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VAIO Z 体验:商标之外,再次归来的 VAIO Z 还有哪些看点?

  

  曾经的朋友,还好么?

  这段煽情的话后,发布会现场的 LED 屏幕出现的“VAIO 王者归来”正式宣告 VAIO 笔记本电脑在阔别中国大陆市场三年之后再度归来。

  或惊喜、或怀念、或霸气,总之,VAIO 回归中国了。

  

  VAIO 在回归中国市场的发布会上一共带来了两款产品 VAIO Z 和 VAIO S。爱范儿(微信号:ifanr)提前拿到了 VAIO Z,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我想来说说这款产品的一些体验。

  新 VAIO Z 设计很不“索尼”?

  尽管 VAIO 在回归中国的发布会上,一再撇清与索尼的关系,称“This is not SONY”,但要讲 VAIO 现在的产品,还是得从索尼时期讲起,毕竟 VAIO 自己也表示现在的 VAIO “人还是那群人,工厂还是那个日本工厂”。

  

  (索尼 VAIO Z13)

  “六棱贝”设计、碳纤维的材质的使用、使用高性能处理器却有比超极本更轻薄的机身等,索尼时期的 VAIO Z 系列笔记本一直代表了索尼、乃至整个笔记本电脑业界的最高工业设计水平,这时的 Z 也代表着最高端的“Zeta”。

  

  (初代 VAIO Z)

  进入后索尼时代,VAIO 推出的第一批笔记本产品也是VAIO Z,只是这时的 Z 意义为“Zero”,显然,这代表着 VAIO 的重新出发。再加上新的 VAIO Z 非“六棱贝”设计,边角也较为圆润,于是在很多人看来,现在新款 VAIO Z 的设计很不“索尼”。

  

  但实际上在上市日本的可翻折屏幕的初代 VAIO Z 设计脱胎于索尼时期的 VAIO Fit 14a 系列。这款 VAIO Z 在日本之外上市时,多了一个后缀“flip”,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删繁就简,比如屏幕去掉可翻折和触摸,便有了现在的 VAIO Z。

  

  所以,有了这层关系,新 VAIO Z 的设计语言来自索尼,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在另一方面,毕竟顶着“Z”系列之名,VAIO Z 的用料和工艺是远超其它产品的。

  

  这里提几个细节。一则,电脑的 A 面和 C 面为有凹凸研磨工艺的铝合金材质,触感和质感与目前流行的高端智能手机喷砂金属机身工艺相似。而 A 面的“VAIO”Logo 在经过特殊处理工艺之后,能折射出幽幽蓝光,这则为原本冷峻的机身增添了一抹温情亮色。

  

  二则,VAIO Z 的键盘敲击起来有些偏软,但使用这款笔记本的键盘时,其敲击的声音也小于其余产品,VAIO 官方将其称为“静音键盘”。这对于定位商务旗舰的 VAIO Z 或许更有意义,毕竟这款产品更多的使用场景便是在场人数不少的办公室等。

  

  三则,与 MacBook 系列或者 Surface 系列不同,这款电脑覆盖有云母石的触摸板在初上手时,有些涩,但点击的准确率出色。

  VAIO Z 拥有两个全尺寸 USB 3.0 接口(其中一个支持充电)、一个 HDMI、一个耳机接口和一个 SD 卡槽,其接口配备不算多,但胜在够用,只不过,有些遗憾的是,VAIO Z 并没有配备 USB Type-C 接口。

  MacBook Air 形,MacBook Pro 芯

  提及新 VAIO Z 的厉害之处……VAIO Z 是在 MacBook Air 的机身里装下了 MacBook Pro 的处理器和超越 MacBook Air 的续航。

  在被索尼售出的一年后,VAIO 重拾 VAIO Z 之名,推出第一批新品 VAIO Z 与 VAIO Z Canvas。在爱范儿(微信号:ifanr)的相关文章下面,读者 Soyokaze 这样评论 VAIO Z。

  

  (左为 VAIO Z,右为 MacBook Air 2015 款)

  这样的褒奖实际也肯定了 VAIO,尤其是 Z 系列的工业设计能力以及强悍性能。

  处理器

  初看之下,VAIO Z 15~16.8 毫米的厚度和比 13 英寸 MacBook Air 更轻的 1.17kg 重量在整个 Windows 阵营表现出色,但与“顶尖”似乎也还有点差距。

  

  (左为 VAIO Z,右为 MacBook Air 2015 款)

  不过,如果算上 VAIO Z 强悍的处理器呢?

  

  虽然很遗憾,VAIO Z 不是英特尔最新的第七代酷睿处理器,但 VAIO Z TDP 28W 的 i5-6267U(爱范儿拿到的评测机即为该型号处理器)/i7-6567U 的性能在当下仍旧不错,更何况单论性能,第六代酷睿和第七代比起来差异并不大。

  这里着重提一下 i5-6267U 和 i7-6567U。两款处理器皆为双核设计、Skylake 架构、14nm 制程、4MB 缓存、搭配 Iris 550 核芯显卡和 64MB 高度显存 eDRAM,两者区别在于频率——i5-6267U 基础频率为 2.9GHz,最大 Turbo 频率为 3.3GHz;i7-6567U 基础频率为 3.3GHz,最大 Turbo 频率为 3.7GHz。

  

  在 Geekbench 4.1.1 测试中,爱范儿拿到这款 VAIO Z 单核得分 3805、多核得分 7537,和采用相同处理器的 2016 款 MacBook Pro 得分近乎一致。作为对比,采用第七代酷睿处理器的 13 英寸 MacBook Pro 得分分别为 4099 和 8978,单核差距很小,多核差距略大。

  显卡

  这代处理器刚出来的时候,其搭配的 Iris 550 GPU 被不少媒体表示“堪比不少独立显卡”,甚至有媒体的测试结果还显示,其性能强于初代的顶配版 Surface Book 所搭配的独立显卡。

  

  在 Geekbench 通用计算基准测试中,VAIO Z 表现出色,得分为 28215,远胜采用相同处理器的 2016 款 MacBook Pro TouchBar 的 19795。

  SSD

  VAIO 笔记本的 SSD 速度一直是其优势项目,同为旗舰产品,新 VAIO Z 的 SSD 表现呢?

  对于硬盘的读写速度,使用 AS SSD Benchmark 检测。爱范儿拿到这款 256GB 版 VAIO Z 的 SSD 来自于三星,连续读取速度为 2216.6MB/s,连续写入速度则是 339.79MB/s,具体成绩如下(4K 写入的成绩有异常,应该和 VAIO Z 的硬盘没有关系):

  

  其破 2000MB/s 的成绩比起号称“最快”的 2017 款 MacBook Pro 系列也不遑多让。

  散热

  较强的性能和轻薄的机身,显然,这台产品的散热能力有待考验。在 VAIO 的官方介绍中,这台电脑以双风扇为代表的散热技术有诸多篇幅。

  

  从我们实际使用、并多次跑分来看,配备 TDP 28W 的 VAIO Z 长时间运行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下降,转轴旁边的散热效果良好,C 面键盘中温度最高,但也仅为温热。

  屏幕

  不得不说,VAIO Z 的屏幕是我在使用中感到最为满意的部分。13.3 英寸,2K 分辨率,PPI 220,在使用时 VAIO Z 的屏幕根本不会出现颗粒感或者锯齿感。

  

  VAIO Z 的屏幕观感非常出色,不仅因为分辨率高,还因为屏幕的显示色彩鲜艳、色彩饱满,但不过于失真,更不会像 VAIO Z Canvas 的屏幕一样边缘漏光严重,雾面屏也不会出现过多的屏幕反光问题。只不过,由于系统问题,部分应用还是会出现发虚或者显示过小的问题。

  日常使用

  

  (VAIO Z Canvas)

  说来惭愧,虽然我从索尼时期开始,便对 VAIO 笔记本电脑关注颇多,但我真正用上 VAIO 已经是 2016 年的事情了。那台被我用作主力机的 VAIO 电脑则是稍显怪异的 VAIO Z Canvas——i7-4770HQ 标压处理器、Iris Pro 5200 GPU、12.3 英寸 250 PPI 3:2 屏幕、键盘和机身主体分离设计。

  然而这台我心心念念很久的“科幻产品”却没让我在日常使用中有多少快感,续航太差、散热问题严重,更为关键的是,“键盘和机身主体分离设计”让我这个文字工作者在发布会现场失去了将电脑放膝盖上写稿的可能性,更多的时候,我还是不得不带上 MacBook 跑活动。于是,在使用了四个月之后,我决绝地将 VAIO Z Canvas 出掉了。

  而这次,在拿到 VAIO Z 体验的这段时间中,VAIO Z 彻底替代了 MacBook 成为我的工作主力机。

  

  除了前文提到的屏幕、散热、性能等,这款电脑的续航成绩也颇为出色。在使用中,某天上午 9 点钟充满电,拔下电源,到下午一点半左右,四个半小时的时间里,还剩余 62% 的电量。其间我使用 Chrome 打开超过二十个标签页,使用电脑自带的“泼辣修图”处理到十五张照片并导出,记事本应用也处在打开的状态。屏幕亮度在 50% 的位置。整体来讲,VAIO Z 的续航非常优秀,在我看来,VAIO Z 比我用了一段时间的 MacBook 要出色。

  此外,由于 VAIO Z 适配器足够小,带着出门也不算大碍,这也算客观上增强了续航。

  

  (左为 MacBook Air 最大开合角度,右为 VAIO Z 最大开合角度)

  当然没有完美的产品,在使用中,VAIO Z 带给我最大的困扰是,其屏幕最大开合角度过小,仅 100 度左右,这多少有些小了。我时常会下意识地把屏幕再往外压,然后发现这是徒劳。

  VAIO 的变与不变?

  在 VAIO Z 上,我见到了 VAIO 一直以来的精湛工艺,也见到了开合角度过小的莫名执拗;见识了续航、轻薄和性能的对立统一,也见识了 Windows Hello 这类生物识别功能的缺失。

  

  不管这次的产品有没有达到盼望 VAIO 回归已经三年的粉丝的预期,VAIO 还是回来了,还是三年前那群人在那个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这一次,“This is not SONY”,It is VAIO.

  更多产品细节图:

  

  

  

  

  

  

  

  

  

  李 谋 (Nemo Lee)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工作邮箱:nemo@ifanr.com 邮箱新浪微博知乎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推荐阅读