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尽头自给自足:这位“现代版鲁滨逊”告诉你如何享受孤独

一 夜 美 学|睡 前 一 点 审 美 新 知

  到大海边做渔夫、到山林里做农人——自给自足是都市人聊以自慰的终极幻想,看似美好浪漫,行之却道阻且长。所以在我们真正实现逃离网络和电子设备的田园梦之前,不如先利用它们,多打一点先行者们的鸡血。相比大多数只表正面的田园童话,今天我们要搬出来的这个例子则要现实一些。这位新西兰大叔,每年会花半年孤身生活在南半球尽头的国立公园里,享受美食和绝美的风景——为了支持这种生活,他的另外半年则在努力工作攒钱。

  

  总结一下:生存是艰难的、生存是需要钱的、生存是孤独的、享受孤独是可爱的

  

  独享世界自然遗产的男人

  坐落于新西兰西南部的巨大国立公园“Fiordland”,是一片未曾被人开辟过的、广袤无垠的偏僻地带。要想进入这座自然公园,除了乘小船、坐直升机,或是历时5天的徒步之外别无他法。正如其名“fiord”(峡湾),这里拥有形成于冰河时期的美丽峡湾(受冰河侵蚀作用形成的溪谷和水湾)、南阿尔卑斯的险峻山脉,以及富饶的原始森林。

  

  

  在这座被列入世界遗产的新西兰最大最古老的国立公园里,有Warrick Mitchell的家。他一年的一半时间都在这里度过,同时也为观光客提供向导服务。

  一提起大自然中的原始生活,我们大脑中肯定会马上浮现出“断绝一切现代科技,隐遁山林、不食人间烟火” 的仙人生活。但是,正如标题中所说,Mitchell过的是一种“现代版”的隐居生活,他还是照旧刷着脸书和INS,还有一大票粉丝点赞评论。即使孤身一人生活在远离人烟的“地球尽头”,却也不忘现代人的智慧与趣味,完美地诠释了现代意义下的“solitude”

  注:

  英语中表达“孤独”之意的,除了被用烂的“lonely”,还有一个更耐人寻味的词汇—— “solitude”。比起“lonely”的主观性消极,“solitude”一词多指客观上(地理位置)的冷僻,同时还包含了“一个人的乐趣”、“自由”这类更积极的含义

  

  Warrick Mitchell

  Warrick的老家位于新西兰北部的奥克兰,他常年乘着小船往返于Fiordland公园与新西兰的都市之间。从幼年起,Warrick就开始移居海边生活,直到现在,父母仍住在50年前在海边自建的木屋里。

  

  

  峡湾世界里的自给自足

  从小就过着“可持续发展”生活的Warrick,在自然公园里也将生态化的理念贯彻到底——电灯采用太阳能发电机供电,一切用水均汲取自天然河流,蔬菜都是自家庭院里自给自足,而食用的肉类也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打猎、垂钓获取。此外,生活用品的补给借助了直升机拖运,广播、网络则都是采用卫星通信天线提供支持。

  

  “我每天六点半起床,开始为一天的生活准备食材,包括野鹿的狩猎和垂钓等日常工作。我还打造了一个可以烧柴加热的浴缸。下河捕完鱼后再回家享受温暖的热水澡,简直太棒了。此外,我还特别喜欢烹饪。”

  

  一年的另一半时间里,Warrick都在Fiordland之外的世界里做着厨师、摄影师等工作。“我可绝不是一整年都归隐山林的野人哦,毕竟还是得挣钱糊口嘛。”Warrick笑着说道。“然后,再重新踏上旅途,用自己的双眼见证世界的美。”

  

  

  尽管在森林中享受着自由的孤独,Warrick却一点也不厌倦都市生活,他笑着说,“我其实特别喜欢都市生活,只不过对停车费、加工食品、流行时尚、广告等现代元素是真的难以理解。”

  孤独并不简单

  城市里有很多人向往归隐田园,可是大自然中生活难道就一定轻松洒脱了吗?Warrick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大自然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另一种压力。比方说,尽管不可能面临交通堵塞,这里却有着另一个棘手的交通问题——木柴的搬运。对于野外的生活而言,木柴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不管做饭还是烧水洗澡都必须去海边收集木材,不得不等候水位较低时开着拖拉机越过小河。而且,在这之前的整顿调试、车子抛锚时的修理工作等琐事都是家常便饭。哪怕一天没有做这些准备工作,也会让自己的生活水平大打折扣——没饭吃、没热水澡可洗。”

  

  

  尽管狩猎和收集木柴缺一不可,但Warrick还是认为,金钱才是生存中最为重要的东西。生活用品的购买,直升机的运费、拖拉机的耗材等都需要金钱来维持。“不管生活再苦再难,当一天临近结束时,只要看到眼前美丽的自然风光,’我们’就会感到满满的充实感。”

  

  Warrick口中的“我们”,指的是那些前来探访的朋友和家人、运送物资的直升机飞行员,以及来度假的游客们。“我口中的‘we’,有一种‘我的小团体’的特别意义。毕竟人是个社会动物,终归还是要有自己的社交圈的。我还有关系要好的邻居在公园里,我们已建立起34年的深交了。每年一度的见面会我从不会缺席,尽管要徒步9小时才能抵达。”

  

  Warrick说,在冬天,公园里有时甚至两三周都见不到半点人影。尽管一个人的生活伴随着孤独与寂寞,但每日的忙碌也会冲淡这份寂寥。“那个冬天里,我在观海小屋边造了个梯子,还为用自己的拖拉机平了平地面,以便后来的游客们走起来更便利。”

  社交媒体与“享受孤独”

  谈到自己的Instagram和Facebook,他说,“这些社交媒体既能随时和外界保持联系,又可以向全世界推广这座美丽的峡湾公园,单就这一方面来说,它的确是个非常有用的工具。但是,当我看到很多朋友低头刷着手机,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时,又从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感。”

  “我家里的网络老是掉线。起初,因为糟糕的网络状态导致与外界隔绝让我感到特别不爽。但是,如果我将断网的这一两个小时投入到其他工作上,就会渐渐忘掉社交媒体了。”

  

  “来我家参观的客人,手机一律没收。”Warrick笑道。

  “一个人的时候,你的精神会变得更加敏锐。我人生中最棒的体验之一,就是孤身一人历时3天的漂流之旅了。当你彻底一个人完成一些全新的尝试后,你肯定会惊叹道‘天呐,我一个人居然可以做到这种地步!’这也会使你更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潜力和行动力。学会享受孤独的人,也一定能成为充满自信的人。

  

  “因此,我想对每一个‘害怕独处的现代人’说一句,‘不管去哪,请试着一个人前往吧’。无论是徒步也好,骑行也罢,去感受一个人的旅程吧。当一个人真正理解了孤独的价值,他也会对自己身处的周边环境和自然持有一颗感恩之心。”

  

  

  Warrick所言极是,正因为懂得了享受独处的意义,所以在和喜欢的人一起看风景时,才能看出超出平常两倍、甚至三倍的美感。

  即使再偏远的地方,只要有了社交媒体,我们就始终离不开与他人、与社会的牵绊。技术既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又能让你忽略他人的存在,忘我地沉浸到自己的世界里。比如,当你骑行在人烟稀少的偏僻深山小道里,却一边刷着微博、朋友圈,操心着“大家今天都在干嘛”时,显然也称不上是真正的“享受孤独”。也就是说,“享受孤独”的方式与地点、场所并无关系。

  

  我们偶尔也试着彻底关掉手机,一个人出门吧。不发朋友圈、不期待别人的点赞,独自享受眼前的风景和美食,在“我真的很享受”中度过这一天。仅凭这一点,就算去不了偏僻至极的悬崖绝壁,也将收获到Warrick所说的体会,“哇哦,我一个人也做得到这些呀!”这样一来,也便能领悟到“solitude”一词中更深层的积极含义了。

  

  

  文中图片来自Instagram:@awaruaguides (Warrick Mitchell)

��

你也许还想看

  

四年只产生一罐垃圾的女孩,开了家零包装的快闪店

他是Prada的御用设计师,但他自己的家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他花60万DIY的出租屋,让每个见过的人都想住

  点赞分享你的品味��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