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 | 世界母乳喂养周(2):母乳性黄疸,你了解多少

  提示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黄疸是正常现象,也有很多新手爸妈查阅资料后认为,宝宝母乳性黄疸不需要治疗。那么,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究竟需不需要治疗?听听专家怎么说——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出现血中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皮肤黄染的情况。一般新生儿出生2周左右,皮肤黄染会逐渐消退。但母乳喂养的宝宝,皮肤黄染则会持续1~2个月或更久。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类别?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在母乳喂养后一周以内,血胆红素峰值高于生理性黄疸,黄疸消退时间晚于生理性黄疸。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发生在出生1周以后,可紧接着生理性黄疸发生,也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血中总胆红素峰值有时较高。

  

  为什么会发生母乳性黄疸?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生后24~48小时,母乳摄入不足,导致肠蠕动缓慢、胎粪排出延迟,从而造成肠道重吸收胆红素增多。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原因有关: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胆红素的重吸收增加;

母乳喂养儿缺乏转化结合胆红素的菌群,使肠肝循环的负担增加,导致黄疸加重;

遗传或其他因素。

  

  如何监测、治疗母乳性黄疸?

  

宝宝出生后应密切观察皮肤黄染情况,采取定期监测、出院后随访等措施预防高胆红素血症;

早期少量多次哺喂母乳,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注意避免错误的喂糖水使哺乳次数减少;

一般情况下,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没有明显不良影响,但仍需实时监测宝宝皮肤黄染情况,对于血胆红素持续超过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宝宝,尤其是早产儿,应及时干预,可采取照蓝光、口服益生菌及肝酶诱导剂等方法。治疗期间仍可继续母乳喂养;

对于少数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宝宝,可能有必要暂时中断母乳喂养,采用光疗或换血疗法。

  

  母乳性黄疸能接种乙肝疫苗吗

  

如果已排除其他病理性病因,确诊黄疸的原因为母乳性且总胆红素水平不高,可以接种乙肝疫苗。

  温馨提醒:不是所有新生儿黄疸都是母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母子血型不合的溶血病、甲状腺功能减低、遗传代谢病等也可造成新生儿黄疸。而母乳性黄疸必须排除这些病理情况。遇到孩子黄疸不退,吃奶不好,没有精神、频繁吐奶等要及时就医。

  来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 胡毓华 李悦

  组稿:省卫生计生委妇幼处

  责任编辑:屠海燕 吴苏凌

  编辑:周海燕 设计制作:夏文 陈思橞 (实习)

  技术管理:李亚威

  邮箱:jiankangjs2016@163.com

  联系电话:(025) 84407424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