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朝鲜世子李溰横死,继承权就落在二儿子李淏身上。1649年仁祖去世,李淏继位,史称孝宗。
(朝鲜孝宗)
这位孝宗和他哥哥却是完全相反。他也在满清境内当过八年人质,但这只增加了他对满清的愤恨。
一直以来,无论是王氏高丽还是李氏朝鲜,对中原的汉族文化都是无比仰慕,而对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则嗤之以鼻。不幸的是,在两国前后近千年的历史中,除了北宋初年和明朝外,其他多数时候,朝鲜半岛上的政权总是被迫臣服于辽、金、元、清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对朝鲜朝廷而言,这是很大的耻辱。而孝宗本人的立场,则助长了这样的思潮。
于是在孝宗的主导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清复明”运动,在朝鲜半岛上展开了。
孝宗即位初年,便流放亲清派大臣,任命反清派人士当大官,引得满清专门派人来质问:“小兄弟,干嘛把这几个鸟人引进朝廷啊?”孝宗迫于压力,只得罢免了反清派人士,却又把亲清派的人砍了好几个作为平衡。很快,朝廷里面亲清的势力基本被一扫而光了。
随后,孝宗开始正式筹备反清复明大业。
他深知枪杆子里出政权,积极整军备战。他扩充军队编制,修建城堡,打造兵器,训练战马,更亲自身披战袍,检阅陆军、海军,真是威风凛凛。
说起明朝的灭亡,孝宗和他的反清复明大臣们慷慨激昂:“咱们侍奉大明三百年,万历皇帝对咱有再造之恩,名义是君臣,其实是父子!如今当儿子的怎能眼看着爹被贼人杀了,还要认贼做爹呢!”
他制定计划,要组建十万精兵,一等有机会就跨过鸭绿江,穿越辽宁,直扑北京,等待全中国的义士来响应。
对这个计划的胜算,他说:“我先天聪明,后天磨练,又在清国当了八年人质,熟悉他们的地形,打起来未必怕他们!再说起兵反清,为的是宣扬大义,就算打输了又如何?照样流芳百世!我只希望能有机会率军渡海直捣北京,就算一战而死在北京城下,也了无遗憾了!”
然而朝鲜国小民弱,又在过去几十年里遭到了两次全国范围战争的破坏,其人力财力实在不够折腾孝宗庞大的北伐计划。孝宗扩充军队的目标也始终没有完成。满清顺治皇帝虽然年幼,国政却较为稳定。
1659年,孝宗李淏忽然去世,年仅41岁。他的北伐大计也就成了永远不能实现的美梦。
(孝宗)
值得一提的是,孝宗“反清复明”的大计虽未展开,在他任上,却真有两次“北伐”。可惜这两次北伐不是去打清兵,而是去帮清兵打人——抵抗入侵东北的沙俄侵略军。在战斗中,朝鲜火枪手射击精准,得到了满清军官的一致赞赏。这些辫子军却不知道,这精锐的火枪手,原本是训练出来准备反清复明用的。
小贴士:
1654年和1658年,朝鲜军两次接受顺治皇帝的命令,协助清军在松花江击退沙俄军。第一次朝鲜军出动火枪手100名,辅助人员数十名;第二次出动火枪手200名,辅助人员百余名。1658年的第二次战斗中,满清、朝鲜联军歼灭沙俄军队二百余人,朝鲜方面也有8人牺牲,25人负伤。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