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是个标准戏迷,长大了成为昆曲大师,他古稀之年回家乡倾情演出《长生殿》,让“父老乡亲看看昆曲长什么样”!

热烈祝贺“吴江通”夺得2016年

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冠军

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启动年度国内巡演

  

▲《长生殿》剧照

  2017年4月26日有消息称,阔别舞台数年,被誉为“中国戏曲鸿篇巨制”的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即将再度与公众见面。此次上海昆剧团全本《长生殿》上海站演出将于2017年9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大剧院上演。

  

  据介绍,今年恰逢全本《长生殿》诞生十周年,上昆将趁此契机重新整排这一经典巨作,并于年内六月至十一月夏、秋两季,携该剧前往广州、深圳、昆明、上海、北京等国内各大省市巡演20场。

  全本《长生殿》特邀总导演曹其敬,导演沈斌、张铭荣,舞台美术总设计刘元生,舞台设计刘福升等人。并汇聚了上昆“五班三代”的表演艺术家,其中有“活唐明皇”之称的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蔡正仁,他就是我们大吴江人,小编迫不及待要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位国宝级大师!

震泽镇上的小戏迷

  

  ▲震泽镇

  

  ▲水墨江南(杨林华摄)

  蔡正仁于1941年7月出生,吴江震泽人。从小叫阿迪的蔡正仁与梨园非常有缘。其父是一位戏迷,当蔡正仁还在牙牙学语时,便常随父亲去看戏。震泽是繁华的丝绸重镇,蔡府家道小康,看戏花费自是不愁,蔡正仁看的戏也就越来越多:京戏、绍兴戏(越剧)、苏州说书(评弹)、常锡文戏(锡剧)乃至影戏(电影),但唯独没看过昆剧。看戏一般会上瘾,到了七八岁蔡正仁干脆领着弟妹和小伙伴们,在自家厅堂里唱戏作耍,甚至将课本里的故事编成戏文自导自演。高小毕业时,看到报纸刊登的华东戏曲研究院昆曲演员训练班的“招生启事”,蔡正仁便偷偷请在上海的舅舅寄来招生简章,尽管搞不到有关细则,但他却独自一人乘小火轮到嘉兴,再坐火车到上海应考。当时招生60名,却有6000多人报考。从乡下第一次到大上海,又和那么多城里孩子竞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蔡正仁,就凭着平时学会的一曲《二郎山》、一段“秧歌舞”,考上了昆曲演员班。这是缘份!

“小生戏”从最讨厌到一生最爱

  “自小特别喜欢看武戏,最讨厌看小生戏,最怕那些又尖又刺耳的唱腔,往往边看边打瞌睡。没想到自己日后竟主攻起小生戏来了。”当年他考入上海戏曲学校后,老师看他文绉绉的,演武生前途不大,便叫他演老生。蔡正仁可乐了,他就跟着郑传鉴老师学老生戏。殊不知学了两年后,俞振飞从香港赴京拍摄电影《断桥》,期间回沪,粉墨登台专为昆曲班学生示范演折子戏《评雪辨踪》。蔡正仁看得入了迷,“世界上竟有这么好看的小生戏”!从此,他就开始对小生这个行当感兴趣了。

  一次,学校排《断桥》,缺了一个“许仙”,小生组里的学生试遍了,沈传芷老师还不满意,于是向老生组借人,让蔡正仁卸下髯口一试,沈老师立马拍板就要他了。

  

  从此,蔡正仁便做起了“小生”。他在戏校学的几十出小生戏,几乎都是沈老师一手教的。1958年后,蔡正仁又得到俞振飞校长的亲自指导和传授。同时,蔡正仁还曾得到周传瑛、朱传茗、华传浩等老师的指点。这些,都对蔡正仁的艺术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运河畔的喊嗓人

  60年代初,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又绽开一朵幽香扑鼻的兰花——上海青年京昆剧团成立了。1961年,该团赴香港演出时,蔡正仁是“十块金牌”之一。他在《白蛇传》一剧中饰许仙,他的一招一式,甚至表情神态都极像他的业师——京昆大师俞振飞,故而深受观众称道,被冠以“小俞振飞”的美称。时隔二十一年,1982年,蔡正仁在苏州昆剧会演时,演出了《哭像》《写状》,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同行的一致赞扬。俞振飞在苏州观看了蔡正仁的演出,当场挥毫,赠诗一首:转益多师与古同,总持风雅有春工;兰骚蕙些千秋业,只在承先启后中。这首诗不仅是俞老对蔡正仁表演艺术的高度评价,更寄托着老一辈艺术家对后辈演员“承先启后”的殷切期望。蔡正仁就是这样一位“承先启后”的代表人物。

  

  

  

  现在人们都称赞蔡正仁的嗓子好,其实他并非天生就有一副宽厚洪亮的好嗓子。1957年,俞校长要带领昆剧班学生到复旦大学演出,当时蔡正仁变嗓不久,他怕影响演出,早起就戴了一个大口罩,以保护嗓子。不料到晚上一上台,一点声音也发不出,在台上犹如演哑剧,台下发出一阵阵哄笑,羞得他无地自容。那天的压轴戏是俞振飞的《三醉》,优美动听、刚柔相济的演唱,博得了热烈的掌声。蔡正仁想:我一定要练出像俞老师那样的好嗓子。这次演出,蔡正仁虽然丢了脸,但也成了他发奋练嗓的动力。

  于是,他向老师们请教练声的方法,每天清晨到空旷地里去喊嗓。不久,学校放暑假了,蔡正仁回到吴江,每天清晨跑到大运河边练嗓子,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船上的艄公好奇地看他,过路的行人驻足围观,调皮的小孩学他喊叫……蔡正仁却旁若无人,如同着了魔一般。暑假结束,回到学校汇报演出时,蔡正仁嗓音清脆嘹亮,如换了一副嗓子,使全校师生大为吃惊。蔡正仁从此天天练嗓,三十年来,苦练加巧练,练就了这副金声玉振的好嗓子。

  

▲化妆间练习

另一秘诀就是“三部曲”

  别人问蔡正仁取得今天成功有何秘诀?他说是“三部曲”。他跟俞振飞老师,跟了足足二十七年。他说,向俞老师学戏,即“学了再看,看了再演,演了再说”。学了戏后先看老师的表演,然后轮到自己演了,老师再跟你说哪些地方演得不好。这“三部曲”就是陈云所提倡的比较反复,经年累月,才能学到真本事。

  

▲蔡正仁老师与恩师俞振飞老师

  能够碰上俞振飞老师,蔡正仁深感此生有幸。他说,学生能否把老师的精湛艺术全部继承过来,师生关系很重要。首先,老师要非常钟爱学生,学生又要非常热爱和尊重老师的艺术,这两点缺一不可。老师与学生,要“心灵相通”。

  

▲蔡正仁近影 刘磐 摄

  如今,蔡正仁主演过《长生殿》中唐明皇、《牡丹亭》中柳梦梅、《撞钟分宫》中崇祯帝、《太白醉写》中李太白、《奇双会》中赵静、《荆权记》中王十朋、《琵琶记》中蔡伯喈、《八阳》中建文帝、《白蛇传》中许仙、《玉堂春》中王金龙、《连环计》中吕布、《打侄上坟》中陈大官等。

  

▲第四届中国昆剧艺术节落幕 《长生殿》荣登榜

  

▲蔡正仁与《长生殿》

  

▲蔡正仁魏春荣携手《长生殿》

  蔡正仁用心塑造角色,他在舞台上的演唱已经和剧中人物融为一体,把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表演得形神毕肖、入木三分。正因为他塑造的角色惟妙惟肖,深入人心,所以他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第五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表演艺术主角奖。

情也昆曲梦也昆曲

  2002年春天,上海昆剧团将新编历史剧《班昭》搬上舞台,送进校园。台上演员呖呖莺声,袅娜娉婷的表演,引来台下大学生们满堂喝彩,如痴如醉……一位女研究生看得泪流满面,说:“我以前从未接触过昆曲,原来昆曲竟如此美妙!唱词、唱腔、舞蹈、造型,无一不美至极致!从今往后我将做昆曲的最忠实观众。”目睹这样的情形,蔡正仁团长同样也很激动,“昆曲要传承,要发展,就一定要能吸引观众,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观众。现在大家叫好了,昆曲才有发展前景。”从过去昆曲曾经衰落的原因分析,从前昆曲艺人过于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拒绝时代发展等等,蔡先生认为今天应当引起重视和吸取教训。

  

  

▲昆曲《奇双会》的排练照

(蔡正仁和史依弘)

  诚然,蔡先生为了昆曲事业的发展,情深深,梦萦萦,他数次放弃去美国或香港定居的邀请,留在国内,他只为昆曲情梦未了。二十多年来,他与自己所在的上海昆剧团同仁们,先后发掘和抢救了近260多个传统折子戏,排演50多台新旧大戏,有传统剧目,也有创新之作,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追求完美,以现代化场景、灯光、乐队等,创新艺术表现形式,为更多的现代观众所接纳,变陌生为喜欢,从喜欢至热爱。在上海昆剧团排演《牡丹亭》的现场,蔡正仁先生扮演的“柳梦梅”出场,与复生的“杜丽娘”相拜成亲。那一举手,一投足,以及一个眼神,一种难以言表的韵味顿时征服了在场观摩的人。当他那不输20岁时金声玉振的嗓子把“三生一会,人世两和谐……”婉啭唱来时,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有人问蔡先生:“《牡丹亭》您演过无数遍了,为什么一次次排演您总是这么投入?”蔡先生一脸陶醉,回答说:“我认为《牡丹亭》是昆曲剧目中的最高境界,不管是听,是看,是演,只要那曲声响起,我情不自禁就会沉醉了,有时甚至会想入非非——瞎想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时,别为我开什么追悼会,就让我躺在《游园惊梦》的乐曲声里,让我永远这么睡去,该是多美啊!”如此情深,怎不令听者动容?!

  

  

  ▲蔡正仁

心系家乡昆曲事业发展

  昆曲在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蔡正仁先生非常关注苏州的昆曲事业发展,他不无自豪地说:“昆曲被定为世界口头非物质遗产保护,明年苏州又将承办世界遗产大会,这些机遇无疑都为苏州的昆曲事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昆曲在苏州有深厚的历史根基,现在苏州人设想建设一处集所、节、馆、场、校一体的‘昆曲基地’,发展前景很好,但希望苏州不要搞成狭隘的小家子气,不能把昆曲仅作为地方性的‘私有财产’,应当认识昆曲是全国共有、世界共享的历史文化财富。苏州要以千年吴文化为蕴,广纳贤才,以大胸怀、大气魄与国内同行合作发展,以诚意来感召各地人才为昆曲事业发展服务。这样,苏昆才会有更大的前途……我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也是苏州人呐。”

  

▲蔡正仁近照与他的“唐明皇”扮相

回故里吴江倾情演出《长生殿》

  2012年8月24日,蔡正仁由他领衔主演的精华版昆曲《长生殿》在家乡吴江人民剧院演出,这次演出是蔡正仁为完成60多来年的人生夙愿,也是他回报家乡人对他厚爱的的一次演出。

  蔡正仁虽已是享誉全国的昆曲第一官生,数不清演了多少戏的他,却从来没有在故乡吴江登台过,这不能不说是他的遗憾。这一次,他想回来了,他要给“给父老乡亲汇报成绩”。“从来没回家演出过。这次也来让父老乡亲看看昆曲长什么样”。

  蔡正仁谈起起他这次演出的心情,认为激动万分、心潮澎湃,是任何一场演出都无法比拟的。“虽然父母已不在人世。但那里毕竟是故乡,我忘不了家乡的慈云寺塔、思范桥,也记着做学生时,每次暑假回家,对着大运河拼命喊嗓练唱的情景。”因为惦记着从吴江市周围的南浔、震泽赶来的观众,蔡正仁特地将演出放在了下午,方便他们赶过来看他的戏。

  “我离开家乡至今58年了。那时候,吴江市还是吴江县,还是农业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吴江的经济搞上去了,文化氛围、剧场条件,也都不一样了。对我来说,在外不管有多大荣誉,总是特别期盼能回家乡举办一场昆曲演出专场。我到过北京、南京、香港、台北、东京、纽约、巴黎等,不知在多少地方演过多少场戏,可唯独没在家乡演出专场,确实感到遗憾。”蔡正仁说,“吴江这个地方,是昆曲的发源地之一。昆曲吴江派中有一位沈璟,跟临川派汤显祖齐名。虽说是昆曲大本营之一,但我少年时代离开吴江的时候,就已经完全看不到昆曲了。我想,如果吴江要振兴昆曲,多多演出应该是第一步。”这些话透露出蔡正仁对哺育他成长的故里一种浓浓的爱!

▲蔡正仁回故里吴江倾情演出《长生殿》

  

▲陆军、邱岭梅、蔡正仁和沈红英共同为吴越艺术院揭幕

(顾晓红编辑,图照来源档案馆馆藏及网络)

(微信ID:SZWJDAJ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