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逸学校”的历史
杨仙逸、程度纯夫妇及子女
1925年,为纪念罹难的民主革命烈士、“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将军,在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授意下,杨仙逸将军夫人程度纯创办了“仙逸学校”,并担任首任校长。创立之初,仙逸学校仅有初小两个复式班,第二年才扩展为完全小学。当时的校舍借用了石岐龙母庙杨环川祠和南门杨氏大宗祠。
晚年的杨夫人程度纯女士
1935年,仙逸学校扩办初中。1952年,仙逸学校与大公中学、雨芬中学合并,易名为“私立石岐联合初级中学”,小学部停办。1956年,学校易名为“石岐第二中学”。1981年10月,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复办仙逸中学。1987年10月,学校易名“杨仙逸中学”;同时仙逸小学复校,易名为“杨仙逸小学”,1989年秋正式复课。
杨仙逸小学
1987年复校后,杨仙逸小学校址设在石岐南下乡泥墩下街38号,占地面积15250㎡,建筑面积7420㎡。教学主楼有16间教室,教学辅助楼有音乐室、实验室、仪器室、电教室、体育室、图书室、美术室、劳作室,校园内有植物园一个、200米环形跑道小型足球场一个,环境优美、设备充实。
杨仙逸小学校园环境
杨仙逸小学原是中山师范学校的附属小学,也是市的重点小学之一。复办以来,学校积极参加各项竞赛,航模比赛连续两年获得市比赛的冠军,参加省比赛获得第4名。学校亦获得多项荣誉: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1年被评为广东省绿化学校,2004年被评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德育研究会“德育实验学校”及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优质教学研究实验基地”,2005年被评为中山市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2007年被评为中山市优秀航模传统项目学校。
2013年11月27日,杨仙逸小学教学楼风采展示
杨仙逸中学
杨仙逸中学复办后坐落在石岐城区南郊西林山上,占地面积4万㎡,建筑面积1.68万㎡,教学场所、教育设施完善,1987年11月被列为市教育局直属中学,2003年转为公办独立高级中学。
杨仙逸中学(摄于2010年6月23日)
1985年,杨逸仙将军之子旅美华侨杨添霭先生捐资兴建科学楼“程度纯馆”,全馆建筑面积约2500多㎡,共有大小用室40多间,内设杨仙逸将军纪念室、图书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和仪器室、英文打字室、微电脑实习室、航模制作室、裁缝实习工场等,是一个多功能的实习场所。
1985年12月8日,以杨仙逸将军夫人程度纯命名的“ 程度纯馆”在仙逸中学落成
“程度纯馆”科学楼正门前屹立着精神抖擞、志气昂扬的杨仙逸将军铜像,显示了中国“航空之父”志在冲天的精神。
1988年9月6日,杨仙逸将军全身铜像落成揭幕
“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是杨仙逸中学办学的一个特点。1982年,杨仙逸中学被定为普通中学中开展职业教育的示范点,为了适应中山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革的形势,学校相应开设了职业班和职业课,先后办起了英(日)语旅游班、微电脑班和汽车维修班,在普通班中还开设劳动技术课。
仙逸中学航模小组(摄于1986年2月1日)
1984年起,学校开设计算机职业班,1993至2005年,学生考取程序员人数连续13年居全省之冠,共考取程序员(相当助理工程师)1171人,其中高级程序员(相当于工程师)17人。杨仙逸中学被誉为培养“十八岁工程师”的摇篮。
1988年9月6日,杨仙逸中学大门
杨仙逸中学连年被评为城区、市的先进单位和文明学校,1988年出席了省的完全中学分类检查总结表彰大会,1995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
附:
杨仙逸生平简介
杨仙逸(1891—1923),字学华,号铁庵。原籍中山市南区北台村人,出生于美国夏威夷。1910年加入同盟会,随后考入哈佛机械系,学习机械及兵器制造技术,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
孙中山先生给杨仙逸将军的题词
1919年,杨仙逸奉国父孙中山令往福建漳州筹备组织我国第一支飞机队,并充任总指挥,随后率机队投入作战。
1923年2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任命杨仙逸为航空局长,随后又筹办了广东飞机制造厂,杨仙逸兼任厂长,并亲自领导航空和飞机制造工作。杨仙逸领导制造了中国第一架飞机“乐士文”号。
1923年9月20日,为攻打军阀陈炯明,杨仙逸在惠州白沙堆改装水雷时因水雷爆炸而殉难,时年32岁。
注
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山市人物志》《中山市教育志》
编辑丨陈琳琳
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山档案方志
zsdangan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