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3·15上榜名单预测 去年被点名的公司今年还活着吗

  来源 | 钛媒体

  去年被“315”点名的互联网公司,今年还活着吗?

  还记得去年在 315 晚会上出镜的那几家互联网企业吗?被 315 曝光是灭顶之灾吗?我们回顾了四家去年不幸“中枪”的公司,发现除了家大业大的淘宝和背靠阿里这棵大树的饿了么之外,另外两家在这一年里的遭遇可谓一言难尽。

  饿了么:拿了12.5亿美元融资,撤下了5000多家违规餐厅

  去年在晚会上首先出场的是饿了么,被曝出“黑心作坊”入驻、平台引导商家虚构地址等黑幕。

  饿了么当天晚上就发表声明进行回应:

  下线所有涉事违规餐厅,并连夜部署,核查全国范围的餐厅资质。

  可惜饿了么的员工却没有控制好情绪,一位微博认证为“饿了么网上订餐高级市场经理”的用户发了这样一条微博:

  

  虽然该员工很快将微博删除,但他堪称“自杀式”的举动依然震惊了所有人,也让饿了么的危机公关大大减分。

  即使如此,也未能影响饿了么的融资进程。距离 315 仅仅过了一个月,饿了么就宣布获得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共同投资的 12.5 亿美金,本轮融资后估值超过 45 亿美元,支付宝的口碑外卖开始接入饿了么服务。

  不过餐馆无证经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就此消除,去年年底饿了么和美团等平台就再次被食药监局约谈。而 315 将至,饿了么更是不敢大意,近期刚宣布 3 月为平台的“食品安全月”,号称对平台上超过 100 万商家展开检查,下线违规餐厅 5257 家。

  

  尽管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仍在继续扩大的外卖市场给了饿了么持续发展的空间。2016 年中国外卖市场总交易额已达 1524 亿人民币,相比 2015 年增长了 232%。其中饿了么贡献了 540 亿,仅次于 549.4 亿的美团,这两家无疑已经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

  经过前几年的补贴大战后,外卖领域的竞争日趋理性,在减少补贴的同时,饿了么也有意往多品类平台发展,开始提供生活类用品、生鲜配送等服务,试图将闲时物流利用起来。

  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而要实现 2018 年上市的目标,除了盈利模式的考验外,食品安全问题依然是绕不过去的坎。

  车易拍:放弃C端业务

  车易拍被 315 晚会点名的原因是对买家和卖家实施两套报价系统,即买家和卖家看到的车辆价格不一致。车易拍对此的回应是显示给买家的价格包含了车款加服务费,而显示给卖家的价格是实际可到手的车款。

  其实对于二手交易平台而言,收取中价费原本是很正常的行为,只是车易拍一直标榜“价格透明、无差价”,给了央视揪小辫子的机会。受到教训的车易拍随后在官网明确了中介费为 3%。

  

  相比于饿了么,车易拍这一年过得并不好,被 315 晚会曝光一事似乎成了车易拍崩盘的导火索。

  车易拍在道歉信中表示“经销商也需要收取相关费用”,这一甩锅行为惹怒了不少合伙经销商,导致后者转移阵地,公司的业务由此遭到重创。此外,关于车易拍对外所公布的日成交金额,也被经销商指出水分过多。

  盲目扩张导致资产过重,加之瓜子二手车、人人车等竞争对手大军压境,车易拍在花完融资的钱后已经难以为继。

  2016 年下半年,车易拍就因资金紧张而开始放弃 C 端业务,以裁员、关店及暂停补贴等缓解资金压力。

  在去年年底,车易拍还是等来了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北汽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北汽产业投资,只是此时的车易拍已经全面转向 B2B 领域。

  淘宝、美丽说: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两家企业因“刷单”问题而在 315 晚会上“走到了一起”。据央视方面披露,淘宝和美丽说的不少店铺存在刷单行为,而 YY 语音平台则为成为了刷手们接任务的工具。

  被曝光后,淘宝和美丽说都在当晚表态要严打类似行为,前者还对央视的曝光这一灰色产业的行为表示了感谢。

  

  尽管各电商平台一直试图用各种手段打击刷单,比如淘宝一次性对涉嫌刷单的 22 万商户进行了降权处理,但时至今日,刷单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甚至已经形成了产业链。

  在处罚已经起不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阿里选择了走法律途径。2016 年 12 月,淘宝一纸诉状将刷单平台“傻推网”告上法庭,以期对刷单平台和商户起到震慑作用。

  但淘宝的麻烦还不只是刷单,假货横行也是该平台多年来的顽疾,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都坐不住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时隔五年后重新将淘宝列入黑名单。

  

  近期阿里也频频就假货问题发声,先是发公开信呼吁加重对售假行为的惩处力度,而马云又在今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提出希望“像治理酒驾那样治理假货”。

  虽然负面消息不断,但也没有妨碍淘宝在这一年里赚了个盆满钵满,双十一、双十二的成交量又刷新了上一年的纪录,发出的包裹大概可以绕地球好多圈了。而在两会上被热议的“新零售”,或许又会成为阿里巴巴新的发展契机。

  比起淘宝,美丽说的现状有些糟糕。

  美丽说在被 315 曝光存在刷单现象前,早已与蘑菇街成了一家人。然而,合并后的蘑菇街美丽说日子并不好过。

  停止与鹿晗的代言合约及《奔跑吧兄弟》节目冠名,节约了开支却导致美丽街营收剧减。而随着唯品会、小红书等新兴女性用品电商崛起,加之什么值得买这类导购网站的分流,与蘑菇街抱团取暖并没有为美丽说带来 1+1 大于 2 的效果,反而被曝出两边团队内讧,于是高管离职、多次裁员、收入下滑在这一年中成了该公司的常态。

  距离 315 晚会还有不到 48 小时了,不知又有多少企业在电视机前瑟瑟发抖?好在按照 315 “喜新厌旧”的习性,去年上榜的企业,今年不太可能有露脸的机会,可以在家安心度过这个周三了。

  

  3·15上榜名单预测,这些行业的公关可能已上线

  3·15未至,打假的预热赛就被黄建平和马云之间的互怼点燃,看似都在为消费者维权,实则又是一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相互戕害的狗血互撕,最后显然马先生凭借一篇至情至理的“酒驾打假论”,可谓震慑了对手、表示了决心、踢走了皮球。

  而如果说双十一是泛互联网行业的集体狂欢,那么3·15就是各家企业避之唯恐不及的消停期。在这之前要整装以待、严防死守,在这之后要忍气吞声、任劳任怨,当然,这可能也是消费者仅有的接触商业真相,被当做上帝的日子。

  那么今年将会有哪些行业或企业榜上有名,又会曝光出哪些令人发指、罔顾消费者人身利益的欺诈行为呢?是去年处在互联网风口之上的明星公司,还是正成为众矢之的韩国品牌?在今天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

  旅游三大问题让其成服务行业的霸王花

  纵观去年云南旅游行业发生的一系列恶性事件可以发现,再美的东西一旦和金钱挂钩,总难免沾惹戾气。

  据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的数据显示,2016年收到797条涉及全国且从2014年开始,云南旅游投诉率已连续三年“霸占”全国榜首。各省份的投诉,其中云南一省有316条,独占全国旅游投诉的4成。

  而总的来看,投诉和曝光的负面消息大概分为三种,一是强制买卖引发口角、辱骂、限制人身自由甚至造成人身伤害的现象,这背后反应的是旅行社和当地商贸相互勾结、牟取暴利的非法事件,而以“零负团费”吸引贪图便宜的消费者上当就是其主要骗局。

  二是遭受景区当地不法分子人身攻击的恶性伤害现象层出不穷,这背后折射的是旅游景区治安管理的缺失,又或许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造成了乱象频生。

  三是在线旅游网站霸王条款的压制,包括名不副实、退款费用高或是相互推诿拒绝退款等问题。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全年共收到的有效投诉中,针对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诉量达46%,其中消费者由于操作失误、突发情况改变行程被扣取高额退改票费的投诉,占在线旅游投诉总量的67%,甚至有些“旅行套餐”不支持退款。

  不得不说,旅游行业本身的痼疾非但没有在互联网的动力之下得到改善,反而在线旅游继续承袭了某些旅游社团“无赖式”的商业模式,长此以往不仅会损害相关企业的信誉,更重要的是可能使旅游产业陷入恶性循环导致的停滞期。由此可见,3·15晚会上很有可能需要曝光一些投诉率较高的旅游企业给之以警示。

  爆炸自燃等问题让三星、苹果等国外品牌跌落神坛

  种种数据表明,三星和苹果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难续辉煌,一方面是国产手机品牌的强势崛起,另一方面是两者质量问题的频繁涌现严重损害了其商业信誉,尤其是三星接连不断地曝光出爆炸引起的人身伤害事件,恐怕是再完美的工业设计和创新性能都无法弥补的创伤。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数据统计,仅2016年上半年,消费投诉平台就收到手机投诉2918例。虽然相比2014年和2015年同期分别减少了286例和1423例,但热门品牌手机的投诉量却仍在增加。而且根据手机品牌投诉对比可以看出,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的投诉占比最高,其中苹果三年以来投诉量一直占据榜首。不过2016下半年由三星note7爆炸引发的信誉危机可能已经使消费者对三星的投诉量直线上升。

  在投诉数据中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2016年上半年的手机投诉统计中,涉及售后问题的投诉有1300多例,占比将近一半。其中维修问题改观不大,满足7天无理由退换货、15天换货等这样明文规定的手机,也经常遭受售后服务的各种推诿或者强硬态度而不予合理处理。

  不过之所以三星和苹果有可能在3·15晚会亮相,原因主要在于两者自燃或爆炸事件已经对消费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比如近日发生的五岁女童因三星Note4爆炸而脸部手部严重受损,甚至有可能导致毁容,据手机连锁店老板称这部手机绝对由三星正规渠道获得,针对此事目前三星官方还未予处理。诸如此类的事件自note7爆炸后层出不穷,这足以说明智能手机安全隐患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而对三星、苹果等高端机的狂热崇拜也逐渐回归理性,更多的消费者转向国产品牌。

  屡屡被爆负面和唱衰的快递面临服务困境

  商品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顾客去留,但也有一些行业很容易就能掩盖质量和服务的瑕疵,令消费者无从察觉,其中快递就是如此,而屡屡曝被曝光的负面新闻,说明这项服务行业已经开始损害网购体验,甚至连商品的完整性都不能保证。

  国内知名第三方电商维权平台“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大数据统计进而得出了“2016年度十大热点被投诉电商物流企业”,包括顺丰、百世、圆通、天天快递、申通、百通物流、斑马物联网、鹏华物流、转运四方、海带宝,最关键是这份榜单将入选2017年“3.15”前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用户体验与投诉监测报告》,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很有可能被3·15晚会提名。

  从这些对物流企业的投诉中可以看出,丢件、逾期送件、虚假单号、商品损坏等问题是消费者投诉物流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品在分发和运送过程中的损害,如果是不可抗力导致的,倒是情有可原,但是就像央视曝光天天快递所述,分拣员或快递员可以随意抛掷,甚至拆开包裹分享食用商品,也许对所购商品造成一些人为破坏,收件人也很难辨别是否动过手脚。重要的是,在分拣区里违禁吸烟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再者商品损害的责任赔偿还是一个难解之题,比如近期曝光的,价值12万元的南宋瓷器在运送过程中损坏,而快递公司只愿意赔偿至多1000元,由此可见法律并没有对责任赔偿进行细致规定。另外送货上门的问题也已经不断地遭人诟病,不管收件人是否在家,送货员大多数都不愿意花费时间上门,更奇葩的是近日发生的快递员私自给顾客退单的事情,原因据称是该快递员觉得顾客花钱太多,实际上多是货物体积大、不方便送的缘故。

  快递行业一直作为电商的衍生品存在,只是单纯依赖阿里京东等电商不会是长久之法,尤其是对新零售的想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快递产业的再扩大。再加上,快递行业服务的本质已经被频频发生的乱象搅扰,现在曝光这些问题倒是可能给服务升级带来可能性。

  众所周知的原因和本身的质量问题,韩系商品上榜概率无限大

  昔日风光一时的韩流倒真成了一股吹向韩国的寒流,不仅是政治牵连的缘故,也更因为韩系商品基于国内市场地位形成的傲慢姿态和制假行为,尤其是已经占据一席之地的韩国化妆品和韩系车。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为5万亿韩元,约合299.3亿元人民币。其中,对华出口约占总出口额的40%。但是面对如此重要的中国市场,韩国并没有在商品质量上给予对等的投入,反而不断曝光出造假产品侵害消费者的相关利益。

  3月初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了今年首轮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共有403批次产品因为质量问题或标签不合格等原因而被拒绝入境。据报道,其中共有28个批次进口化妆品被列入该名单,而19个批次是韩国著名化妆品品牌旗下产品,包括爱茉莉太平洋进口的“兰芝”臻白净透保湿乳、“兰芝”水活力喷雾、“兰芝”水活力喷雾,被检出易引发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已被销毁。

  

  再者,即使是中国游客从韩国本土购买的化妆品,也未必没有问题。据调查,由于一些款式的韩国化妆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时常会出现断货的现象,因此在韩国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迎合市场出现制假售假的现象,也就是说会有一部分假化妆品被中国消费者购买。而且现在韩国电视台已经公开承认“假化妆品只卖给中国”。

  汽车市场上,韩系车虽然在中国保持较高的质量声誉,但是对它的投诉量也是与日俱增。《车质网》车主投诉显示,现代的投诉多达3731条,对其车身附件及电器小毛病故障的投诉占据了投诉总量的52%以上;起亚汽车的投诉多达2520条,其中发动机投诉占据总投诉24%,变速器投诉占10%,车身附件及电器投诉占52%。在自主品牌崛起优势明显的市场状况下,这些投诉无疑会韩系车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而且众多网友表示,今年的3·15晚会会被韩系商品包场,甚至超过每年都要讲一讲的阿里京东,确实不无可能。

  阿里、京东难逃成为打假重头戏的宿命

  淘宝、天猫和京东可谓是3·15晚会的常客了,今年恐怕仍不能避免,和黄建平代表的一番争论也许就是一个信号。

  每年电商领域商品的不合格率可谓是老生常谈了,对此的投诉也一直占据消费者总投诉量的榜首,自然打假就成了阿里或京东一直挂在嘴边的事。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只看到这些数字的不断增长,与之不符的是,阿里和京东所公布的打假数据也是在增长,哪个更有说服力显而易见。

  此前马云所说的“酒驾治理”方式虽然得到了众多企业家的一致认同,使假货的舆论责任更多的转向政策监管和法律规定,这固然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我们也应该知道电商平台的不作为态度同样是根深蒂固的顽疾,这也使得阿里打假更多被认为是故作姿态。

  如果真要是有这么一番打假的决心,何不效仿亚马逊将出售假货的平台告上法庭呢?也许真的只等到阿里或京东的利润受到假货影响的时候,才有可能催促他们刮骨疗毒,又或者寄希望于所谓的新零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缓解这一问题。不得不说无论哪一个都是漫长的过程。

  当然,以上这些都是一些推测,并不代表本人对上面任何单一产品或服务带有歧视。而除了这些,包括共享单车,外卖行业,还有网约车领域,都有极大的概率上榜,但是作为新经济的一种,毕竟这些行业还承着创新的责任,所以可能3·15会对其更宽容一些。毕竟,在商业社会里,每个行业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3·15所揭露的也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但希望任何一次监督,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能够真切的让消费者获益。

  版权申明: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我们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广告主观察

微信号:ggz8848

了解广告主,请关注广告主观察

更多精彩,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