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石化引发成都雾霾?环保厅长,你怎么看?

  没有一点点防备

  也没有一丝顾虑

  你就这样出现

  在我的朋友圈里

  

  圈中友人不时在转发四川环保厅长于会文关于彭州石化“说破无毒”的文章。7月23日,“我与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的现场视频,展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

  ”

  

  “不可说”的禁地?

  记得2016年岁末,成都群众在持续数日的灰霾天空中苦苦挣扎,距成都40余公里的彭州石化瞬时成了舆论口诛笔伐的雾霾始作俑者,网络舆情之汹涌澎湃,再次险些冲击到现实之中。

  关心与敏感,两者相互缠绕,互为因果,谁也不肯放彼此一条生路。彭州石化对成都环境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成都雾霾是否是由彭州石化造成的?(关于彭州石化的环境监管)环保部门采取了哪些举措?这些问题期待着一次官方的正面回答。

  “彭州石化”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简称,至少彭州人民不喜欢这样的标签。据称,这个标签在彭州市对外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加分作用,相比之下,负面效应还颇占上风——石化项目污染环境。因此,彭州当地迫切希望摆脱“提彭州,必石化”的刻板印象。

  落户四川省彭州市(成都代管市)的中石油四川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由于项目项目选址及潜在的环境风险等问题曾受到一些公众强烈反对,在2013年5月还险些酿成群体事件。2014年2月,项目投产试运行,但质疑声并未就此止步。如何推动石化项目与周边群众的关系融合,仍然是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面前的一个挑战。

▲座谈会现场。新华网 袁泳摄

  在7月23日的 “我与环保厅长面对面”座谈会上, “彭州石化”四个字又向在场的人们扑面而来。

  四川大学教授楚英豪的提问,对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而言,似乎并不十分“客气”。提问过程中,提问者本人和“围观群众”的数次微笑,又让这种“不客气”显得更为谜之尴尬。微笑很多款,唯有“你懂的”那款味道最为丰满。微笑的画外音似乎在说,光天化日、大庭广众之下,你……竟然敢提“彭州石化”?

  没错,正如楚教授所言,彭州石化是成都市民最关心的问题,却也一时成为芙蓉城里一片不可言说的敏感禁地

  对于彭州石化,此次座谈会或许成为一个并不平凡的开始。

  ”

  

  “我敢说”的态度

  7月18日,“我与环保厅站面对面”的邀约通告在《四川日报》等官方媒体上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呈现在公众面前。据悉,此次活动动自发出征集令以来,网友参与热度高涨,共得到200多万网友的关注,近2000条留言提问,最后,19名来自各行各业的参会代表,与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进行面对面交流。

  于会文此前公开承诺“拒绝套路,啥都能问”。豪言如此,直到厅长直面关于彭州石化的提问,才算真正揭晓了这次座谈会的尺度。

  细细回想,类似此次座谈会的开诚布公早有先迹可寻。2016年12月23日晚,彼时还是成都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罗强现身成都蓉创茶馆,与14名关心成都大气环境问题的活跃网友,畅谈如何面对和解决成都的雾霾问题。当时的座谈会上,就已经毫不忌讳地提到了“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罗强说,“对于雾霾,首先必须正视,不正视就无法解决。既然我们的目标是治理,就应该公开来说。”

  

大V“樊建川”的微博截图。

  公开的思路既已敲定,23日的畅谈当属预期之中。于会文就彭州石化提出四方面看法:

  第一,彭州石化特征污染物没有质的差别,量的问题要依靠数据说话。首先,彭州石化特征污染物与其他化工企业相比,没有区别。不能说其他化工企业排放的是无害物,彭州石化排放的是有害物。其次,统计数据表明,彭州石化对大气的排放量相当于一个六十万千瓦的火电厂一年满负荷的排放。根据近三年统计数据,彭州石化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中,二氧化硫的最高年排放量为860吨,占成都市当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5%;氮氧化物最高年排放量为3100吨,占成都市当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3.7%,挥发性有机物最高年排放量为8900吨,占成都市当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2.3%。

  第二,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对彭州石化业的监测监管十分严格。成都市专门设立了一个监测子站,24小时监测。执法人员全天候紧盯企业。监测数据表明,企业排放的各类污染物在标准范围之内。

  第三,成都市委市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彭州石化项目高度重视,提供了充足生产要素保障,执行了严格的生产规范,配备了专业的监管执法队伍。

  第四,环保部门监测执法,对其零容忍。这样的企业要是偷排漏排,一定会顶格处罚。

  ”

  

  “我敢为”的担当

  不只是彭州石化,在身处社会发展转型期的中国,诸如垃圾焚烧、核电、石化等具有潜在环境风险的项目,近年来频频陷入“不受欢迎”的怪圈。这样的怪圈,被学界称为“邻避效应”(NIMBY音译,Not in my backyard)。石化项目体量庞大,工艺专业,普通人难以知晓其全面,“不受欢迎”似乎也不是没有来由,被指为雾霾元凶也颇得不少人认可。

  彭州石化与成都雾霾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狭路相逢,不能幸免。

  但雾霾元凶的判断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其准确度不单是影响某个企业的声誉问题,更事关政府大气污染治理决策部署,能否找对“真凶”,对症下药。

  直面问题、敢于发声,四川省环保厅此次关于彭州石化的正面回应值得点赞。而“敢说”只是过程,“达标排放”也只是治霾道路上的一个小目标。只有树立“让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当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大目标,并努力践行,才能让更多的市民看到企业责任与政府担当,才能愈合裂痕并重拾信心,也就能为除霾汇聚更加坚实的力量。

  愿沟通、善沟通、深沟通,就能推动共识的形成。唯有如此,才能让石化行业摆脱“妖魔”标签变得指日可期,绽放如 50 年前那般的光荣与梦想。

  END

  回顾

  雾霾来袭,谁在污染我?

  今冬雾霾,还会不会是原来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