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八九十年前的暑假里学生都在干什么呀!

热烈祝贺“吴江通”夺得2016年

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冠军

暑假来啦!来啦!来啦!

暑假去哪儿

  一年一度的暑假到来了,又到了家长们忙碌着为孩子报各种班的时候了,音乐班、舞蹈班、围棋班等各种兴趣班开始成为每个家庭的餐桌上的话题。

暑假计划

玩游戏

  科举时代读书是不分时候的,没有寒暑假。进入中华民国后,引进西方学制,才有了现行的师生放假制度。那民国期间的假期是什么样子的呢,百岁老人殷恭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回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平望旅外学生暑期办学情况。当时参与者,很多成为学有专长的名师大家,倪征、殷恭毅、凌景埏、唐长孺是其中的佼佼者。

  下面我们就跟着殷恭毅老先生的回忆来看看当时的平望暑期学校。

  殷恭毅

  殷恭毅(1912-2013),吴江平望人。殷家在平望是名门望族,出过殷寿彭、殷兆镛等名人。殷恭毅在家中排行第四,其父殷传书擅长国画,曾在上海中学任教,后在家乡经营米行。其母顾漱文早年去世。从5岁起受祖母、父亲启蒙识字,14岁进黎里“四高”小学,在当时的校长毛啸岑等影响下,关心国家民族大事。1928年夏考入东吴大学苏州附中,1933年考入东吴大学生物系,1940年开始在金陵大学生物系植物组任教。自此,他毕生献身教育事业,曾担任南京农学院及南京农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并担任植保系副主任、主任,授业传道,并在果树病害和霜霉菌分类研究方面颇有成就。

▲江震殷氏族谱

  我们先来看上世纪二十年代平望旅外学生会举办的“平望暑期义务学校”。

  

▲殊胜晓钟(出自清西郊草堂《平望镇志》)

  

▲殊胜晓钟(出自清光绪《平望续志》)

  平望旅外学生会大约在1922年由倪征、凌景埏、吴文钧等发起成立,孙家堃(倜人)亦可能是发起人之一。后又约请周同祺(介祉)、吴尧基、吴文娟、过天梅、庞名标(准吾)等参加,其主旨是利用暑假举办“平望暑期义务学校”为桑梓服务。自1922年至1925年,连续办了4期。

  

  殊胜寺小学(图片来自东太湖论坛)

  暑校开班时,除贴招生广告外,还不辞辛劳,冒着烈日到下塘等处客民棚户家庭劝学,使不少失学儿童来就学。记得倪征和凌景埏尤为积极。暑校借殊胜寺女子小学校举办,半日制。

  

  青年倪征

  

  倪征(1906-2003),吴江黎里人,中国著名法律专家。

  192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1929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法学研究所荣誉研究员;

  1947年至1948年作为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组成员、中国检察组首席顾问,参加对日本甲级战犯的审判工作。

  

  ▲倪征参加的东京审判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系主任、教务长,1956年至1981年先后任外交部条约委员会专门委员和条约法律司法律顾问,1982年起任外交部法律顾问,参与处理了新中国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重大涉外法律案件,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委员。

  1984年在联合国第39届大会及安理会上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任期九年。

  1987年当选为国际法研究院联系院士,1991年转为正式院士。

  1994年退休。

  

  凌景埏

  

  凌景埏(1904-1959 ),又名敬言,号玄黄,又号老聃,吴江莘塔人。先世居莘塔,幼时迁居平望。

  1919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附属中学,课余曾听曲学大师吴梅先生讲座。

  1924年升入东吴大学,主修教育学,兼修中国文学。

  1928年东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兼任附属中学文史教员。

  1929年秋,考入燕京大学研究院中文部,专攻词曲之学。从燕大毕业后回东吴大学任教。在国文系教授“中国古代诗词”等课程,并兼任东吴附中国文教员。曾参加范烟桥、赵眠云等发起的星社,并发表了《再生缘》和《珍珠塔各本异同考》等文章。

  

  ▲《董解元西厢记》

  1938年8月,北上赴燕京大学国文系任讲师,兼研究生导师兼研究院导师。抗战胜利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圣约翰大学?)任教。

  1946年2月,凌景埏回苏州,任东吴大学国文系教授,兼国文系主任,并代理图书馆馆长。

  1952年,东吴大学裁撤后,入江苏师范学院,病休。江苏师范学院中文系并入南京师范学院,赴南京,1958年因病办理退休手续。曾任江苏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1959年12月,在回南京傅厚岗途中,因车祸不幸遇难。

  

▲柳亚子

  我还记得1925年该校结业仪式在傍晚举行,会场设在校门外有佛台遗址的广场上(后建民众教育馆),邀请家长们参加,并请柳亚子先生莅会演讲,宣传三民主义。亚子先生口吃,台下有些听众不耐烦,窃窃讪笑,惹得亚子先生发怒,拍桌大声说孙中山总理逝世了,你们还能笑吗(大意如此),这印象久存在我脑中。

▲荷花池(摘自《鲈乡旧影》)

  另外,家姐鉴吾因成绩优异获得银牌一面(梭形,本地鲁万成银铺制作)印象亦深。“平望旅外学生会”的活动,多在凌景埏家租住的寺浜弄旁凌宝泽堂的北厅举行。宝泽堂大院内还有小园与四面厅,后临荷花池,有水河桥三处,园内莳花饲鸽,十分令人喜爱。我与凌景埏先生有亲戚关系,自幼至长常来常往,对景埏兄热心办暑校等事,耳濡目染,这与我后来参与办“平望尚志暑校”,大有关系。

  接下来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平望尚志暑期学校。

  1934年暑假,吴天锡自苏州回乡即约唐长孺、冯新善、宋之诚、吴陆桐和我商议共步倪征,凌景埏等暑期办学的后尘,大家欣然同意,立即筹备开学,校名按吴天锡提议定为“平望尚志暑期学校”,经费由参加办学者量力认捐,另外,还向支持办学者的家长寻求赞助。筹备工作并得到宋之邦、宋之强、鲍乃德、吴德明、吴国钧、陆祥麒、吴粹珠、姚伯英等人支持。吴粹珠、姚伯英二位是医生,担任校医。

  唐长孺

  

  唐长孺(1911-1994) 平望镇人。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1933年起,历任上海爱群女中、浙江南浔中学、上海圣玛利亚女中教师,上海光华大学讲师、湖南国立师范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辽、金、元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以及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和研究。历任唐史学会会长、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历史学会会长、省考古学会会长等。著有《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国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唐书兵志笺正》等。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隋唐五代部分、《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吐鲁番文书初探》等。

  尚志暑期学校于1934至1937年举办过4期。开始以小学为主体,1935年起,增办初中一、二年级班,客座教师柳惠礽来校任数学课。暑校为半日制,上午上课,为期一月。第1-3期商借蠡斯港小学举办;第4期在殊胜寺女子小学举办,教材均由任课教师编写,印成讲义分发,学生纸笔,由暑校免费发给,每期结业时还向成绩优秀学生赠送微薄奖品,以资鼓励。参加暑校诸同仁,自此结成一个集体,切磋教学经验,增进了友谊。傍晚或聚餐或漫步平望近郊,领略水乡风光,国事私事无所不谈。每期“尚志暑校”将结束时,由吴天锡、冯新善、殷恭毅三人负责编印工作报告一册,分发给办学者及赞助者,留作纪念。

  1937年,最后一期尚志暑校开办时,日寇入侵卢沟桥,抗战开始,尚志暑校增加了战时新闻报道,由吴天锡、冯新善、殷恭毅三人收录无线电广播,每日上午汇集记录稿,辑成快报,刻印后于午前在主要街道上张贴,三人配合默契,一人托钵,一人刷浆,一人张贴。战时新闻报道在平望对唤起民众抗敌意识起了积极作用。

  (照片除注明出处均来源于吴江档案馆馆藏及网络)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com,记得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微信ID:SZWJDAJ

  求点赞!转发更感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