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退去私厨被判死刑:回家吃饭转型还是等死?

如果不能找到路,回家吃饭就难了。如果唐万里不打算找路,那么“回家吃饭”几乎面临着“死刑”。

在市场鼓吹的共享经济大风中起来的这几家独角兽企业,目前无一不经受着政策的“洗礼”。这些政策直接关乎利益和民生,即便打着互联网的旗号也逃不开政策无情的“鞭打”。是的,鞭打,用力只要猛一点,即便曾经得意洋洋如滴滴和Airbnb,如今都不得不在政策调控的夹缝中“苟且”。

“苟且”这个词在共享经济大潮褪去之后就更加贴切。一年完成4轮融资,广告铺满好几条地铁,估值原本奔着滴滴的300亿而去的回家吃饭正承受着大潮褪去的尴尬。尴尬的创新,尴尬的融资,尴尬的政策,尴尬的商业模式。

早在10个月之前,就有媒体发文质疑《满地铁的“回家吃饭”能高调多久?》。文章核心观点认为一些o2o项目的失败本质是因为项目不行。为什么说项目不行?这主要是看项目本身的出发点对用户没有价值,是否符合整个群体社会中50%的人类需求。那些把个人需求放大,而非群体需求的项目注定难长久。回家吃饭定位虽是“安心饭菜,邻里共享”,但更多的是用第三方配送到用户手中,送饭上门之后的商业逻辑几乎就可以完全参照外卖。

外卖形式的回家吃饭彻底卡在了共享经济的那道夹缝中左右为难。往回退需要解决上门吃饭“伪刚需”的问题;往前走,面前是新美大和百度糯米火拼的最后一块阵地。打出情怀和消费升级牌的回家吃饭最终还是往前迈了一小步,只是步子还没扯多大,私厨是否合法的问题直接遭受了政策质疑。

尴尬,闲置劳动力的美好共享情节,在与食品安全直面冲撞之下,创业故事支离破碎。新出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简直逼着回家吃饭退回原地。如果回到原地,唐万里能不能找到他的第三条路?如果找不到这第三条路,回家吃饭还能走下去吗?

品途商业评论近日采访了回家吃饭创始人唐万里和战略负责人邵凯,在创始团队感慨创业不易,前路荆棘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在商业逻辑的思辨中,帮着理出一条可行之路。

一、共享经济退潮背后,回家吃饭面临的五大窘境

“新事物的出现,就应该具备承受质疑的态度。”唐万里坚定的认为。但在独角兽们纷纷褪下新衣之时,回家吃饭承受的窘境愈加凸显。如果这五个大坎儿唐万里过不去,回家吃饭恐怕只能在原地待命。一旦资本输血中断,或者不及时,回家吃饭很有可能永远的呆在原地。

窘境一:对标者没了——独角兽们走下神坛,共享经济大潮褪去

如果说两个月前的专车确立合法地位是共享经济的一道曙光,那么京沪出台的各种名目的限制措施无疑是给滴滴当头一棒。而Airbnb在纽约遭遇短租禁令,业务将面临停摆的局面让这个泡沫裂得更快。独角兽们的遭遇,让挺到现在的回家吃饭们承受大潮褪去的尴尬。

窘境二:非刚需——场景化需求撑不起供需两端的交易密度

滴滴、Uber和Airbnb做了共享经济的榜样,私家车和居民住宅都看到了共享经济的商业价值,也正是这样的原因暗示着唐万里,共享经济同样适用于回家吃饭。但滴滴、Uber版的共享经济模式可以直接套用在回家吃饭身上吗?

干净么创始人刘鹏认为,回家吃饭不算是刚需,但是能切入部分场景化需求。“回家吃饭的定位是安心饭菜、邻里共享,想让漂泊在外的都市白领吃到家的味道。对于妈妈做菜的情怀,一个是味蕾的记忆,另一个是菜里面妈妈的爱,这些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但在前期需求密度和供给密度随机分布的情况下,供需双方的实际匹配率会很低。“共享经济从0到1没有问题,但从1到10和10到100是一个成长的陷阱。”九轩资本合伙人刘亿舟这么认为。

窘境三:无标准——无法标准化,用户体验不稳定

近期,百度、知乎等网上一边倒的差评对回家吃饭的品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为制作无法标准化,家厨共享会因为服务、卫生、菜品质量等因素影响订餐频次和用户体验。正因制作无法标准化,导致私厨没有办法合理的控制成本。

窘境四:烧钱——烧钱补贴不能停,资本支持少不了

共享经济显然已经成为“投资人经济”了。无论是滴滴Uber还是Airbnb,它们的成功都离不开资本的顶力支持。很多创业项目宣称不考虑在短期内盈利,这并不是他们不想盈利,而是在没有思考清楚盈利模式的前提下,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持项目运营下去。回家吃饭面临的第四个窘境就是继续烧钱。虽然在采访中,唐万里向品途商业评论否认回家吃饭目前还在继续补贴,“回家吃饭对家厨端没有补贴,也在尽量的减少对用户端的补贴。”但我们观察到回家吃饭每周二半价、限时抢购、不定期发放优惠券等活动还在继续。

窘境五:政策管制——《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新规发布

政策对共享经济的干预,前有滴滴、Airbnb为例,回家吃饭也难逃过政策的监管。2016年10月19日,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布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针对食品食品生产经营的要求一项,新增了以下条款:

单就“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取得的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一项而言,对回家吃饭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巨高的门槛。

新食品安全法将会严规网络食品,一位业内人士透露,新食品安全法要求线上经营餐厅必须有齐全证照,不过由于外卖O2O是一个先行的行业,全行业都面临着其早期入驻商家资质审核不严的问题,即使平台督促商家办理证件,也可能存在一些客观原因。

回家吃饭的安全性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首要问题,也是回家吃饭自己在竭力解决的问题,但是政策和食品安全之间天然无法妥协。即便是互联网创业提倡的创新,也都必须是建立在食品安全,公众安全之上的。任何想用挑战公众安全的商业故事都得必须经得起公众的挑战。可想而知的是,回家吃饭这个用户赏来的碗饭,你让用户吃不安心,用户会让你吃得安心吗?

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此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的采访中表示:新的食品安全法真正落到实地还需要细则配套。国家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大的特点就是粗不细,要落到实处,需要很多配套细则和法规,才能让粗的东西产生权威,同时具有可操作性。

面对这一系列的窘境,回家吃饭不是没有察觉。不管是政策监管、盈利难题、资本补血,唐万里们都在等待。

针对政策窘境,唐万里的态度是:“任何创业项目都会遇到政策性的问题,回家吃饭作为共享经济的参与者,我们一定努力配合政府共同推进政策的出台和优化。”

针对标准化窘境,回家吃饭战略负责人邵凯表示:“回家吃饭目前与多点超市合作,为私厨提供生鲜食材的配送,通过降低食材的价格来提高平台竞争力。”

针对融资窘境,唐万里向品途商业评论透露,回家吃饭目前正在进行C轮融资,具体融资事宜,回家吃饭暂时不方便透露。回家吃饭战略负责人邵凯表示:“回家吃饭在今年7月4日开始向家厨收费,抽取每单交易的10%,只要有稳固用户的增长,根据财务预算模型的判断,当公司达到现在两倍到三倍体量的时候,公司就能实现净利润。”但若想达到邵凯所说的三四倍体量,仍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政策在等待,融资在等待,但留给回家吃饭的时间确实不多了。唐万里必须找到第三条路。

二、战友中途离场,共享私厨模式被判了死刑:回家吃饭不转型就是等死?

曾经的战友们纷纷跳出了这条战壕去了别的跑道,那时,看似回家吃饭胜了,但是“胜了”还是“剩了”,如今看来真不好说。战友中途离场,是半路夭折还是丢卒保车?回家吃饭战到现在,是死死苦撑还是执迷不悔?

与回家吃饭模式相同的私房菜预定平台“我有饭”于今年8月12日已宣布转型至包桌业务;餐饮共享平台“妈妈的菜”也已转型为药膳菜品为主的平台。“妈妈的菜”创始人韩迪说,在尝试运营一段时间后,他认为共享经济的模式并未在正餐这个领域得到验证,“当时在这一模式上倾注了太多的情怀和理想化的成分,让我没有看到 O2O 生意的本质。”韩迪认为O2O的本质是电商,这也是他没有将“妈妈的菜”继续做下去的原因。

共享经济创业热的时候,与回家吃饭做同样事情的创业公司还有很多,但遗憾的是,它们不是中途离场,就是半路夭折。或是因为创始人态度不坚定、或是因为资金链断裂、又或者是因为试水后不认同共享私厨的模式,但这最终都成为他们离开的理由。在这个创业领域中,只有唐万里一人仍在坚持,这种单打独斗的方式不仅仅孤独,还伴随着对未知未来的恐惧。

“我在一年前就给共享私厨模式判了死刑,回家吃饭如果不转型,将会面临着失败。”干净么创始人刘鹏早有自己的判断。

三、为回家吃饭转型探路:内容电商+品牌餐饮

探路的假设前提是没有更多的金主源源不断的为回家吃饭输血。假使回家吃饭全然不用担心资金补给,那么在这条孤独道路上继续跑下去,唐万里仍会是个勇夫。

而一旦假设前提需要企业自己造血,那么转型是回家吃饭的必然出路。品途商业评论分析了以下几种可能性:

1、撑到产业并购。回家吃饭短期内通过资本支持继续烧钱补贴用户,如果可能的话,等待下一轮融资或者被产业基金并购的机会。对于对口的产业,回家吃饭现有的运营、团队、数据、系统、以及创业经验都是巨大的无形资产。

2、依靠资本烧钱直到上市,然而这也只是短期做法。上市是企业的终点吗?显然不是。只有盈利,企业才能健康的活着。只有成熟商业模式的企业才能继续进行下去,不然即便烧钱到上市,还会面临着退市的危险。

3、在商业模式上往内容电商做转型。目前回家吃饭平台注册用户达到200万,可以为第三方倒流,做流量平台。但为第三发倒流就会面临着美丽说和蘑菇街似的结局,所以如果回家吃饭选择做自营电商平台的话,现在应该开始在供应链、物流、仓储和选品上下功夫。在采访中,唐万里曾向品途商业评论透露,回家吃饭接下来的发展重心是完善供应链和物流。是在回家吃饭原有商业模式上继续完善还是在建设中边做边寻路,唐万里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一旦选择这条路,得快点动手,内容电商赛道已经不少选手了。趁着回家吃饭用户优势还未褪去,入场的门票基本应该说是已经握在手里了。

4、第四种可能就是,回家吃饭独立运作品牌餐厅。创建特有“妈妈菜系”的场景化主题在市场上开辟出一个新的品类。而这条路不好走,不乏一些明星项目也栽在经验不足,行业洞察不深的坑里。譬如,品牌定位、过度营销、 初期成本投入过大、菜品不足、客单价高等就是雕爷牛腩栽栽跟头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条出路握在唐万里的手中。万一,唐万里又硬生生劈出一条路呢?反正,回家吃饭总不会原地等死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