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北伐为什么无法成功

  本文是【大鹏说《通鉴》之128】

  西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后,衣冠过江,晋室南渡。司马氏在建康别开分店,是为东晋。

  东晋很弱,皇帝更是一个白痴接着一个弱智轮番登场,可这不妨碍人家有远大梦想。

  司马氏的东晋梦就是出师北伐,驱逐五胡,打回老家去,解放全中国,拯救在匈奴、鲜卑、羯、氐、羌铁蹄蹂躏下,生不如死、灾难深重的汉族百姓。

  皇帝智商不足,有谋臣武将的IQ来补。司马皇帝很幸运,有桓温这样的不世出之杰为其左攻右挡,建功立业。

  桓温很能打,一出手就把今天四川一带的成汉给灭了,使东晋解除了来自长江上游的压力,全据长江天险,可以说是成就了东晋偏安江南百余年的战略安全。

  桓温还是个段子手,我们熟知的“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要遗臭万年”等段子,均是出自其之口。

  东晋穆帝永和十年,即王羲之写出《兰亭集序》的第二年,公元354年二月,桓温率领步军骑兵共计四万人,北伐建都长安的前秦政权。

  特么的,长安可是两汉故都,王气所在,现在竟然被氐族建立的前秦给抢了地盘,婶可忍,叔不可忍!

  四月二十,桓温北伐军进抵长安附近的蓝田,即今天陕西省蓝田县,大败秦军主力。

  二十五日,推进到长安东郊的霸上,长安城已经映入眼帘,前秦皇帝苻健只带六千老弱病残退守内城。

  桓温胜利在望。

  自从公元316年,长安被匈奴人攻占,到公元354年,千年古都已经沦陷38年。王师北伐,直指长安,敌占区的人民尤其是环长安的三辅地区百姓纷纷猪啊、羊啊,送到哪里去,送给咱英勇的大晋北伐军。

  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更是流下激动的眼泪: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看到人民子弟兵,“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面对一片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的喜人形势,桓温却踟蹰起来,徘徊不前。

  这时,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才略堪比诸葛亮的王猛,去北伐大营拜见桓温,一边捉身上的虱子,一边纵论天下大势,“扪虱而谈当世之务”。没错,这个王猛就是后来辅佐前秦皇帝苻坚一统北方的那个王猛。

  桓温对王猛大为惊异,向其请教:我奉天子之命出师北伐,形势大好,为何三辅的英雄豪杰没人来投奔我呢,“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王猛微微一笑,问桓温,长安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你为何不进兵?百姓不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怎么群起相应?“公不远数千里,深入敌境,今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知公心,所以不至”。

  王猛一语道破了桓温的小九九。北伐之于他,与其说是目的,不是说是手段。北伐立功,是为了积攒政治资本,更好的钳制背后的东晋朝廷。倘若一不小心把前秦给灭了,中原收复了,那他桓温只能是狡兔死、走狗的下场,这么大的功劳,没有太合适的官位赏赐给你,只能让你去陪伴司马家的列祖列宗。

  就这样,桓温丧失了拿下长安的最佳时机。不久,是年六月初一,桓温便因粮食接济不上撤军,还被前秦狠狠打了一个防守反击。

  此战,桓温错失的不仅是灭前秦复中原的万世功名,还有王猛。经过和王猛一番深谈后,桓温当即拜其为参谋长,回军前夕又加封其为高官督护,劝王猛共回江东,谋取功名。

  而早已看透桓温狼子野心的王猛,婉言谢绝,后来接受苻坚的邀请,投身前秦怀抱,与苻坚共同出演了一场前秦版的刘备孔明君臣相得佳话。

  王猛的选择错了吗?

  大鹏不知道,只能说面对以桓温为代表的把个人、家族利益凌驾于天下安危之上的统治集团,智者只能用脚投票!

  亲爱的朋友,如您喜欢本文,请关注大鹏微信公众号“大鹏说书(账号dapengshuoshu)。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刚刚 畅言云评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