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医科普 | 真没想到!低血压后果也会这么严重!

  

  体位性低血压

  高血压作为高发病、常见病,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而体位性低血压知晓率却较低。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体位性低血压作为常见老年综合征被公认为是跌倒、晕厥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老年人健康的隐形杀手。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指由卧位转为直立位3 min内收缩压下降≥20 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伴或不伴低灌注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体位性低血压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多于体位改变时或长时间站立时出现:头重脚轻或头晕、黑矇、视物模糊、无力、颈肩部疼痛、腰背部麻木、疼痛,严重病例甚至出现意识丧失(晕厥)。

  

  什么可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1)由于饮水量不足、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导致血管内液体不足。2)心脏瓣膜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等致心脏泵血强度不够。3)老年人群由于其年龄相关性自主神经功能衰竭和血管弹性减退,使正常调节系统紊乱导致体位性低血压。4)继发性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5)使用某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如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等)、镇静药(如氯丙嗪)、 抗肾上腺素药物(如酚妥拉明)、血管扩张剂 (如硝酸甘油)等,一般多见于老年患者联合用药或大剂量用药。

  体位性低血压的好发人群?

  体位性低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超过65岁个体的患病率可高达20%。体位性低血压也与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病、心衰、冠心病、糖尿病、帕金森病等。

  老年人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发现体位性低血压呢?

  体位性低血压是常见的、易于诊断的、可以预防的临床综合征,平时在家中注意监测血压,不仅要测量坐位血压,还要测量立位血压。如体位改变后出现头晕、黑矇,及时去医院就诊。

  

  老年人应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呢?

  1.规律生活,足够睡眠。卧床时头部垫高25-30cm,保持血容量,减轻晨起的症状。床旁放置小便壶,夜间最好不入厕大小便。

  2.起床时要注意3个半分钟。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再坐半分钟,两条腿垂在床沿再等半分钟,不突然或过快用力猛起。

  3.洗澡时水温适宜,避免过热过凉。洗澡时应事先准备好椅子,洗浴时应坐在椅子上。洗完澡后可适当躺一会儿或静坐一会儿再起身活动,确保充分饮水。

  4.锻炼身体。根据个人体质条件,安排合适的体育锻炼,起床1h后或进餐2h后再进行适当运动,如游泳、打太极拳、做操、散步等。

  5.少食多餐。每餐不宜吃得过饱,饮食中富含纤维素,以保证大便通畅。餐后不要立即活动,可在休息几分钟后再起身。

  6.不宜久站。不要在闷热或缺氧的环境中站立过久,呈站立状态时要每隔几分钟活动一下。注意下肢运动,站立时做交叉双腿动作并经常抬抬腿。弯腰后不可突然站起,应扶墙或借助其他物体逐渐起立。

  7.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老人宜穿用有弹性的袜子、紧身裤或绷带,以加强静脉回流。

  8.控制血糖达标,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定期筛查并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监测血压变化,测量立卧位血压。

  9.遵医嘱用药,慎用能引起头晕和低血压的药物。若必须使用,服药时取坐位,以防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六句话教您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一高二慢三锻炼,少食多餐排便畅,避免久站常活动,遵嘱用药勤监测,血压血糖宜达标,健健康康活到老!

  

  素材提供:老年医学科

  编辑制作:宣传处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