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做得好好的,被臣子忽悠后,把皇位让给了丞相,太子差点气死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那个战火纷飞诸侯割据的年代,出了很多王,尤其是姬姓王,燕国持权者就是姬姓一脉。公元前321年,战国七雄之燕国第三十七任最高行政长官燕易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哙继位,历史上称他为燕王哙。第二年,公元前320年,燕王哙任命子之为燕国丞相。这个子之自从执掌朝政后,独断专行、专断政事,丞相的位置他都不满足了,但他手中无兵不敢起势,朝中大将军又对他虎视眈眈,所以他经过仔细研究,决定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希望能够让燕王哙主动让位给他,于是他从两方面下手,先挖一个坑给燕王哙跳,在利用一个大臣为燕王哙洗脑。

  

  第一招便是挖坑。纵横家苏秦周游列国时与子之相识,当时子之在燕国还不是丞相,两人话很投机,便结成了亲家,随后苏秦之弟苏代也与之子结成朋友。苏秦死后,子之便与苏代结成了亲家。有了这层关系,子之便吩咐苏代前往齐国侍奉作为人质的燕国公子。侍奉公子是假,挖坑才是真的。公元前318年,苏代回国,燕王哙问苏代,齐王会不会称霸全国。苏代回答:“然而并不能!”。燕王哙追问,齐国那么强大,为啥啊?苏代回答曰:“因为齐王从不信任他的大臣。” 子之这个坑埋了很久了,用意就在于让燕王哙相信臣子的重要性,燕王哙是个善良老实的人,经过苏代这么一说,越想越觉得燕国现在真的离不开这子之。

  

  第二个招就是忽悠。燕国有个大臣名叫鹿毛寿,又有一个外号叫鹿一毛。这厮非常能忽悠,嘴炮了得。这苏代刚回来不几天,子之便安排鹿一毛去和燕王哙唠唠嗑。鹿一毛游说燕王哙希望他能够效法先人的禅让制度,《史记》中这样记载:“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于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大概意思是说燕王不如把国家让给国相子之,尧帝将天下让给了许由,许由没有接受,因此尧帝有了让天下的美名,但是天下还是他的。今天您把国家让给子之,那么子之一定与许由一样,不敢接受,您效仿尧帝,便可得到与尧帝同样的高尚品德。

  

  两招齐下,燕王哙果然进坑。第一,他相信了子之的重要性和人品,第二,他接受了鹿一毛的建议。公元前316年,他把王位以禅让的方式给了子之,然而和他想的不一样,子之并没有向许由一样拒绝,反而欣然接受。天下易主,燕王哙傻眼了。燕王哙退休后,心情不好,再加上年事已老,干脆什么也不管了,反正国家已经让给别人了。但是不要忘了,燕王还有很多儿子,其中太子平最先反抗,怒骂子之欺诈帕金森的父亲,玩弄手段得到王权。公元前314年,他派大将军市被攻打子之,但子之这两年间统治燕国,掌握了大部分军权,市被打不过他。这将军看打不过,便反过来打太子平,太子平将市被杀死后沉尸街头,就这样,燕国的旧贵族势力与子之的新势力相互碰撞,造成了几个月的灾难,死者达到数万人。齐宣王趁机派兵攻打燕国,燕国这时候太乱了,根本无人应战,城门也不关,最后燕王哙、子之、太子平全部被打死。后来,赵国派公子职入燕,立以为王,就是著名的燕昭王。

  

  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说过:“燕哙无道,禅位子之。”,现在来看,还真说不清楚这燕王哙到底是大智还是大愚。如果没有让位给子之,最后赵王也不会将公子职送回来,那么燕昭王就不复存在,燕国盛世就不会发生。但小编认为这燕王哙不会想那么多,他完全是一个来搞笑的,鹿一毛一忽悠,就上当,导致其后结果。其实在这段历史中,最悲惨的就是太子平,他是燕王哙的长子,这大王的位置他继承是稳稳妥妥的,没想到来这么一出,皇位没了,还搭上了性命,好不划算。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不感兴趣

不感兴趣

  • 广告软文
  • 重复、旧闻
  • 文章质量差
  • 文字、图片、视频等展示问题
  • 标题夸张、文不对题
  • 与事实不符
  • 低俗色情
  • 欺诈或恶意营销
  • 疑似抄袭
  • 其他问题,我要吐槽
请勿重复提交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将会减少此类文章的推荐

投诉

扫一扫
手机上看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