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回溯历史,从晚清咨议局议员选举,到北洋国会选举、总统选举,一直到南京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旧中国种种贿选案件层出不穷,选举诉讼此起彼伏,留下许多反面教训。
▊▊清末贿选露苗头
“议会思想于1840年前后开始进入中国,引进的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统有功名的绅士、政府官员、西方来华的传教士……”1893年,思想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如是说。他进而指出,英国因有议会而强盛,海外土地20倍于本土,“议院之明效大验有如此者”。又说日本“勃然兴起”,与设议院关系匪浅。
1900年,晚清政治家盛宣怀请教郑观应,问“变法何者为先?”郑答曰:“中国病根在于上下不通……今欲除此病根,非顺民情、达民隐、设议院不可。”
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力言日本之集议院可为模型。次年,清廷宣布预备立宪。1909年,各省设咨议局,《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取自日本《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各省次第确定选民人数,因性别、年龄、财产、教育程度门槛极高,选民最多的四川不过19万人,黑龙江最少,只有4000人。全国仅167万人参与选举。
按照《咨议局议员选举章程》,选举诉讼由选举人向该管衙门呈控,初选为府直隶州衙门,复选则为按察使衙门;各省已设审判厅者,应分别向地方及高等审判厅呈控。呈控自选举之日起30天以内为限。不服判定者,可向按察使衙门或大理院上控,自判定之日起3个月内为限。所有讼费悉照通行章程办理。
票选议员,第一次在中国成为现实,堪称前无古人的创举。无奈斯时试行民主制度,下层社会浑浑噩噩,市民阶层有待培植,难以唤起人民兴趣,而贿选、拉选票、选票造假也粉墨登场。
广东省选举的行贿情形,一票价值在白银40两至200两之间。杭州复选,《民呼报》载“每票酬劳五十两,牺牲三百金,议员即操券而得”。安徽省怀宁县未开票柜,即已知何人得票多寡,其弊病与广州、杭州相似。掌河南道监察御史俨忠,奏折弹劾各地不良选举,“选举人多乡曲无赖,致正绅耻与为伍。民不聊生,怨声载路”。
▊▊全面性舞弊的第一届国会选举
辛亥革命,民国肇造。“《国会组织法》及《两院议员选举法》均经公布,此次正式国会,为民国建设之根本,国会早日成立,即国基早日奠安。”1912年,袁世凯颁布《筹备国会事务局官制》,第一届国会选举拉开帷幕。
各地选举如火如荼进行,全国4000万选民登记,占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比起咨议局选举规模扩大24倍以上,与英法早期议会选举相比毫不逊色。
国会选举经纬万端,问题层出不穷,筹备国会事务局频频作出说明和裁定。针对各地在选举中涌现的选举纠纷、选举舞弊、选举诉讼和选举风潮,特别是贿选买票,筹备国会事务局告诫选民,遵守选举法的规定,“选举权不可贿买”。如有选票买卖违法之事,“无论期纳者、交付者,媒介者”均将受到刑律的制裁,“君子怀刑,国法俱在。亦当特别注意也”。
1913年1月,内务总长致电各省都督、民政长,指出:“比月以来,各省选举之以违法舞弊电请部局查办者,日或数起。甚至以票纸而为买卖之物,恃势力而行强迫之私,种种不法行为……确有上开舞弊情事,应即秉公检举,无稍袒纵,以维选政而杜弊端。”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贿选手段花样百出,令人气结。广东某富商以送礼“求人赐票”,凡投其一票,以七套燕尾服为酬。桂林民主党为多拿选票,每一初选人附送一券,上写凭券发放米粉若干碗。除此之外,还有赠送鸦片者。
“选举流弊之最甚者,莫然金钱之运动。”《申报》记载:选举之始,“每一选券价值两角以至五角”,最多不过二三十元。至复选阶段,选票水涨船高,“辇金收买初选当选人,或一百元一个,或二百元一个,时期愈促者价愈昂”。
江苏无锡未选举前,外界纷纷传言,“谓有以金钱运动投票之举,其价目为每元四票,或三票及二票不等,现象颇恶”。丹徒作为江苏第三复选区,“金钱运动肆行无忌,更有人挟资买票,转售于人”。广东《时报》报道,“或一二元,或四五元一张,出资数百元即可当选。复选时乃有数百元即俨然可为国会议员”。
浙江省议员选举,选票买卖,公然盛行。为此,浙江国体联合会致电筹备国会事务局,要求从严查处,以维选政尊严。湖南情形十分糟糕,为了当选参议员,“有消耗至数千金者”,甚至还有“因耗费已多,而票额仍难如愿,竟在家放声大哭”,“或悬梁自缢为家中瞥见得免于死者”。
湖北选举贿赂比比皆是,“凡当选者无人不出于金钱运动,即大名鼎鼎之汤化龙,亦被初选当选人吴宝璜控掯骗票价不付”。《时报》报道这一奇特的官司,“具诉状人吴宝璜,为营谋被欺骗乡愚恳请传案追讯事:……介绍于汤化龙,嘱投伊票,甘言媚词,而受关节,许投票后酬洋三百元及后种种利益……投票后追索前款,汤化龙已杳如黄鹤,与之再四理论,仅给纸洋二十元。伏乞传案集讯,追缴前款”。本案真相无从查知,但汤化龙却当选为民国众议院议长。
“总而言之,第一届国会选举有全面性的舞弊,鲜有不用贿选者。”史学家张朋园感慨。众议员钟才宏痛心疾首,清末咨议局选举,舞弊少见,而民国以后,则“公然行贿”。
▊▊曹锟总统的贿选闹剧
1923年9月24日,曹锟的名字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上。这是出现在该杂志上第一个中国人的名字,该刊报道了中国正紧锣密鼓进行的总统选举,杂志还配发了他的照片。
十天之后,特大新闻爆出,卖布郎出身的曹锟,5000元一票贿选国会议员,高票当选民国第五任总统。消息一出,举国哗然。胡适写下一句沉痛的话:“一觉醒来曹锟已当选作总统了。”年底北大师生做民意测验,第一问为“你对于曹锟做总统有何感想?”收回801张问卷中,反对曹任总统者超过97%,赞成者不到3%。
“反对贿选案,始终是全国普遍的舆论。中国社会的公是公非只有这一点了,我们万分不应该连这一点都要把他毁去,毁去这个,比毁去任何法律,损失都大!舆论反对贿选,当然对于一买一卖的贿选总统和贿选国会议员,同样反对。舆论既然反对贿选的国会议员,他们是猪仔,怎能够承认猪仔们有代表人民制定宪法之权。”陈独秀痛斥。
原来,直系军阀逼宫,“劫车索印”,总统黎元洪下台。曹锟设立议员俱乐部,议员每人贿以5000元支票。他借军饷为名,通令直隶170县每县筹借1万元到3万元。凭借搜刮民脂民膏而来的1300万余元,收买国会议员。选举结果:投票总数590张,曹锟得票480张。10月10日,曹锟由保定入京,沐猴而冠。
天下无不透风之墙,贿选丑闻为新闻界揭发,引爆舆论,时人将受贿议员蔑称作“猪仔议员”。“议员把自己的骨头和五千元的银行支票用天平较量较量,觉得那五千元的支票还重一点;他们跑来跑去的时候,就是较量他们自己的骨头和支票的轻重的时候。”史学家李剑农讽刺。
《北京报》揭发,贿选支票在总统大选会之前数日就已发放,支票签字有“洁记”(边洁卿担保,脏款签字为“洁”),支款数目、签名与骑缝处均盖有“三立斋”字样的长圆木戳。“持有此票之议员,莫不欣欣有喜色。”可叹“猪仔议员”笑骂由人,但求赃款落袋为安。
滇籍议员刘楚湘搜集各方揭露“贿选”的言论,编成《癸亥政变纪略》一书,详述“贿选”事实之外,辑轶大量各方函电及新闻报道。书中附录的“众议员告发吴景濂等之原呈”,指出“包办大选”的吴景濂等触犯《刑律》,应以行贿受贿罪论处。
原来浙籍议员邵瑞彭将所得5000元支票摄作正反两面照片刊登各报,并向京师地方检察厅告发,要求侦查起诉。10月8日,他在天津再次致函京师地方检察厅,重申依法起诉之严正立场,决不申请撤销。返回故乡淳安,民众集会欢迎,学生高举横幅“揭发五千贿选,先生万里归来”。
贿选总统,国会声名扫地,舆论将“议院”与“妓院”相提并论。不旋踵,冯玉祥倒戈,过了一年总统瘾的曹锟被幽禁,为天下笑。这一幕贿选闹剧,成为乱世中国的现世报。
▊▊国大代表贿选忙
抗战结束,发动内战的蒋介石,为争取美国支持,口口声声宣称“还政于民”,进入宪政时期。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国大代表候选人常见的竞选方式为酒食邀宴,所谓“无酒无浆,不成道场”。用美色鸦片招待,赠送金钱礼物,无日无之。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批评:“这次选举多有不法而贻人口实。”舞弊贿赂大行其道的选战,遭到国内外舆论一致抨击。
“我在高邮竞选国大,先拉关系取得提名,一天深夜,我给县长送去了与一百两黄金等价的钞票,作为交换,得到了40万张选票,装了一大麻袋,还不及点数,就存在了我所控制的下属单位高邮农民银行。然后,我发动了20多名银行职员,连夜奋战,花了一天两夜的时间,把每张选票上的崔叔仙的名字写好。投票前一天,把圈好的选票送交县长,亲眼看到县长把这40万张选票分封在十个区的投票箱内,加上省府封条,我才放心。”江苏人崔锡麟在《我是怎样贿选国大代表的》一文中回忆。
掌控成百上千张选票的保长,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红人。候选人百般讨好,收买选票。一位保长说:“过去进城,哪里看得起你这个乡巴佬!这次进城,不是这家请,就是那家拉,请来请去,还不是为了那张选票。”身价上扬,他们放话:“要想我(乡)的选票,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岂能随便送人!”有乡长领取全乡选票,并不发出,干脆据以勒贿选举。
江西新喻县竞选双方竞争激烈,其中刘文渊胜出,但因贿选违法被法院宣告当选无效。控诉方指控刘“此次投票时,实行收买选票,每票有三千元至六千元者,有投票若干张给谷若干担,并在各选区设招待所,凡投刘文渊选票者,均供给酒饭,前后所费达五亿元之巨”。
“行宪国大”开会第四天,爆发抬棺丑闻。会堂门口新闻记者围着一口棺材,天津商人赵遂初大喊大叫:“什么国大代表,都是些孙子王八蛋,冒充民意,只有我,才是真正的国大代表。什么狗屁秘书长,把我真正的代表排斥到大会之外。我要准备明天抬棺入场开会,身殉民主。”
“不进会场就进棺材!”他拿出纸笔写道:“夫得票落选,本属伤心已极,扶栋护宪,决心誓死不悔!某行年六十,获票五万,来之实为不易,既签署之合法,无退让之本志,早已倾家荡产,宁辞头破血流?”贿选弄到倾家荡产,岂肯让人,他将诉状给蒋介石寄去一份,满城风雨。那一口便宜的破棺材,后来倒成了历史记叙中“行宪国大”的可悲象征……(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吴俊
中华廉洁文化第一刊《清风》杂志由中南出版集团主管、潇湘晨报经营有限公司与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是全国公开发行的廉政月刊,月发行量近10万份。旨在“弘扬廉洁文化,鞭笞腐败现象,净化心灵家园,引导清廉人生”,倡导“让廉洁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10年1月17日,《清风》杂志首发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亲自撰写发刊词。《清风》杂志先后在北京、上海、重庆、浙江等十多个省市建立了通联站(中心)。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廉政文化宣传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已经发起主办了八届全国性的中华廉洁文化论坛。2014年4月3日,湖南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正式批复,华夏廉洁文化研究会、清风杂志社主办的中华廉洁文化第一网络平台——清风网(qfeng.org)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加入清风网读者群(一群已满,请加二群,QQ群号205152619)。新闻热线:0731-82856515。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