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实力刷屏,“萌大叔”吴秀波饰演的一代权臣司马懿令人耳目一新,于和伟版的曹孟德更是演技炸裂,圈粉无数。
翻阅历史,在“浪花淘尽英雄”的乱世三国,左右三足鼎立局势的几位大人物,在家教方面也多有可圈可点之处。虽然一些轶事因年代过于久远而真伪莫辩,但截取一些经典的片段,对今天的教育仍然不乏启示价值。
司马懿:沉浸教学,行为观察
首先,说说这部剧的主人公司马懿。司马懿共有九子,其中比较有名气的是长子司马师和次子司马昭。在三国的大人物中,司马懿算是较为长寿的一位(享年73岁),和几个儿子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影响自然也相对深远。
说起司马懿教育儿子的方法,与今天的“沉浸式教学”颇为相似,司马懿一生中经历很多惊涛骇浪的大事,都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经历。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政变前夜,司马懿突然把行动计划告诉两个儿子,观察一下在这成王败寇的紧急时刻,两个儿子能否镇定自若。结果小儿子司马昭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不能安席”,而大儿子司马师却颇有乃父之风,吃完喝完洗洗就睡,好像没事人一样,“寝如常”,而司马懿也由此认定,大儿子司马师更有大将风度。
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与司马昭继承了父亲的战略眼光和果敢手段,成为位极人臣的人物。相形之下,长子司马师在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方面确实更胜一筹,对外大破吴国太傅诸葛恪的大军,对内压制了中书令李丰等人反抗,将曹魏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虽然只活了48岁,但却为后来司马昭、司马炎的上位奠定了基础,以致司马昭在哥哥死后多次对人说:“此乃景王(追封司马师的尊号)之天下。”这也验证了司马懿当年的眼光。
不过司马氏兄弟为人过于狠辣,即便是在三国的乱世中,有身不由已的成分,但公然弑君、动辄灭族的手段仍然倍受后人诟病,这也应该算是重实战、轻德行的家庭教育的副产品吧。
诸葛亮:父子缘浅,留书情深
诸葛亮征战多年,直到46岁才生下第一个儿子诸葛瞻。这时,距离诸葛亮去世只有八年,父子相处的时光很短,不过在有限的时间里,诸葛亮还是对儿子的成长给予了很高的关注。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在军旅中写信给他的哥哥诸葛瑾说:“瞻今已8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表达了对诸葛瞻过于早熟的忧虑。临终前,诸葛亮又留下了著名的“诫子书”,其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句流传至今,留给子女的精神遗产不可谓之不丰厚。
诸葛亮身后,诸葛瞻官至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统领国事。邓艾伐蜀时,他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坐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邓艾决战,在交战时阵亡,绵竹也随后失守。纵观诸葛瞻一生,文韬武略无法与其父相比,但一死以报社稷的忠勇仍然令人动容,并未辜负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的期许。“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东晋史学家干宝对诸葛瞻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公允的。
曹操:延请名师,匡正劝勉
曹操共有二十五子,除去倍加宠爱却早夭的曹冲,重点培养的是为后世熟知的曹丕和曹植。
在教育子女方面,曹操用足了手中的特权,整合优化教育资源,为儿子们选择配备了最好的老师。最有代表性的是以“玄静澹泊,言少理多”著称的名士邢颙,邢颙先被曹操点名去辅佐他相当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气傲,任性而行,饮酒不节,不爱听邢颙唠叨,两人比较疏远。曹丕做了太子后,邢颙又被曹操选派当了曹丕的老师。此外,有“国之重宝”之称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也被邀请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曹操诸子中,曹丕后来成为开国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九品中正制,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政绩斐然。此外,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与其父并称为“三曹”,是建安文学的杰出代表。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曹植的《洛神赋》和《白马篇》外,曹丕的《典论》作为中国最早的文艺批评著作,成就同样不容忽视。曹操延请名师的举措应该说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刘备:开份未来皇帝的必备书单
刘备年少家境贫寒,以织席贩履谋生;青年时代,交游各路豪侠,也不大爱读书。不过,本着“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态度,刘备在临终前还是谆谆教导儿子刘禅(阿斗)在登基之后要继续充电、继续学习,并开了一个书单,主要包含两类书籍:一是史书和儒家书籍,《汉书》和《礼记》,阅读这些书籍做到能借鉴历史,并且知道为君的规则和礼仪;二则是法家和兵家的书籍,《六韬》、《商君书》。读这些书有什么用处呢?刘备说“益人意智”,增加智慧,而不光是提高人的修养。
这个书单,刘禅究竟有没有认真读,我们不得而知。但后世一句“扶不起的阿斗”,似乎已成为刘备家庭教育最大的污点。不过,历史上的刘禅虽然难以称得上一代明主,倒也没有演义中那么不堪。刘禅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此外,刘禅在诸多治国问题上也颇有见解。但无论如何,身为亡国之君,刘禅和卓越君主还是沾不上边的,刘备开“皇家书单”的教育方式似乎也难言成功。
孙坚: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虽然和曹操、刘备形成三足鼎立的是孙权,不过,说起年纪,孙权只能算是其他两位的晚辈,而且在教育子女方面乏善可陈,所以还是说一说孙权的父亲孙坚吧。
孙坚有五个儿子,而在他英年早逝(三十七岁)之时,长子孙策仅仅十七岁,乱世当中,言传身教也有限。令人意外的是:长子孙策竟然得到隔壁袁术“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的高度评价;次子孙权更是引发了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慨,可谓“认证版”的家庭教育典范。
究竟什么原因,让孙坚的子女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善于点亮孩子远大的梦想,或许是其中重要的原因。
孙坚曾对他的孩子说:生于乱世,既是不幸也是万幸,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可以为天下安定作出贡献。我们没有办法了解孙坚的教育细节,但是可以肯定,给孩子植入梦想的种子,促其生枝发芽,不断的矫正孩子的陋习,培养良好的习惯,言传身教,并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孩子空间,任其成长,终有收获。
这也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名言:“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搜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教他们如何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
JZ
你有干货?
你有困扰?
只要是你的心声!
都可以!
狮之网
尊敬的畅言客户,您好。您所使用的网站评论功能已广告作弊被限制使用,如有疑问,请咨询客服电话400-780-9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