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严重成长性不足 国家大学科技园前景堪忧

如今,大学与企业的对接越来越紧密,成为了校企共建的典范。近日,河北大学科技园被评为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甘肃省也于近日宣布将会在2020年之前形成10家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主、省级大学科技园为辅的大学科技园发展格局。

如今各个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国家科技园建设,支持鼓励高校师生携带科技成果,投入到企业创办的洪流之中去,同时也积极吸引企业以及海内外学术人才进入大学科技园,将国家大学科技园打造成大学资源、学术成果成功在市场上转化的示范性基地。

目前我国对于国家大学科技园有着明确的定位,主要是对学术成果进行转化、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对科技型企业进行孵化。但是学术界对此有更为细致的见解:产学结合的大本营,也就是科学技术创新型研究与开拓新产业的大本营。并且,大学科技园只是我国的称谓,日本将其叫做研究开发产业复合体。总之,从功能上来说,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研究型大学科研工作与市场联系的桥梁。

如今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属性,因此能够对相关产业产生集群效应,并且降低单个企业的开支成本,共享大学学术成果,因此在企业之间颇受好评。

但是从如今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模式来看,似乎并没有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价值最大化。要知道,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并不是为了让大学成为别动消耗的资源库,而应该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规划者。而如今许多国家大学科技园将园区作为商业地产进行经营,只要交租金就能入园。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园区资金压力,但是必然会降低科技园的标准,最终失去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质。

并且如今许多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建设过程中,并没有按照科技园的初衷而设立,只是为了形成一定的规模,一味扩张园区企业的数量,似乎企业销售额关乎着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考核。但是要知道,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目的是为了孵化创新能力强的企业,而不是已经发展成熟的企业。如今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一味追求业绩,却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远了。

并且,如今许多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园区产业布局方面,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都将精力集中在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以及新材料领域,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以及结构上的分工。像空间科学、海洋科学等这样的创新性发展方向则几乎没有。长此下去,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前景实在堪忧。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经达到百余个,在其商业模式并不完善的情况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更多相关行业资讯请关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公众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