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那儿不准投放新共享单车了?我们这儿还没骑上呢…

  最近共享单车和一个词走得很近,就是“围城”。此“围城”和钱钟书笔下的“围城”有着不同的含义,却有相同的结果:无奈。共享单车的无奈在于:我本无心围城,城却确实因我而围。所以,新车投放被很多城市叫停了。

  

  图片来源:wikimedia

  共享单车从星星之火到如今燎原之势,这个过程几乎是一个野蛮生长的过程。根据比达咨询的数据,共享单车用户规模2015年245万人,2016年底1886.4万人,而2017年可以达到4965万人,带动的是全国各品牌共享单车投放量也呈现指数级增长。这些庞大的共享单车大军盘踞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挤占着本就不宽裕的公共道路空间,而最近南京、广州等城市叫停共享单车新车投放,说明在数量上,共享单车已经走到了便捷到负担的分界线。

  叫停这些城市的新车投放是必须的,但身在青岛的小编表示以后和远在上海的小伙伴们聊天的场景可能是这样的:

  “什么?”

  “你们那边共享单车已经停止投放了?”

  “太多了?!”

  “哦哦,你们先聊吧,我有事先忙了哈……”

  

  然后小编默默打开手机上的XX单车App,发现地图上几公里外零星散落着几辆车,思忖一番还是关掉了App,继续开刷IT之家,这时候看到网友Rajiv_Suri一条热评,感觉找到了知己: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共享单车新车投放在不少城市被叫停背后,除了运营和管理的问题,还有就是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截至2017年3月,全国共享单车的投放数量已经超过400万量,而北上广深四座城市的投放占比超过70%,再考虑到众多二三线城市的投放,到了四五线城市,很多地方共享单车仍然只是活在新闻里的事物。因此对于共享单车厂商们而言,纵深运营应该是接下来的关键词

  而纵深运营,不仅是让共享单车渗透到更多的城市,还有在已经饱和的一二线城市进行精耕细作。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2017年Q1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同样是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2017年Q1国内共享单车品牌用户选择偏好分布上,ofo和摩拜分别以40.8%和36.5%占据明显优势,其实以这两家为主的市场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其中ofo覆盖33座城市,摩拜覆盖10座城市。就城市数量而言,目前更基层的城市机会其实还很大,抛去一些不适合骑行的地方,这些城市城区不大,投放成本相比一二线城市会小很多,同时交通出行方式也不是很丰富,除了汽车和公交,自行车仍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因此共享单车的出行方式,对于很多用户而言显然仍是刚需

  另外,就是在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精细化运营。共享单车市场发展至今,对于厂商而言,在单一城市疯狂扩张投放数量,提高品牌感知度,同时在投放成本上压迫对手的简单粗暴的竞争方式,早期或许有效果,但现在已经不明显,而运营效率相反则更为关键。提高单车本身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减少损坏、被偷窃的概率,无论是对于用户体验还是运维成本的降低,都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在新车投放被叫停后,大家只能想方设法盘活这些存量的单车,这时候已投放车辆保有率的影响更为直接。

  

  图片来源:wikimedia

  精细化运营的关键,还在于能否形成围绕单车骑行的生态圈。既然是互联网人做单车,那自然离不开“生态”,这里指的是,XX单车不再只是用户汽车的工具,而是一个和骑行相关的平台,囊括围绕骑行的一些其他生活元素。例如让爱好汽车的用户能够和朋友分享骑行的乐趣,通过某个平台的骑行记录自身各方面健康指数的变化、到达某个地方后,能够及时了解当地的吃喝玩乐攻略等等。这些也都需要共享单车品牌加强B端的合作。

  我们可以把各地叫停共享单车新车投放当做市场发展的一个拐点,接下来,IT之家小编表示期待共享单车企业的运营策略、用户体验能够有新的变化,至少如网友反馈的“有人没车骑,有车没人骑”的现状能够逐渐好转。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