,警方也进入金堂拍卖公司。之后,警方共抓获犯罪嫌疑人56名,其中有3人后被取保候审,其余53人被刑事拘留。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诈骗团伙自制的杂志

  据警方初步调查,成立于2014年的金堂拍卖,是由上海市工商局注册的正规拍卖企业。它与上海元亨利贞拍卖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开展文物艺术品拍卖,自金堂拍卖成立至今3年内涉嫌诈骗金额高达4600万元,有近万名受害人。

  由于涉案金额巨大、受害者众多,此案成为行业、媒体以及各界广泛关注的要案。

  6月30日,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表《关于强烈谴责虚假拍卖违法行为的声明》称:“据查,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不是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会员,但其行为严重违反了2011年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第十条‘不于拍卖前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费用’之规定。”

  7月3日,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发布《关于“上海金堂拍卖有限公司”涉嫌违法和违规的特别声明》。

  

欧阳树英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

  

孔达达 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鸿梅 上海收藏家

  

石建邦 上海资深艺术投资顾问、美术评论家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在接受《艺术市场》采访时介绍:“从向上海市拍卖行业协会了解的情况来看,上海商委、工商等相关部门对金堂公司已关注过一段时间,所以在商委去年的行业年检中,它与其他5家拍卖公司一同被取消了拍卖经营资质。但从年检开始到被警方抓获,从事件被媒体曝光再到年检结果公布,中间有很长的时间差。作为正式注册的拍卖公司,金堂如此操作,很有可能是知道自己年检通不过,利用时差做最后一搏,再骗一笔钱。”

  另据记者调查发现,与金堂拍卖合作的元亨利贞虽在2016年便有金堂拍卖的工作人员向委托人宣称公司将其收购,但在去年9月就因其未办理年审而被吊销文物拍卖许可证,而且它也同属上海商委公布的2016年拍卖企业年检通报中暂停资质的6家企业之一。

  而据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了解,“金堂拍卖就是由元亨利贞延伸出来的一家拍卖公司,后者有文物拍卖的资质,前者没有,所以形式上有合作;但实质上,两家公司与其宣传的东京古美术才一株式会社,都是由同一人马组织成立的‘戏班子’。”

手段隐秘且极难认定

  总结和梳理金堂拍卖的诈骗手段,记者发现,其套路虽非首创,但策划周全而精心,极难认定其诈骗的犯罪事实。

  金堂拍卖首先通过网络宣传,由业务员主动网上搭讪或者电话结识来物色委托人,并声称不会收取委托人任何参拍费用。为增加吸引力,通过公司网站专业而美观的设计、全面而系统的介绍、周到而认真的服务,金堂拍卖将自己打造成一家集权威鉴定、高端艺术品展览、大型艺术品拍卖为一体的艺术品综合交易服务平台。

  

  2016年9月拍卖会上,标注以12万元成交的张龙章绘山水立轴资料图。

  “全方位”的细致包装和“美好而中肯”的承诺吸引了不少委托人。据虹口公安分局经侦支队市场犯罪侦查队队长周巍介绍:“金堂在选择卖家时以外地的为主,其费用也以0.6万元到0.8万元居多,抓住了很多卖家怕麻烦不愿为了这点钱跑一趟上海的心理。”而据记者了解发现,此中还有一些曾是2015年宝艺公司诈骗拍卖案或2016年上海嘉玺假拍案的受害者。

  一旦有人带着藏品来找金堂拍卖,工作人员首先会安排一系列的业务接待,如所谓的“资深鉴宝师”鉴定评估和“媒体记者”的宣传探访。而这两项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委托人的藏品估出一个合理的“高价”;但事实上,一般市场价格几百元、几千元的东西往往会被赋予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身价”。

  当然,如此诱人的身价并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还需要一系列的宣传推广和专业运作。此时,金堂拍卖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忽悠委托人购买推广服务套餐。据周巍介绍,服务套餐包括“让拍品登上国际专业鉴宝杂志《投资艺术》”“送拍品去海外拍卖”“微信公众号和电视媒体推广”等多项增值服务,其费用从0.6万元至4万元不等。然而,前述所谓的推广服务是完美陷阱的组成部分,比如背面印有300元港币发行价的《投资艺术》实际是金堂工作人员从网络上摘抄内容后自行排版、印刷的“刊物”。

  

  金堂拍卖曾于2016年9月举办的一场小型拍卖会现场。据称,此场拍卖会历经7小时,1195件拍品最终以85%的成交率收官。

  然后,金堂拍卖便开始筹备拍卖会。为使拍卖会应对部分前来参加拍卖会的委托人,金堂公司选择的拍卖会地点一般都会是当地的五星级酒店,并按照正规程序举办拍卖会,但最终的结果便是6月13日的那一幕。此中玄机便在于将“顶拍”表演为“竞拍”。

  所谓顶拍,是指在拍卖前,主办方会与委托人事先约定一个保留价;拍卖图录中所标示的起拍价一般都低于保留价。如果竞买人在现场的举牌价未达到保留价,拍品自动流拍。这虽然是拍卖界最基本的规则,但金堂拍卖的骗局关键就在于现场举牌的买家都是“托儿”。

  据警方调查发现,每位金堂雇佣的托儿,在拍卖会后会收到200元的劳务费和50元的餐费补贴。而每位托儿在进场前都会拿到一张上面记有竞拍号码、展品号码以及举牌次数三组数字的纸条。例如,100/40/2就代表买家号牌是100号,举槌第40号拍品时举牌两次。

  如此,每件拍品的最终命运都是因未超保留价而“合理”流拍,这自然让委托人无可奈何。更令警方头疼的是,“单独来看每位报案人的遭遇,根本看不出是合同诈骗。但放一起看,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周巍介绍,而据犯罪嫌疑人向警方交代,只是通过6月13日这一场拍卖会收录的654组拍品,每组拍品对应一张照片,每张照片向被害人收取0.6万元至1.2万元的费用,金堂拍卖的诈骗金额就可达500多万元。

诈拍有如传销

  回顾自2000年后的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虚假拍卖、违规操作的事件频频发生,尤以最近3年为诈骗拍卖案件的高发期,受害者遍及全国。

  

  2016年9月拍卖会上,标注以30万元成交的青花三兽纹胆瓶资料图。

  今年5月25日,据《南方周末》一篇题为《文玩“假拍卖”——您这珍品很值钱,但又“流拍”了》统计:“自2015年至今,上海、常州、嘉兴等地公安机关侦办、披露的‘文物’鉴定、拍卖诈骗案件已达34起,批捕或控制犯罪嫌疑人412人,已核实受害者5000余人。”

  据记者调查发现,3年以前针对收藏艺术品开设的骗局,普遍通过收费的假鉴定、高评估来牟利,偶尔发生的拍卖骗局大多也是为买家而设的知假拍假、低投资高回报、回收拍卖等;但近3年陆续浮出水面并引起相关部门注意的诈骗拍卖案件,都不约而同地将目标锁定在卖家身上。而这些委托人大多数对收藏和文物艺术品拍卖不甚了解,更没有较为扎实的收藏鉴赏知识储备,又看着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热,着急“搭车”出手自己的收藏,期望卖个好价钱。

  此中,上海可谓是诈骗拍卖的重灾区。2016年3月,在上海市公安局“严厉打击整治文玩艺术品流通领域合同诈骗犯罪专项行动”中报出的宝艺公司和上海嘉玺最为引人关注。据警方统计,自2013年至2015年,宝艺公司与客户签订涉案“服务协议”并接受藏品委托展销或拍卖共计4737件,据此收取“基础服务费”共计8000余万元。

  当各界都在关注金堂诈拍的案情时,部分业内人士却在无奈中陷入深思——为何在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已发展25年的今天,行骗受骗仍不断发生,而且近几年是愈演愈烈。

  “这就跟传销一样,国家虽然也在严厉打击,但也不断有人前赴后继、铤而走险。”

  孔达达告诉记者,“归根结底,还是双方有利可图。从藏家角度而言,有不少人喜欢将自己的藏品和博物馆的馆藏比,而且只比对的方面,当大部分对比正确,便确定这件东西正确无疑;然后还会找高价位拍品比,一看我的东西比那件还好,它拍出两个亿,我这件就应该值五个亿;另有人觉得自己生意做得不错赚了不少钱,玩收藏肯定也很厉害……种种自视过高的心理,就给受骗埋下了伏笔。另外,看到拍卖公司给出的诱惑够大,觉得可以通过小钱去拼一下,刚好给了骗子可乘之机;而拍卖市场虽然兴起20多年,但由于公司太多、竞争激烈,很多规则又是靠自律来实现,一些小拍卖公司便铤而走险。”

  不踏实积累、想一夜暴富的普遍风气和心态,也让上海收藏家王鸿梅觉得,金堂诈拍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桩。“先从拍卖行来讲,它完全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在组织拍卖,所以不存在所谓的专业失误,它就是企图巧妙规避法律风险的诈骗行为。

  如今,国内的各行各业少有脚踏实地干好一件事情的企业,拍卖自然不能幸免,想发财就只能冒险。”王鸿梅说,“从收藏群体而言,万众都来卖古董,首先没那么多;万众又都想捡漏,那又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的结果,就是给骗子创造了生财契机。”

  “关于金堂拍卖事件的报道力度大,会让一部分人警醒的。” 王鸿梅说,“听说有人曾连续被骗六七次才会醒悟。所以说,该受教训的一定要有损失金钱的血的教训,不然无法理解和醒悟。”

对拍卖认知需不断专业和深入

  然而,各种场合、无数次的提醒,似乎总唤不醒大家的警惕,这让欧阳树英及其他诸多业内人士最为无奈。“因为总有人希望有一些意外和惊喜出现,当诱惑够大时,很多人会丧失应有的理性。”欧阳树英感慨道,“以往大多是投资公司、文化公司、展览公司等‘李鬼’拍卖行在诈骗拍卖,但这次是正规企业,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所以很多同仁向我表达的是一种愤怒的心情,各界反应也极为强烈。”

  就在金堂诈拍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不久,有业内人士直接给欧阳树英打电话说:一定要严厉查处金堂拍卖,哪位拍卖师主持的拍卖会,一定要吊销他的拍卖师资格。

  

  2014年10月,部分诈骗拍卖的受害者在上海火车站齐聚维权。

  “根据调查结果、《拍卖法》以及《拍卖师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协会对此事将会做出相应的严肃处理。”欧阳树英认为,“但金堂拍卖事件牵引出的诸多问题同样需要引起各界的关注;否则,不管文物艺术品拍卖发展多久、市场有多热闹,我们永远都会跑在骗子后面。”

  如今,市场中流行这样一种说法:若是没有关系,你的藏品再好,也送不进大型拍卖公司的门里去。尤其是在每年的春、秋两大拍卖季,很多大型拍卖会的预展现场总会出现一些小型拍卖公司和“李鬼”拍卖行搭车的现象——发资料、拉客户、做活动。

  但在孔达达看来,“拍卖公司从大年初一便开始坐飞机满世界地找拍品。你的东西如果真好,拍卖公司一定跟你合作;如果藏品不对或者分量不够,拍卖公司自然会婉转拒绝。可就是类似的坊间传言,再加上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的传统观念,让一心想把东西卖出去的藏家很容易被虚假鉴定、美好承诺、高价成交所骗。”

  与此同时,推动社会对拍卖认知的不断专业和深入,在孔达达等业内人士看来也是杜绝假拍发生的当务之急。

  就在金堂拍卖事件曝光不久,孔达达的一位朋友还跟他讲,要开一家拍卖公司。当孔达达问他为什么时,对方的回答让他有点无奈:“肯定不会亏呀,因为图录费、鉴定费、拍卖费肯定是要收取的……”孔达达说:“你这就是诈骗行为。据我所知,北京也有一些小拍卖公司,一年就能收近20万元的图录费,只是影响面比较小,很多委托人也就自认倒霉了。因为上海是国内拍卖业带有标杆性的地方,且连续两三年都有诈骗拍卖案件发生,所以金堂拍卖事件一经媒体披露,震动全国的业内外。”

  “20多年来,拍卖行业规则虽在逐步完善,社会对拍卖的认知也越来越多,但不够专业和理性,成为诈拍现象不断产生的直接原因。”欧阳树英认为,“现在看到的是金堂拍卖,但更多的是非拍卖公司在打法律法规的擦边球,骗取钱财;要想根治类似的诈骗行为,恐怕单纯依靠做好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是不够的,这需要工商、公安、商务等多个监管部门一起探讨怎样解决问题,像联合行动、广泛宣传以及大型拍卖公司的示范必不可少。”

  针对骗局的快速升级和扩张,以及诈骗组织可怕的分裂增长——如宝艺公司在被查封之后,其大部分员工凭借熟练掌握的诈骗逻辑和资源很快便“自立门户”,在上海市徐汇区警方于去年抓获上海玺允展览展示有限公司的78名犯罪嫌疑人中,有41人即来自宝艺,欧阳树英认为:“犯罪组织会像细胞裂变一样可怕地增长,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违法违规的成本太低。所以要公安、工商、商务等部门联合建立黑名单制度,对于涉案人员和某些针对性的案例,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上海资深艺术投资顾问、美术评论家石建邦认为,行业规则向社会的宣传不到位、不深入,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实施不力、老百姓又爱贪小便宜等,许多急迫问题得不到解决。“诈骗拍卖虽对于业界不算什么,但也永不会绝迹。由此产生的恶劣影响不仅是损害拍卖企业的行业问题,更是会危害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引起民众愤慨的社会问题。”石建邦如是说。(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来自:艺市纵横(yishizongheng)艺术市场杂志

  

  608748703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