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创始人程浩:他用十年打造迅雷,要用十年再造

文 | 知蓝

采访 | May

迅雷过去错过了3次机会,分别是浏览器、流媒体和应用商店;这没必要遮遮掩掩,掩耳盗铃的事浩哥从来不干。

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从不冒险,想要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精彩。

松禾远望基金主要投“三个半”领域,目标是再造一个“红杉”。

创业掌握趋势很重要,有时候趋势甚至比项目本身更重要。即使现在市场规模小,只要趋势是对的就OK。

人工智能比我们想象中普及的更快,但投人工智能的周期很漫长,别指望今年投了,3年后就能成‘滴滴打车’。”

程浩:迅雷创始人,松禾远望基金创始人。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99年获杜克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并进入硅谷从事技术工作。200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校友邹胜龙联合创办迅雷,并成功将迅雷下载、搜索等核心业务线做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2014年迅雷于纳斯达克上市,2016年程浩辞去职务,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程浩:迅雷创始人,松禾远望基金创始人。199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1999年获杜克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并进入硅谷从事技术工作。2002年与美国杜克大学校友邹胜龙联合创办迅雷,并成功将迅雷下载、搜索等核心业务线做到了上亿的用户规模,2014年迅雷于纳斯达克上市,2016年程浩辞去职务,进入风险投资领域。

松禾远望:成立于2016年,由程浩与松禾资本联合成立,首期基金规模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四大领域,一是是面向企业服务;二是互联网金融;三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四是人工智能。

松禾远望:成立于2016年,由程浩与松禾资本联合成立,首期基金规模2亿元,主要投资方向为四大领域,一是是面向企业服务;二是互联网金融;三是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四是人工智能。

程浩,迅雷创始人,江湖人称“浩哥”。

他思维敏捷,语速极快,常常不等你问完,他的答案已经脱口而出。浩哥来深圳多年,讲话依然带着纯正的天津口音;他也在美国深造多年,言谈间会习惯性加上几个单词,“我们做投资讲究‘Focus’,聚焦。”

离开迅雷后,浩哥比以前忙多了。921日,在葡萄创投承办的“中国声谷·人工智能产业高峰论坛”上,浩哥作为演讲嘉宾,拖着行李箱就去了会场,还约了个创业者到会场面谈。

从迅雷创始人转变为投资人,这位此前纯粹的“技术宅”,开始忙着看项目、学习、做PR。还开了个微信公众号“浩哥说”,时常发发文章,讲述自己的投资理念。最近大火的一篇是“滴滴与百度必有一战”。

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从不冒险

程浩完全算得上是一名成功的创业者。

他在美国学的是计算机,在硅谷工作一段时间后,加入了当时仅有60名员工的百度,2003年与美国杜克大学校友邹胜龙一起在深圳创办迅雷,11年后,他们把迅雷送上了纳斯达克……

迅雷创业初期,恰逢资本大寒冬,许久融不到钱后,程浩与邹胜龙一合计,决定自己先干起来。程浩找3个朋友,东拼西凑借来了6000美金当做起步资金。

“在硅谷工作是自己开车,在百度工作是打车,在深圳是天天坐中巴。”早期窘迫的经济状况曾让两人吃了不少苦头,如今程浩也乐于分享自己的“落魄”经历。

最穷的时候,他和同事两人在酒店里,连一两百块钱也拿不出来,没钱续房。“我们两不能同时出门,因为门关上了我们就打不开了。”

还有一次,南开校友在深圳聚会,大家见了创业“当老板”的程浩,指望他买单,手头并不宽裕的程浩硬着头皮买了单,后来“囊中羞涩”就再也不愿意参加了……这段经历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后来他见创业者时,不管吃饭喝茶,必定自己买单。

迅雷诞生在2003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期,经历过那一段时间资本寒冬的程浩认为,如今最多只能算“深秋”

在互联网圈子里,大概很难找到一个比程浩还耿直的人了。

他喜欢直来直去,从不拐弯抹角,“坦诚是我最大的特点”;他崇尚简单,觉得简单才能带来高效率,“对事情有看法,我会很直截了当。为了不得罪人把事情曲折了讲,还得猜你是什么意思,这样不好。”

这与他在迅雷时的风格一致,迅雷内部的沟通也都是简单直接,有什么就说什么。程浩与员工走的很近,一位员工曾评价他,“没有一点老板的架子”。——比方说,接受采访时,他穿着T恤衫和短裤就上阵了。

程浩有一句座右铭叫“人生最大的风险就是从不冒险”,所以他更愿意去做一些冒险的尝试:从硅谷回国,从百度离开,到深圳创办迅雷。他想要“一辈子活出两辈子的精彩”,所以当迅雷成功上市后,他又萌生了退意。

今年1月,程浩离开迅雷。他选择了许多成功创业者一样的道路,转型进入投资领域。在那封深情满满的离职信里,程浩写道:“在迅雷的13年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从北京来到深圳,和Sean(邹胜龙)一起经历了一场别具意义的人生冒险……”

今年年初,程浩与松禾资本合作成立了松禾远望基金,募集资金超过2亿元,这个“耿直boy”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冒险。

投“三个半”行业,趋势比项目更重要

即便拥有15年的互联网行业从业经历,到了投资行业,程浩依然是个“新兵”。

他是技术出身,所创办的迅雷也是典型的技术导向型公司,这让他转型后更愿意投资有技术创新背景的公司。程浩认为过去中国的创业项目大多以商业模式创新为主,而未来的技术创新将越来越多。

松禾远望定位为早期基金,投资方向主要有“三个半”行业,企业级服务、互联网金融、人工智能,另外“半个”是尚未成熟的VRAR

成立不到1年,松禾远望已经投出了10个项目。为了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程浩认为,考察一个项目适不适合投资,需要考虑5个条件:

第一,项目是不是刚需?不是刚需的市场不投。投之前先问问自己,项目是否极大的提高了效率?是否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是否能极大的提升用户体验?

第二,市场容量有多大?天花板在哪?“一个只有5个亿的市场,即使你全部拿下了也没什么意思。”

第三,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赚钱?

第四,为什么是“你”来做?是否有很强的行业背景,还是有多年从业经验?

第五,竞争壁垒或者“护城河”在哪?通俗点讲,如果BAT也做你怎么办?

曾经有一位投资人朋友要投资的项目遇阻,他干脆准备自己做,程浩立马制止,“如果你都能做,那你就别投了,说明这个项目没有任何门槛。”

除此之外,程浩认为投资人更应该注意的是“趋势”,趋势甚至比项目本身更重要。你所在的是个不断扩张的新兴市场还是长期来看将会萎缩的行业。“我们投早期的如果不判断好趋势,等创业者杀出来,市场如果往下走就没意义了。”

曾有个朋友准备做“蓝领招聘”,程浩分析后认为,如今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不断上升,未来的趋势是机器人替代人工,蓝领招聘的需求会逐渐减少,项目尽管有市场但不符合长期趋势,他建议朋友放弃。

另一次,一位朋友想要做立体停车场,程浩认为短期内这与发展共享经济,不鼓励私家车相悖,而且无人驾驶“按需用车”对停车场的需求会大大降低,同样给朋友“浇了一盆冷水”。“你必须站在趋势上,即使现在市场很小,只要趋势对了就OK。”

如果说行业、模式、趋势是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那“人”就是影响投资的决定性因素了。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创业者往往来自两个不同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两个气质完全不一样的行业,背景迥异的创始人团队的磨合就显得非常重要。

程浩认为,几位创始人相互之间知根知底是最好的。所以他在考察项目时会单独与几位合伙人聊,了解他们是怎么认识的。他对连续创业者青睐有加,如果是成功的创业者则更是加分项。

迅雷十年,他错过了什么?

与迅雷相伴成长13年,“迅雷创始人”是程浩撕不掉的标签。

早期凭借比市场上其他产品快几倍的速度,迅雷很快占据了下载市场70%以上的份额。曾一度是用户数仅次于QQ的第二大软件。对未来的向往充斥着这两个年轻人的脑海,有一天,邹胜龙兴致勃勃的对程浩说,“我梦见我们一个亿被人收购了”,那时候他们还没预料到自己能做出一家上市公司来。

那段日子在程浩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论坛上全是夸我们的,说迅雷很棒,粉丝都把吃的、礼物寄到我们办公室来了。”

不过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近年来,在流媒体的冲击下,迅雷本身的下载工具特性,扩展的空间不大,网络上偶有“迅雷掉队”的言论出现。

迅雷13年发展历史

面对这些算得上有些“尖锐”的问题,程浩没有回避。

20159月,程浩发文谈及在迅雷创业过程中的感悟,总结了迅雷错过的3次机会。在那篇文章中,程浩言辞恳切,分析迅雷相继错过了浏览器、流媒体、手机应用商店三次机会的原因。“其中手机应用商店尤为可惜,因为迅雷软件在手机上天生就是应用商店。”

这份回应不仅自揭伤疤,程浩还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他似乎并不关心外界怎么看,“我这个人非常简单直接,做的好也自夸,做的不好也指出来。这东西不是你不说别人就看不懂,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掩耳盗铃的事浩哥从来不干。”

也正是在迅雷的创业中,程浩深切的体会到了趋势的重要性。

一如在搜索领域,百度从未出现对手一样;在下载领域,迅雷也从未遇见对手。但在互联网发展的洪流里,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掉队,他们败给了趋势。“颠覆你的往往不是竞争对手,而是趋势。”程浩告诉大咖约。

2011年,迅雷第一次冲击上市失败。从那时候开始,程浩开始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深度思考上。“以前埋头赶路的时间多,抬头看路的时间少。”他做出了改变,每周都会空出一个下午,和几位高管,到湖边坐坐,讨论一些开放性问题。

2014年6月25日,迅雷在纳斯达克上市

3年后,迅雷再次冲击上市成功,那天晚上程浩喝醉了。于他而言,这近乎苦心培养十多年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了。

人工智能,“蒙着眼也能投对三分之一”

进入投资行业前,程浩曾和许多人一样,认为这是一个“光鲜亮丽”、“轻松完美”的行业。但当他自己参与进来后,才发现“不是那回事”。

此前他几乎从不抛头露面,各种论坛会议从不参加。但做投资后,“逼着他去做”。他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各种场合,站在台上讲人工智能,讲VR,讲互联网金融——他最近被广泛传播的一个观点是,“滴滴和百度必有一战。”

程浩认为,滴滴正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而百度则热烈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未来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百度想要逆袭超越滴滴,并非难事。“开战没那么快,但5-10年内肯定会开打。”

程浩自诩对人工智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他喜欢钻研,做一行便会力争成为这一行的专家,有圈内人说,“如今在人工智能投资上,少有比程浩更专业更懂技术的了。”

餐厅里的机器人(概念图)

程浩认为,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创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项目价格昂贵,由于创业者少,技术门槛高,每一个能走到融资的项目都很贵;第二是很多团队空有一身武艺,不知道在哪里发力,典型的“拿着锤子找钉子。”

但价格贵的同时,投资人工智能也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创业门槛高,无形中已经对创业者进行了一次筛选,“一共只有10个人能做,3个在BAT里,3个在高校里,剩下的项目,蒙着眼也有三分之一的概率投对。”

第二是人工智能的“窗口期”不明显,“今年没投、投的少,不重要,明年还有机会。”不像某些领域窗口很明显,两年前不做O2O现在没机会了,但是人工智能的窗口很长,今天没有合适的项目,明天可以继续关注。

许多人认为人工智能离我们的生活还很遥远,程浩却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搜索引擎、推荐引擎就是离我们最近的人工智能。”他同时对人工智能在金融、大数据、医疗等行业的应用很感兴趣,比如机器人做手术,“有了机器人,未来每一个基层医院的大夫都能准确问诊。”

程浩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定是从企业级向家庭消费发展。有一次他在星巴克买咖啡,排了20分钟队,结果前面一个人一下买走了20杯。那时候他期待着,未来的餐厅点单将全部用上机器人,“咖啡在工序上是非常标准程式化的产品,用机器人很适合。”

他对目前家庭用人工智能产品持观望态度,“现在家庭用的人工智能还稍早,唯一比较有实用价值的就是扫地机器人了。”

十年,打造下一个“红杉”

在程浩的那封离职信里,他提到自己的目标是“打造下一个红杉”。

叱咤投资行业数十年的红杉资本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但对于一个刚刚创立的投资机构而言,想要达成如此高度,并不容易。

“最核心的是要投出下一个BAT,否则你凭什么说你是红杉?”程浩常用“BAT”、“滴滴”、“京东”来打比方。“我现在打造下一个红杉,准确的讲就是寻找我的刘强东在哪。”

但理想归理想,实际的问题是,当一个创业者面对红杉与松禾远望,他为什么不选择红杉呢?

程浩认为这是术业有专攻。如今越来越多的基金开始向专业方向发展,用程浩的话说,叫“Focus,聚焦型打法”。松禾远望只投互联网金融、企业服务、人工智能、VR/AR四个领域,而且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经验积累。

“如果我们只是比拼价格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多的是去理解行业和创业者。”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非常深刻,也更愿意以专业水准打动创业者。他的理想是,“有一天这个领域的创业者,都愿意找浩哥聊一聊,即使浩哥不投,出点建议也挺好。”

家用扫地机器人

因为要聚焦,所以他放弃了很多领域,比如时下大热门的大健康、大教育、泛娱乐,看的很少,也基本不投。“你的面再多,饼做大了也就摊薄了。”相对而言,投人工智能既是他的兴趣爱好,也有对趋势的掌握。他常说,“这是个可以投5-10年的行业”。

人工智能可投的时间长,这也意味着随着其发展成熟,带给投资人回报的周期更长。

显然,程浩做足了准备,“早期投资,做好五六年准备是前提条件,投人工智能必须心态好,别指望今年投了,3年后就是滴滴打车。”

13年前,迅雷诞生在资本寒冬。那是一次真正的“冬天”,两人顶着“海归身份”,苦苦寻找自己的伯乐,然而一无所获;13年后,再一次遇到“资本寒冬”时,程浩成了那个被很多人寻找的对象。

那天,邹胜龙回复程浩的离职信时说到,“希望Steve早日打造出自己的‘红杉’!”他正在积极的寻找自己的“京东”,“有梦想是对的,万一实现了呢?。”

你说给世界的,最终是给自己的

程浩寄语:我创立迅雷十几年,我最大的体会是,人生最大的风险是从不冒险。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无知者无畏”,虽然今年的资本市场没有过去两年那么活跃,但是我完全不认为现在是资本寒冬,跟2003年相比,现在最多也就算个深秋吧。总之我希望有志于创业的人能够勇敢的走出这一步,已经在路上的人能够坚持住,我希望未来能够跟大家并肩前行。我同时有一个公众号叫“浩哥说(ID:haogetalks)”,里面有我对最前沿科技的探索和思考,也有多年企业管理积累的经验心得,大家可以在上面跟我们多交流。

End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