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林徽因也有朋友圈 众多民国名人纷纷出现

  历史就像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篇文章希望帮大家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林先生和梁先生,以及他们的朋友、情敌和对手,看看那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背后,是怎样的一个圈子和怎样的一群人。

  

  在此之前先简单介绍下林、梁两位先生所处整体背景:

1.时代背景:当时是中国思想空前开放的年代,女性解放也达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各种思潮此起彼伏的涌现。文盲当老大,知识分子当小三。

2.业界背景:这个时期出了大量留洋归国、年少成名的大牛,如胡适、金岳霖、徐志摩、徐悲鸿等,林、梁两位先生也是其中的翘楚,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的奠基人。

3. 关系背景:文艺界和学术界的交集比较广泛,经常有各类聚会,谈天下事无所不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头脑风暴。如陆小曼的艺术轰趴,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冰心的土屌丝聚会等。

4.家庭背景:林、梁两位先生在当时是富二代+官二代,梁父不用说,是梁启超先生。林先生的父亲是林长民是当时的司法总长。虽然二代加身,但无论从学术到人格,林、梁两位都非现在二代们可比。

  了解了这些背景资料,我们可以进入今天的正题——

  假如林徽因也有朋友圈,会是什么样的呢?

  

  ▲姻缘就是眼角眉梢的一场误会。

  

  ▲有才就是那么任性,天下和美女兼得。

  

  ▲情圣和斗士也有一段缠绵佳话。

  

  ▲建筑大师们也有苦逼的画图狗时代。

  

  ▲童先生英文功底了得。

  

  ▲当然,偶尔也会有老大们乱入。

  

  ▲真正的情敌之间,每一寸朋友圈都是战场。

  

  ▲主席最爱夫妻档,恩来你怎么看?

  

  ▲泰戈尔做媒人的本事不小。

  

  ▲人美画美诗美,绝代芳华。

  

  ▲梁先生的伟大胸怀和人格,值得所有建筑人学习!

  以上虽内容纯属虚构,博您一笑,但其中的人物关系及故事包袱都有史料可查,基本上反应了当时那帮大师们的生活状态。

  当时的社会民风之彪悍,思想之前卫,观念之开放,都是中国历史上春秋之后从未有过的。

  就是那个时代,那些年轻牛逼的大师们修完了两千年的从未修过的中国文化史:王国维先生的《诗词史》,郑振铎先生的《俗文学史》,鲁迅先生的《中国文学史》,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的《中国建筑史》等等。

  用高晓松的话说就是,中国只要一自由,就焕发出巨大的智慧。

  尤其是林、梁两位先生,以一己之力成立中国营造学社,在没有经费的情况下借钱维持,探索中国古建魁宝。抗战期间,为国尽忠,退守李庄,经历了7年食不果腹的流亡生涯。而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写成《中国建筑史》。

  这里还得再赞美一下林徽因先生,一个不平凡的女人。为中国建筑事业燃尽一生,在文学及哲学上都获得颇高的成就,同时在个人感情方面也获得这三份可贵的爱情。她应该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了。

  文章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未输入评论内容
该评论已关闭!
  • 最新评论
刚刚 畅言云评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