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通信欠款1.64亿,缺钱是因为“钱进不了公司”

  因大量员工选择离职,内部债转股并未成功;且称有用户遭遇莫名停机,客服电话无人接听而被媒体报道的分享通信,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有业内人士担心,分享通信随时倒闭,并将给行业带来连锁反应。

  欠款1.64亿,并非是公司拿不到钱

  大约一个月前,一名自称是分享通信集团北京分公司员工的人士称,该公司已经拖欠300多名员工3个月工资,涉及金额约几百万元,同时,该公司外欠中国联通8000万元,分享通信湖南分公司也已经解散。此外,上述人士还称,分享通信曾接手政府投资3亿元的项目,公司两个股东想独吞项目,并阻止其他资金的注入,避免自己的股权受到稀释。

  之后,分享通信集团相关负责人指出,公司确实欠了三大运营商一些款项,所有业务都已停滞面临整顿,不过,上述人士所说的“3亿元政府项目”并不存在,且该公司湖南分公司也并未解散。

  这是自2013年12月工信部下发批文、允许虚拟运营试点以来,第一次有虚拟运营商曝出巨额欠款、业务停滞。

  据财新网报道,分享通信董事长蒋志祥在采访时承认,分享通信目前欠三大运营商约1.3亿元,其中欠联通的钱最多,大约8000-9000万元。此外,分享通信拖欠员工工资,卡商、下游合作伙伴也有一些款项未结清。分享通信对外欠款总额约1.64亿元。

  而在此之际,资金对于分享通信而言,并不是最大的危机,此前,蒋志祥曾对媒体表示,分享通信并不是拿不到钱,而是因为“钱进不了公司”!而“钱进不了公司”的原因则在于股权之争!

  据公开资料显示,分享通信股权方面,蒋志祥占股51%,天润伟业占股49%。蒋志祥曾公开表示,股权变更需要经过二股东法定代表人贾树森签字同意,但他既不同意增资方案,也不同意撤出方案。这也成为分享通信无法引进外资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二股东天润伟业和分享通信的“恩怨”已有一段时间。按照蒋志祥的说法,分享通信目前不是没有融资,而是已经获得了融资,但因为二股东贾树森不配合,这笔融资无法进入。

  据蒋志祥介绍,分享通信拿到虚拟运营商牌照后,一直处于负债经营的状态,虽然用户破千万但平均每个用户需要补贴300元,这或许引发了二股东的不满。蒋志祥称多次与贾树森沟通未果,据他回忆,最后一次见到贾树森还是3周以前。

  长期处于负债状态

  在分享通信资金问题爆发以后,曾试图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解决:一是引进“特许合伙人”和公司员工总资金2亿元占分享通信集团40%股权,分两家“特许合伙人”公司每家投资1亿元,分别占20%股权并参与集团公司决策。二是,引进一家“特许合伙人”公司资金1亿元占集团公司20%股权并参与集团公司决策,现股东天润以借款形式贷给集团公司1亿元,贷款按年化收益10%计算。

  但在商讨解决对策上,二股东拒绝了董事长蒋志祥的对外增资计划。所以才有了蒋志祥希望通过债转股的方式,减轻公司欠款压力,把拖欠员工的薪资变成股权。

  然而该解决方案不到一个月就宣告失败,有消息称分享通信的大量员工选择离职,分享通信内部债转股彻底落空,拖欠员工的1000万元薪资再次成为分享通信的负累。

  分享通信一位总监级以上的员工称,他已经四五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公司应该就剩下几十人了,也就是原来的六分之一,都是总监级以上的。”对此说法,分享通信方面称仍有160多位员工,相当于原有员工的三分之一。此前分享通信有约480名员工。

  分享通信主要包括校园业务、企业业务、公众业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用户,分享通信一直烧钱经营,采取多种手段补贴用户譬如三个月免费使用、赠送话费流量等。据蒋志祥介绍,目前,分享通信实际用户约600多万,遍及全国100多个城市。其中,企业业务占到一半。

  不过一直以来,分享通信都处于负债的状态,虽然用户破千万但代价却是平均每个用户补贴300元,这对于没有核心竞争力的虚拟运营商而言无疑是死路一条。特别是三大运营商落实提速降费之后,分享通信的优势更是荡然无存,越来越多的用户有了逃离的想法,最终引发恶性循环。

  归根结底,分享通信的衰落除了来自不菲的补贴以及运营成本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来自内部运营混乱所致,之前就有多位业务负责人利用权职手段进行中饱私囊,公司在管理上也比较混乱。

  “之前一个业务,跟一个合作单位发展了500个号码,每个号码预存话费5000多分月返还。当时的负责人卷钱跑了,号码被卖给了代销商。起码过了半年公司才发现,因为客户来投诉说没有收到返还的话费,公司商议的方案是强行给客户销号。”一位员工如是说。

  只是,蒋志祥并不认为分享通信的经营模式出了问题。“通过补贴用户、大规模营销,企业快速完成用户积累,之后通过增值服务赚钱,这很正常。分享通信也靠增值服务,譬如给企业用户提供号码管理、打卡、电话会议等服务,预计今年能盈利。”在蒋志祥看来,他可以从下游合作伙伴中获得融资,维持公司持续经营,直到今年下半年进入收获期。

  多家虚拟运营商已盈利

  自2013年虚拟运营商牌照“开闸”后,工信部向11家公司颁发了牌照。这标志着民营资本正式进入电信行业,提供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传统运营商之外的电信业务。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国内已经有 42 家企业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累计发展转售用户超过3750万,吸引民间投资超过30亿元。但中国虚拟运营商产业联盟秘书长邹学勇表示,从2013年底开始试用至今,大部分虚拟运营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去年5月,获得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的华翔联信24.09%股份转让信息出现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官网。挂牌信息显示,清华控股方面拟以766.06万元挂牌价出清所持股权。业绩亏损或许是清华控股出手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当初工信部颁发移动转售业务试点牌照,就是因为三大运营商已经垄断了整个国内的电信市场,扶持民营资本实质性进入基础电信领域是为了增添电信市场竞争活力。然而,试点牌照颁发后,多数虚商纠结在了批零倒挂(基础运营商给虚拟运营商的批发价比给用户的零售价还高)的问题上,导致不少虚拟运营商只是先取得牌照资质或炒作概念,并未真正落到实处。

  与三大运营商相比,虚拟运营商无论是在品牌影响力,还是在用户体量、服务质量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因此,虚拟运营商在推广过程中屡屡受挫,难以彻底扭转亏损局面。

  但从2016年的数据来看,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

  2016年的数据显示,小米移动、北纬蜂巢互联、话机世界、远特通信、鹏博士、朗玛移动、阿里通信、广东恒大等多家虚拟运营商已经实现盈利。这主要得益于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去年10月,中国联通已经开始在移动转售业务方面进行模组资费试点工作,试点期结束后将向所有合作虚拟运营商全面开放。模块组合是指基础运营商打包一个语音、流量等方面的套餐后,出售给虚拟运营商,资费相对固定。在运营商世界网总编辑康钊看来,模块组合的模式将有望改变虚商“批零倒挂”的尴尬局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