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骨折,她做了款从骨科切入的智能病程管理平台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黄瑶

文/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黄瑶

提要

医生的需求主要有两个,一是足够方便地获取数据做科研,二是减少无效病人。

医数一方面为医生提供病患随访工具,另一方面为患者提供康复计划及辅助治疗方案。

2014年丈夫的那场车祸,中断了孙晓怡正如日中天的手游事业,却意外引她走上了另一条创业之路。

她曾是一家游戏公司的联合创始人,旗下二次元手游曾连续两周在App Store蝉联榜首。

丈夫车祸造成右手粉碎性骨折后,她心里清楚,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这是很大的打击。

她陪着他看病、手术、二次手术、康复训练,漫长而心焦。而由于一开始没有注重康复,丈夫的右手在二次手术前一直是“爪形手”,无法握拳。

在医院来来回回跑了大半年,孙晓怡发现,丈夫的遭遇并非个例。医生太忙,往往没时间指导病人的康复训练,而医院的骨科和康复科之间也没有很好的衔接。

医数合伙人团队

2014年年底,她和有着十年临床经验的上海瑞金医院骨科主治医生叶庭均博士联合创立了医数。这是一个从骨科切入的智能病程管理平台,一方面为医生提供病患随访工具,另一方面为患者提供康复计划及辅助治疗方案。

孙晓怡告诉小饭桌,这套系统目前覆盖了1200家医院,平台上汇集了12千多名专科医生。公司去年6月获得凯利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数百万天使轮融资,今年3月获得国金证券涌铧投资领投、淳元资本等跟投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医生的痛点

孙晓怡记得很清楚,20141017日,叶庭均带着20多页PPT找到了她。

“白底黑字,典型的医生做的PPT”,她忍不住嘲笑叶,最后仍然被对方打动了。

那时,她逐渐退出了游戏公司,酝酿转型。叶庭均是她丈夫的主治医生,56年前就希望在医院做一套线上系统,管理科室人员和病患。

受制于当时的网络条件,这个想法并没有得以实施。这些年,他不断研究国外类似系统,并把将这个想法画了出来。

他告诉孙晓怡医生需要的东西,希望拥有丰富运营经验和资源的孙晓怡能帮他达成这个梦想。

医数团队

当初决定踏足手游行业,孙晓怡只用了不到1天时间。但面对医疗,她考虑了很久。

是否要做?做大而全还是重度垂直?如果做的话从哪些科室切入?带着一连串问题,她在医院泡了整整3个月。为了摸清楚病人、医生的痛点、痒点,她早上去门诊,下午去病房,晚上跑急诊。

几个月下来她发现,医院很多系统都彼此孤立,很难从各个系统上调取所有相关数据,不方便医生做科研。另外,不少病人会问一些重复性的问题,而医生一天至少看五六十个病人,往往没时间详细解答。

骨科尤其是如此,由于病人数量多,医生往往没时间做康复指导。大多患者手术结束后就出院了,没有被及时导入到康复科。“这是服务上的欠缺,也是一个大的商机”,孙晓怡说。

这些痛点进一步印证了叶庭均的想法:医生需要有一套系统,在一开始就能集成所有数据,同时打通诊前、诊中、诊后的康复路径,将共性问题标准化,提供宣教内容。

结束了3个月的蹲点,2015年年初,团队开始策划产品。在产品还只有一个demo时,世界500强企业辉瑞就同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去年5月,团队搭建的系统开始在上海瑞金医院内测。

患者端微信界面

具体流程是,患者扫描疾病二维码后,能够在医数平台实现医患对接。医生为患者发送病程管理方案和随访量表,患者按要求录入数据后,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患的康复情况。

医数希望通过建立标准化的临床路径,方便医生做进一步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孙晓怡告诉小饭桌,目前医数已积累了1700条单病种须知,300份专科量表和近百套专科方案。

而患者除了能了解自己行为指数变化外,也能够通过平台上的患教资料、康复视频等内容,自行进行康复训练。

去年9月正式上线后,目前,医数已经覆盖了上海、北京、重庆、沈阳、广州、江苏等地1200家医院,平台上汇集了12千多名专科医生。

今年81日,医数与金蝶医疗在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发布了国内首家医院移动平台,并将进一步完善与300多家三甲医院HIS的对接。

线下布局

孙晓怡出身于医生世家。逢年过年,家里的医生们几乎都得加班,无法团聚,这使她从小就强烈抵触这个职业。在悉尼大学念书时,她毫不犹豫选择了法律专业。

然而,命运兜兜转转,在经历了法律、金融、医美、手游后,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医疗圈。

医生端APP界面

这两年,移动医疗如火如荼,不少大而全的平台开始起来。孙晓怡对医数的定位是:可能触及红线的事情不做,公立医院做的事情不做,别人做的很火的不做。

在面向医生的线上工具逐渐完善后,去年年底,团队开始将重心放在康复内容上。“工具比较好抄,但内容能迅速拉开门槛,让医生病人越来越离不开我们。”

在早期医数微信公号粉丝几乎为0时,团队的一篇文章阅读量曾破15万,这也让孙晓怡坚信,优质的内容一定是被需要的。

除了文字内容,团队还请来了高颜值医生团队,陆续拍摄了1700多条碎片化的康复视频,指导患者术后各阶段的康复训练,并在合作医院和App上进行播放。

除此之外,不少合作医院和合作医生,也会主动贡献一些优质内容。孙晓怡告诉小饭桌,对于医生来说,他们也想把这些知识点传达给病人,“如果后续恢复不好的话,即使手术是成功的,病人也会认为是手术的问题”。医生有宣教的意愿,只是没有时间。

与此同时,线下布局也在陆续进行。“很多人说做移动医疗的最终都会做线下诊所,我们并不是跟着潮流走,而是一开始就做好了这个定位。”

在孙晓怡看来,移动产品如果只停留在线上,最终就是个软件公司,而一旦有了线下实体医疗,可以打线上线下产品的差异化。目前,医数已在上海、沈阳两地建立线下门诊,主要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辅导,预计年底开业。

孙晓怡并不认为建立线下诊所是重资产的打法,按照她的计划,门诊未来还承担着培训康复医师的功能。

“专科医生要匹配高质量和国际化标准的康复医师,目前为止国内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她打算在线下建立标准,以集团化的管理和运营,孵化优秀的康复医生,帮助他们在其它地区开设线下诊所。

推广方面,孙晓怡透露,主要通过科室年会打入医院内部。语速快、逻辑强,这是曾为律师的孙晓怡的“职业病”,她把这个要求也带到了团队。

她总结了“省时省力、医生工具、病患管理、专注骨科运动损伤和康复”几个重点,要求公司每个人都能在2分钟内用5句话讲清楚医数在做什么。

目前,团队已从早期的7个人扩展到了70多人。孙晓怡每天早上都会在公司的微信群里发天气预报,她说,“凝聚合适的人一起做这件事最重要”。

总的来说

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已经意识到,医生需要的是能帮助他们节约时间的工具,而不是额外花费时间。近两年,针对不同疾病的病程管理平台也纷纷露出尖尖角,医数团队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使其打开市场相对迅速。而接下来,无论是线上系统的完善,还是线下诊所的建立,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