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斗导航”,极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爆发

  大家现在用的包括手机、汽车导航等大部分依然使用者美国GPS,很少看见国人使用北斗导航。但是到了2017年也许北斗导航到了爆发的能量的时候了,北斗导航将进一步在生活使用场景中崭露头角。

  我们知道作为国家的战略规划,北斗导航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自2004年8月立项以来,历时8年完成研制建设,建成了由14颗组网卫星和32个地面站天地协同组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并于2012年12月正式向我国及亚太地区提供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服务区内系统性能与国外同类系统相当,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我国服务国际社会的公共产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代表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目前,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可服务50多个国家、30多亿人口,成为联合国确认的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

  那么我们智能手机为什么还在使用美国GPS?目前很多厂商拥有丰富的GPS产业制造技术经验,面对如今市场前景还不太明朗的北斗,自然不会投入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去做,尽管他们基本也拥有制造北斗接收机的能力。另一方面,目前北斗系统在一些方面还不太成熟,客观来讲稳定性不及相对成熟的GPS,这一方面也制约着上自制造商,下至用户对使用北斗的信心。但是北斗系统也还在进一步地完善当中,这是不能忽略的事实。

  “北斗三号”首批卫星的发射计划被官方公布,初定时间在2017年7月左右。随即而来的行动,极有可能是6到8颗北斗卫星的密集发射。北斗三号卫星工程计划在2018年前后,完成约18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率先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来临的2017年,中国的北斗产业极有可能迎来新一轮爆发。在未来,“北斗”有望成为像高铁一样的“国家名片”。

  目前,中国已形成由芯片模块、应用终端、运行服务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链,构建形成了北斗产业保障、应用推进和创新三大体系。目前用北斗技术的终端已超过3000万台,应用北斗作为手机芯片的手机销量超过2000万部。目前,北斗系统已在我国多个行业领域得到规模化应用,正在进入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大众应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一些手机已经走上了北斗化的道路,到2017年低,国内出货的智能手机,应用北斗芯片的占比或超过50%。相信在等到技术更为成熟可与GPS一较高下的时候可以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