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氏皆有渊源,他从那里来?为何他被称为第一姓

  点上面“赵氏宗亲加入世界赵氏家族

  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zhaoshizongqin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赵氏宗亲” 再点击“关注”,即可加入世界赵氏家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宗亲交流。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赵氏文化,传播赵氏正能量。这里是免费“查家谱、阅古迹、读资讯”一站式互动家族平台。

  常回家看看

  投稿

  为繁荣、弘扬赵氏文化, 欢迎向《赵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系QQ359723925!

  出品 | 赵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

  编辑 | 趙英雄

  赵匡胤,宋朝开国帝王,在中国书写了300年的大宋历史,在中国杰出历史人物中榜上有名。我们且不论他的历史功绩,但就老百姓来说,姓氏文化起源于宋朝。百家姓氏,皆有渊源。姓氏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文字和语言,他从那里来?他的根在那里?无论您走到那里?姓氏就是根祖。

  春节刚过,接到南国友人的电话,说有一个百家姓的专题,希望我去一趟洪洞,完成《百家姓》赵姓的采访任务。探访天下第一姓,我感到荣幸和高兴。记忆的大门被打开,我在不断地搜索着对洪洞的储存信息。说起洪洞,在我儿时就留下大槐树、苏三起解、洪赵分水油锅捞铜钱等故事的烙印,由此更加深了对这次中华百家姓寻根的向往。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我无遐欣赏本地的社火文化,有了一次北上赴洪洞的文化之旅。所乘火车于下午到达洪洞站,城内的社火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街上的节日气氛仍很浓,行人也不少,在欣赏着元宵节的彩车。洪洞日报的同仁热情接待并全程陪同采访,使探访工作进展较顺利。洪洞县位于晋南北端,是山西省人口最多的一个县,现有人口72万,经济以农业、焦炭业为主。

  探源赵姓,首先要搞清赵姓、赵国、赵城这"三赵"之间的关系及他们的历史渊源。

  赵姓出自嬴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被舜赐姓嬴。说起赵姓始祖造父,流传着一个十分动人的故事。造父为伯益的9世孙,是西周时著名的驾驭马车的能手,周穆王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经常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至昆仑山,乐而忘归,而正在这时听到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迅速返回,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就称为赵氏。

  

  到战国初年,赵襄自联合魏氏、韩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至他的孙子赵籍时,正式获得了周烈王的承认,与韩、魏两家并列为诸侯。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其王室贵族和平民百姓纷纷以国名为姓,称赵氏。这就是说,先有赵城,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后有赵姓,也有案可查500年以上,再有赵国。一个宫廷驭手的高超技艺为自己的家族赢得了荣誉,赢得了社会地位,值得可敬可佩。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内容,她象一个根牵动着中华儿女的血脉,无论你走到那里,姓氏就是根祖。为何赵姓被列为《百家姓》之首?《百家姓》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这本书是北宋初年问世的。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我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

  据了解,现在洪洞县姓赵的人家只有10%左右。下午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赴赵姓发源地赵城镇,大概半个小时的车城,到达目的地。今日赵城镇,历史上曾为赵城县治(史称赵县),1954年与洪洞县合并,后一直为乡、公社、镇所在地。《史记》、《赵氏世家》有周穆王封造父以赵城为封地的记载,赵城南门也曾刻有"造父故里"的匾额。该镇距县城18公里,地处汾河东岸,全境地形为丘陵。赵城镇历史悠久,史传美名,曰"凤凰城",当地人讲,这个镇的鸟瞰图象个凤凰,因此被称为"凤凰城"。到达赵城镇我们首先看到高高的"凤凰城"的雕塑。之后我们专程拜访了洪洞赵城镇赵姓著名人士外科医院业务院长、县政协副主席赵玉记先生及家人。当我们说明来意时,赵副主席高兴地说:"我们赵城古邑,历史悠久,山清水秀物丰民富,人才辈出,名士迭传。赵城镇是全省大镇,全镇有32个行政村,6.7万人。我作为一个赵城人感到自豪,感到骄傲。"之后,我们留览了大洪洞槐树等名胜古迹。

  

  大洪洞槐树祭祖园位于洪洞县城古槐北路,这是亿万华人敬慕的地方,人们仰望挺拔的大槐树,盘旋眷恋不忍匆匆离去,大槐树是识别家乡的标志,是亿万人心目中根的象征。大槐树祭祖园旧址为明朝时的广济寺。据史书记载,在广济寺旁有一株"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的老鹳在大槐树下构巢垒窝,年长日久,老鹳用篙枝草叶等构垒大如车轮的老鹳窝在大槐树下星罗棋布,甚为壮丽。

  明代移民时,当所移之民起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去了好远频频回首,只能看见大槐树和大槐树下的老鹳窝,为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为惜别家乡的标志。明朝的广济寺和大槐树,早已被汾水冲毁,幸而在大槐树的东旁同根孽生出第二代槐树,这就是现在干枯了的那棵大槐树,它也有400年的历史了。作为迁民的见证,怀祖的寄托,似移民子孙世代繁衍一样,第二代槐树的北旁又同根孽生出第三代槐树,现在枝繁叶茂,茁壮成长,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苏三监狱位于洪洞县城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是国内唯一一处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监狱。监狱占地600多平方米。相传,戏剧名作《玉堂春》中的主角原型苏三就曾囚禁于此。《玉堂春》剧中描写了明朝年间,北京有个名妓叫玉堂春,真名苏三。她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同贵公子王景隆结识,两情投意合,立下山盟海誓。这王景隆初与苏三结识时,有好几万两银子,没有一年时间就都折腾光了。

  

  景隆一走, 老鸨无法,只好偷偷地将玉堂春卖给山西省洪洞县的大商人沈洪为小妾。沈洪的大老婆皮氏,即刁又泼,水性扬花,害死沈洪,然而恶人先告状,买通了洪洞县官,给苏三定了死罪。 再说王景隆几经辗转回到家中发愤读书,后来赴京赶考,一举金榜题名。王景隆心里也一直惦着苏三,皇上委派他为八府巡按,前往山西巡视,通过四处私访终于掌握了苏三冤案的内情,皮氏被判了死罪,洪洞知县也被撤职查办。王景隆欢欢喜喜和苏三成了亲,真是可歌可泣,有情人中成眷属。

  如今的洪洞县,历史上曾分为洪洞与赵城两县,在民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洪洞和赵城两县的百姓为争一股水而经常打架斗殴,后来有个人想了个解决纠纷的办法???油锅里捞铜钱。在滚烫的油锅里放入十枚铜钱,两县各选一壮汉,赤手到油锅里捞铜钱,捞得几枚铜钱就得水几分。结果赵城人捞得七枚,洪洞人捞得三枚。 说到分水,就不能不提霍泉。霍泉位于现在的洪洞县东北十七公里的霍山脚下。 霍泉水量充沛,沿洪洞赵城两县县界而行。最早人们只是作为生活用水,两县鸡犬相闻,百姓相安无事。后来修建了引水渠用于农业灌溉,两县用水之争遂起。 清雍正年间,两县争水矛盾激化,纠纷缠绕难解。平阳知府经查勘后,铸造四棱铁柱十一根,并用铁铸的地木伏与额梁将铁柱横贯相联成一栅,分成十孔,洪洞三孔、赵城七孔,用石墙予以分隔,成南北两渠。

  

  现在,分水亭两边的石碑和砖牌坊上的字迹早已风蚀剥落,几不能辨。只有古朴的平政桥、开裂欲坠的砖牌坊、锈迹斑斑的隔水柱,默默地记载着昨天的故事。当我看见这沉重的分水亭,既为为中国农民的抗争精神可敬,又为老百姓的苦难和不幸而感叹。

  当我要结束这次采访的时候,我的心在震撼,脑海久久不能平静。应该说,这是一次姓氏文化之旅,民族寻根之旅,民俗采风之旅。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仿佛看到了春秋战国的硝烟,仿佛看到了造父扬鞭疾驶的马车,仿佛看到了赵城昔日的辉煌,仿佛看到了天下第一姓的风雨沧桑。

  关注赵氏宗亲,十万宗亲等你来

  这有

  古往与今来

  族谱与祖训

  名人与古迹

  这里

  弘扬赵氏文化

  传承赵氏精神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世界赵氏宗亲联谊会官方QQ群106563178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